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薪酬与绩效挂钩的多种模式
1.1 奖金挂钩方式
1.1.1 月实际奖金=月奖金基数×考核分/考核分基准
1.1.2 月实际奖金=月奖金基数×奖励系数
1.1.3 月实际奖金=月奖金基数×奖励系数(引入考核等级)
1.1.4 月实际奖金=月奖金基数 奖罚(加减关系而不是相乘关系)
1.1.5 考核分的组成体现挂钩(员工、部门、公司考核分及权重)
1.1.6 员工奖金与公司业绩好坏挂钩(薪资基准浮动)
1.1.7 奖罚系数=员工考核分/平均分的挂钩方式
1.1.8 奖罚系数=员工考核分/**分的挂钩方式(比高法、比低法)
1.1.9 奖金计提的挂钩方式
1.1.10 延迟发放的挂钩方式(季度奖金)
1.1.11 提前支付的挂钩方式
1.1.12 月实际奖金=月薪×奖励系数-月预发岗位工资第1章 薪酬与绩效挂钩的多种模式<br /> 1.1 奖金挂钩方式<br /> 1.1.1 月实际奖金=月奖金基数×考核分/考核分基准<br /> 1.1.2 月实际奖金=月奖金基数×奖励系数<br /> 1.1.3 月实际奖金=月奖金基数×奖励系数(引入考核等级)<br /> 1.1.4 月实际奖金=月奖金基数 奖罚(加减关系而不是相乘关系)<br /> 1.1.5 考核分的组成体现挂钩(员工、部门、公司考核分及权重)<br /> 1.1.6 员工奖金与公司业绩好坏挂钩(薪资基准浮动)<br /> 1.1.7 奖罚系数=员工考核分/平均分的挂钩方式<br /> 1.1.8 奖罚系数=员工考核分/**分的挂钩方式(比高法、比低法)<br /> 1.1.9 奖金���提的挂钩方式<br /> 1.1.10 延迟发放的挂钩方式(季度奖金)<br /> 1.1.11 提前支付的挂钩方式<br /> 1.1.12 月实际奖金=月薪×奖励系数-月预发岗位工资<br /> 1.1.1 3 员工月实际奖金=部门奖金包基数×奖罚系数<br /> 1.1.14 采用加权分配系数=A*X/∑(A*X)的挂钩方式<br /> 1.1.15 加权分配系数=∑a*X/100/∑(∑a*X/100)的复杂公式简化<br /> 1.1.16 用加权分配系数,从上至下分配奖金(公司、部门、员工)<br /> 1.1.17 虚拟部门奖金包的加权分配(经理)<br /> 1.1.18 奖金基数×倍数的奖金挂钩<br /> 1.1.19 超额奖金的挂钩方式<br /> 1.1.20 奖罚系数L= L1×L2×L3(系数连乘)的挂钩方式<br /> 1.1.21 跨年度业绩总和与超利总额挂钩(复合增长率)<br /> 1.1.22 减员增效挂钩方式(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br /> 1.1.23 奖金挂钩方式小结<br /> 1.2 提成挂钩方式<br /> 1.2.1 提成挂钩方式的内涵<br /> 1.2.2 奖金挂钩与提成挂钩方式小结<br /> 1.3 盈亏平衡分析(公司运营角度)<br /> 1.3.1 薪师傅与考师傅的争论(薪酬与绩效谁更重要)<br /> 1.3.2 从财务角度看人工成本的地位<br /> 1.3.3 盈亏平衡点<br /> <br /> 第2章 薪酬与绩效挂钩方式的差异<br /> 2.1 公司发展阶段的差异<br /> 2.1.1 职等表的简化<br /> 2.1.2 薪点表的简化<br /> 2.2 地区差异(薪酬地图)<br /> 2.3 行业差异(互联网公司的薪酬情况)<br /> 2.3.1 互联网行业薪资调查(2014年数据)<br /> 2.3.2 互联网公司的年终奖<br /> <br /> 第3章 大企业内部创业:激励机制创新与试错风险<br /> 3.1海 尔:内部创业与用户付薪机制<br /> 3.1.1 两大平台(投资驱动平台、用户付薪平台)<br /> 3.1. 