书店寻宝
我对书的喜爱有点着魔, 从小学就被语文老师叫作“ 书疯子” 。对于喜欢的作品, 总是
乐于收集各种版本。外出旅行逛书店则是我旅行中*大的享受。趴着, 跪着, 找到钟爱
的书时我才不顾自己形象。
暑假里, 我喜欢在大街小巷中搜寻各种大大小小、别具一格的书店。
午后, 太阳还在头顶凑近了徘徊, 天空蓝得不近情理, 几缕被大雨遗落的白云漫无目的
地摇摆, 倒装饰了蓝天的空旷。坐在广场的长凳上, 用脚尖点着地上的马牙石, 随意一
仰头, 天主教堂的鲜红色罗马式塔尖就俯身在你面前, 顶端的十字架仿佛离上帝很近。
环顾一下四周, 是成双成对拍婚纱照的新人。在远处看不见新娘彩妆下的光彩, 也看不
清裙子上的���绣, 倒是能看到一位位敬业的摄影师费力地端着长镜头, 趴在、躺在地上
狼狈的取景, 笨拙的挪动着捕捉不同角度的细节。
如果有朋友说,他希望待在这样一个有教堂、广场、长椅和书店的地方,那就请告诉他,来青岛吧。
香柏茶缘
高高的木栅门,一对小石狮子,门里的院子花草繁茂,丹桂的暗香缠绕在鼻尖,小桥流水,
亭台掩映, 一只大白鹅迈着四方步, 扑通一声钻入水中, 逐渐将身姿隐藏在荷苇间… …
这一切让人恍然感觉是穿越进了古代江南书香人家的庭院。这里就是汇集了中国文化中
精致美好的一方天地, 也是我与茶结缘的地方— — 茶艺景观会所“ 香柏草堂” 。
草堂内也是别有洞天, 楼内水声潺潺, 细看原来有大锦鲤在池里畅游嬉戏。绿树葱茏,
山石错落, 茶友们品茶时犹如在山水之间徜徉, 令人心旷神怡。水塘的正上方挂着几个
灯笼, 柔和的灯光映衬着棉布灯罩上细细描画的花鸟, 栩栩如生, 推窗看去别有趣味。
以云和、洗几、南熏这些古琴的名字命名的品茗间每一间都有自己不同的样子, 但无一
例外都沁润着幽静古雅的风韵。
记得**次来到香柏, 走近中国传统茶艺, 就让我这个习惯与可乐, 咖啡为伴的九五后
高中生从啜饮**缕茶汤起就为之深深着迷。八零后**茶艺师李丹姐姐为我们冲泡了
几款不同种类的茶— — 有白茶中的**白牡丹, 乌龙茶系中的马头岩肉桂, 和九六年的
普洱老茶头。白牡丹的清冽甘醇, 肉桂的霸气香氛, 普洱老茶头的醇厚绵柔, 让我在层层逼近、屡屡升腾的品茶体验中彻底折服, 从那刻起我似乎隐隐觉察到了流传千百年的
中华文脉密码。
茶艺师李丹姐姐的手艺娴熟优美, 令我**次觉得观赏泡茶也是一种享受, 佩服她的同
时心中也生出对于茶艺的兴趣。手中精致的品茗杯, 杯底有荷花和鱼儿的图案, 轻轻几
笔, 却神韵具备, 轻漾茶汤, 眼前俨然一幅活灵活现鱼戏莲间的动感景象。那天我们品
茶、聊天到午夜将近, 但伴着视觉、嗅觉、味觉和心灵的多重享受, 却丝毫不觉疲惫,
甚至离开时也意犹未尽。
起先我并不知道茶道竟有这么多讲究, 看着茶艺师柔软灵巧的双手轻盈优美地舞动在
杯、碗之间, 一边娓娓介绍着这泡茶的口感、香气等特色, 以及品饮要注意的细节。我
细心聆听, 同时也不禁感叹茶道博大精深, 想要深入学习透彻肯定要经过多年的辛苦钻
研, 即使我崇敬向往, 估计*多也只能稍懂皮毛, 望“ 茶” 兴叹。
牛津灯柱
两次去英国, 我都有幸去参观了牛津大学, 牛津剑桥是英国引以为荣的两座教育**,
也是全世界无数学子心目中*幸福的学习**。
**次的旅程稍显仓促, 因为只有**的时间, 要参观的地点较多, 所以每个地点都只
是蜻蜓点水。好在没有错过《哈利? 波特》中学院餐厅的取景地——基督堂学院, 但由
于学院的学生一日三餐都要在这里用餐, 剧组无法进行拍摄, 所以这个场景就被复制到
了伦敦郊区的“ 哈利? 波特制作工作室” 。我从小学起就是个**“ 哈迷” , 在《 死亡圣器》 出版前, 爱幻想的我每天都在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构想自己心中的大结局, 洋
洋洒洒写了六页作文纸交给了老师, 得到的评语是: “ 太棒了! 相信将来你会成为一名
非常**的作家! ” 这句话仿佛有魔法, 令我的想象力更加肆无忌惮, 路边的几只流浪
猫, 随四季变幻色彩的树叶, 都引得我驻足、观望、猜想, 回家就把这些奇思妙想用文
字记录, 描述下来, 写成了我的**部童话书《樱花树下的小猫侠》 。这也许是哈利的
魔法吧。
基督堂学院的学生们好幸福, 可以在“ 魔法学校” 的餐厅用餐, 撇去和电影的关系, 这间餐厅历史悠久, 算得上是文物级, 布置精美绝伦, 小到刀叉, 大到灯饰, 无不令人感觉身临中世纪的**宴会。当然, 前提是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取得一个**的好成
绩, 才能得到在这里生活学习的机会!
时间原因, **次牛津之旅暂止于此, **次来到梦想的大学, 虽然依依不舍, 但我希
望, 只是暂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