2 三类小微(创业小微、转型小微、生态小微)<br /> 3.1.3 海尔创业小微案例(雷神、水盒子)<br /> 3.1.4 海尔三类小微的进展不同<br /> 3.1.5 搭建用户付薪平台(新型激励机制)<br /> 3.1.6 海尔平台化转型的绩效与风险<br /> 3.2 银泰:员工微信开店,提成激励与内部创业试错风险<br /> 3.2.1 银泰的业务模式<br /> 3.2.2 微信开店与店员薪酬收入的关系<br /> 3.2.3 减少试错成本,大企业的风险与绩效并行模式<br /> 3.2.4 银泰全员开店的特点(前期试点)<br /> <br /> 第4章 房产中介的提成机制(通提、跳点提成分类通提)<br /> 4.1 租赁单(租房)的佣金与提成<br /> 4.1.1 租赁单佣金(租房)<br /> 4.1.2 租赁单佣金提成(通提)<br /> 4.2 房产中介的佣金提成类型<br /> 4.2.1 跳点提成<br /> 4.2.2 跳点提成的IF函数计算技巧<br /> 4.2.3 通提(买卖单)<br /> 4.2.4 易混淆的分类通提与跳点提成<br /> 4.2.5 通提比跳点提成更具激励的原因<br /> 4.3 房产中介行业的工作量、人员、薪资的分析<br /> 4.3.1 总量分析、人均分析(工作量、人员、薪资)<br /> 4.3.2 三类人员分析的总量、人均分析(不开单、开单量80%、开单量20%)<br /> 4.4 各房产中介公司的佣金政策、提成政策<br /> 4.4.1 房产中介行业惯例(佣金、薪酬)<br /> 4.4.2 国内房产中介公司情况<br /> 4.4.3 房产中介公司的佣金政策变化(业绩)<br /> 4.4.4 房产中介公司的薪酬政策变化(底薪、提成)<br /> <br /> 第5章 网游交易平台:合伙人期权制度和薪资公开<br /> 5.1 晒工资的做法(挑战薪资保密)<br /> 5.2 寄售担保的提成激励(加班)<br /> 5.3 合伙人制与期权激励<br /> <br /> 第6章 地推与互联网公司:薪酬与绩效挂钩,内生风险<br /> 6.1 地推工种<br /> 6.2 地推的薪酬、考核(提成为主)<br /> 6.3 地推薪酬与绩效挂钩的负面情况:业绩造假<br /> 6.3.1 扫码<br /> 6.3.2 刷单<br /> 6.4 怎样看待地推与互联网公司的关系<br /> 6.4.1 地推对互联网公司的贡献(绩效)<br /> 6.4.2 地推对互联网公司的成本<br /> 6.4.3 地推对互联网公司的风险(刷单)<br /> 6.5 地推的绩效下降<br /> <br /> 第7章 网红与孵化公司的业绩分成模式<br /> 7.1 网红背后的商业运营<br /> 7.1.1 网红孵化流程<br /> 7.1.2 网红团队<br /> 7.1.3 网红解约<br /> 7.2 单干网红店铺业绩<br /> 7.2.1 单干网红雪梨的经营业绩与收入<br /> 7.2.2 某网红店铺上新业绩<br /> 7.3 卖货网红的利润分成<br /> 7.3.1 网红利润分成计算<br /> 7.3.2 利润分成的业绩条件<br /> 7.4 内容网红的股权激励<br /> <br /> 第8章 网络水军的薪酬与绩效挂钩<br /> 8.1 水军的薪酬组成与发帖奖励标准<br /> 8.1.1 水军“五毛”的薪资与发帖奖励<br /> 8.1.2 水军“美分”的薪资与发帖奖励<br /> 8.1.3 水军“卢布”的薪资与发帖奖励<br /> 8.2 提高水军公司发帖计件计算效率(多重IF函数) <br /> 8.2.1 水军发帖计件奖金的多重IF函数设置(算法一)<br /> 8.2.2 水军发帖计件奖金的IF函数算法二(AND、OR)<br /> 8.3 水军对网络考评的影响(豆瓣水军)<br /> 8.3.1 豆瓣评分规则<br /> 8.3.2 豆瓣评分的C型图(水军的影子)<br /> <br /> 第9章 P2P网贷平台的薪酬与绩效挂钩<br /> 9.1 P2P 平台的业务模式<br /> 9.1.1 P2P网贷业务举例<br /> 9.1.2 P2P网贷业务的变化<br /> 9.2 P2P行业薪酬水平<br /> 9.2.1 《欢乐颂》樊胜美的税前月薪估算<br /> 9.2.2 2015年P2P行业薪酬水平(知乎的帖子)<br /> 9.3 P2P平台的业绩提成<br /> 9.3.1 P2P业绩提成比例与延期支付<br /> 9.3.2 P2P平台业绩提成设计<br /> <br /> 第10章 在线教育:平台与机构的业绩分成方式<br /> 10.1 交易额和分成比例<br /> 10.1.1 按定价销售的分成计算<br /> 10.1.2 打折销售的分成计算<br /> 10.1.3 免费引流与平台分成比例提高<br /> 10.1.4 优惠券抵扣的分成计算<br /> 10.1.5 套餐优惠组合的分成计算<br /> 10.2 机构交易额业绩对双方分成的调整<br /> 10.2.1 机构达到月交易额目标,平台返还当月分成<br /> 10.2.2 促销期营收达标,平台服务费减免<br /> 10.3 支付方式影响平台与机构分成比例<br /> <br /> 第11章 券商投行保荐制的绩效与风险(项目团队考核激励机制)<br /> 11.1 投行保荐业务<br /> 11.1.1 公司上市与投行的关系<br /> 11.1.2 上市通道(保荐制)<br /> 11.2 投行保荐职位<br /> 11.3 保代的薪酬(历年涨跌变化)<br /> 11.3.1 2004年,保代50万元年薪的原因<br /> 11.3.2 2005年,保代高薪对投行薪酬体系的冲击<br /> 11.3.3 2006年,IPO业务引发保代涨薪行情<br /> 11.3.4 2008年,保荐机构条件提高,保代稀缺,涨薪<br /> 11.3.5 2008年,投行产能过剩引发券商裁员,保代降薪<br /> 11.3.6 2009年,创业板推出,保代*后一轮集体涨薪<br /> 11.3.7 2010—2011年,投行风险加剧,保代分化,降薪<br /> 11.3.8 2012年,放开保代签字(双签),保代的牌照贬值,降薪<br /> 11.4 保代薪酬涨跌的背后<br /> 11.4.1 保代薪酬涨跌背后,券商的角度<br /> 11.4.2 保代薪酬涨跌背后,制度设计<br /> 11.5 保代的绩效考核<br /> 11.5.1 项目组的考核<br /> 11.5.2 项目组考核的风险<br /> 11.5.3 投行项目周期、工作量<br /> 11.5.4 保代签字周转率<br /> <br /> 第12章 银行的奖金延迟支付与风控<br /> 12.1 银行信贷员的风控与考核薪酬<br /> 12.1.1 信贷员的风控<br /> 12.1.2 信贷员的考核指标与薪酬挂钩方式<br /> 12.2 招商银行:奖金延期支付与风控<br /> <br /> 第13章 电视行业的收视率考核分析<br /> 13.1 几家收视率调查公司的基本情况<br /> 13.2 收视数据(收视率、收视份额)<br /> 13.2.1 电视剧《欢乐颂》收视率及排名<br /> 13.2.2 电视剧《欢乐颂》收视率差异<br /> 13.2.3 收视率增加、收视率涨幅的解读<br /> 13.3 收视指标的计算(收视率、收视份额、CSM全国网、CSM城市网)<br /> 13.3.1 收视率、市场份额的指标计算<br /> 13.3.2 CSM全国网、CSM城市网的指标计算<br /> 13.3.3 通过分城收视率(%)、城市权重计算CSM50城收视率(%)<br /> 13.4 绩效协议表中的收视率指标<br /> 13.5 对赌协议(收视率考核的对外运用)<br /> 13.5.1 什么是收视对赌<br /> 13.5.2 收视对赌类型<br /> 13.6 收视率考核的其他做法(大众评委团、差异化考核收视率、收视综合考核、广告分成)<br /> 13.7 演员片酬抬升与收视率考核的关系<br /> 13.8 唯收视率考核引发的负面作用<br /> 13.8.1 收视数据选取的随意性混淆<br /> 13.8.2 收视率造假,样本户控制<br /> <br /> 第14章 足球赛事的奖金分配与绩效考核<br /> 14.1 恒大足球队比赛奖金分配(加权分配系数、加权考核得分)<br /> 14.1.1 单场比赛奖金包切块<br /> 14.1.2 单场比赛上场球员得分(考核分)<br /> 14.1.3 单场比赛上场球员奖金考核(挂钩)<br /> 14.2 比赛奖金设置(恒大淘宝俱乐部的三类赛事的奖金)<br /> 14.2.1 亚冠联赛的奖金<br /> 14.2.2 中超联赛的奖金<br /> 14.2.3 足协杯的奖金<br /> 14.2.4 恒大淘宝俱乐部2015赛季总奖金估算<br /> 14.3 恒大淘宝俱乐部教练、球员人均奖金水平<br /> 14.4 奖金与业务收入的关系(恒大淘宝俱乐部的公司运营)<br /> 14.4. 1 人工成本占业务收入比(一个重要的监控指标)<br /> 14.4.2 恒大淘宝2015、2016赛季的收入与成本(公司业绩压力)<br /> <br /> 第15章 股权激励计划制订、实施风险<br /> 15.1 《国有科技型企业的股权、分红激励暂行办法》解读<br /> 15.1.1 总则<br /> 15.1.2 实施条件<br /> 15.1.3 股权激励<br /> 15.1.4 分红激励<br /> 15.1.5 “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方案”提纲<br /> 15.2 微博公司的期权激励<br /> 15.3 万科的股权激励<br /> 15.3.1 2006—2008年的股权激励<br /> 15.3.2 2010年的股权激励计划<br /> 15.4 富安娜的股权激励索赔(竞业限制)<br /> 15.4.1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终止与承诺函违约金<br /> 15.4.2 离职违约<br /> 15.4.3 法院判决<br /> <br /> 第16章 国企业绩考核与薪酬挂钩模式<br /> 16.1 央企考核的基本模式<br /> 16.2 考核指标、权重、计分方法(80~138分)<br /> 16.2.1 年度考核指标、权重(央企,2013版)<br /> 16.2.2 任期考核指标、权重(央企,2013版)<br /> 16.2.3 考核指标的计分规则(保底分、基本分、满分)<br /> 16.3 考核等级确定方式<br /> 16.3.1 考核得分划档确定考核等级<br /> 16.3.2 比例控制确定考核等级<br /> 16.4 央企薪酬政策变化(水平、结构、考核挂钩)<br /> 16.5 地方国企薪酬与考核政策(省属企业,2014—2016年)<br /> 16.5.1 浙江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政策(2015年)<br /> 16.5.2 绩效年薪考核规则细化与测算<br /> 16.5.3 任期激励收入考核规则细化与测算<br /> 16.5.4 综合系数(系数的乘积)<br /> 16.6 国企负责人薪酬与考核挂钩小结<br /> <br /> 第17章 业绩分成纠纷<br /> 17.1 香火钱分成(功德箱设置)<br /> 17.2 少林寺门票分成纠纷<br /> 17.2.1 少林寺与嵩山管委会的门票分成纠纷<br /> 17.2.2 三方合作与矛盾(嵩山管委会、港中旅、少林寺)<br /> 17.3 电影票房分成纠纷(周星驰公司与华谊兄弟公司)<br /> 17.3.1 原告诉状、被告陈述、法院判决结果<br /> 17.3.2 电影票房业绩分成<br /> 17.3.3 法律分析(合同生效条件)<br /> 17.3.4 法律分析(票房收入的指标定义)<br /> <br /> 第18章 网络主播的薪酬与绩效挂钩<br /> 18.1 六间房主播奕露西的业绩与薪酬数据推算<br /> 18.2 六间房主播等级与虚拟币六豆数量<br /> 18.3 人民币和虚拟币(六币、六豆)的换算关系<br /> 18.4 主播各等级的分成收入<br /> 18.5 主播的分成收入分析<br /> 18.5.1 主播的分成计算<br /> 18.5.2 主播的业绩计算<br /> 18.5.3 主播兑现分成的计算<br /> 18.6 主播的发展阶段(第1~n个月的分成、业绩)<br /> 18.7 复合增长率的计算(修正分成数据)<br /> 18.8 主播的奖励计算<br /> 18.9 主播月净收入比较(前49名、前22名)<br /> 18.10 主播盈亏平衡测算(独立核算的业务单元)<br /> 18.11 主播的薪资结构、比例<br /> 18.12 手机星星排名奖励<br /> <br /> 第19章 机器换人的薪酬与绩效分析<br /> 19.1 人力资源预算数据的突然变化(机器换人可能造成的影响)<br /> 19.2 机器成本回收周期测算<br /> 19.2.1 美的空调遥控器装配线(14人变4台机器人 2人)的测算<br /> 19.2.2 2011—2014年空调事业部的机器人成本回收周期<br /> 19.2.3 2015—2018年的机器人成本回收周期<br /> 19.2.4 2011—2018年的机器人成本回收周期合并测算<br /> 19.3 机器换人的降本增效<br /> <br /> 第20章 快递公司的薪酬与绩效挂钩<br /> 20.1 快递行业数据分析(薪酬、业务量、派件费)<br /> 20.1.1 快递业务年度增减数据(业务量、单价、业务收入)<br /> 20.1.2 快递员的薪酬数据<br /> 20.1.3 “***”旺季的工作量与派送费标准提高<br /> 20.2 圆通快递分公司盈亏平衡测算分析<br /> 20.2.1 快递员工作量分析<br /> 20.2.2 快递分公司的5年盈亏平衡测算(投资成本回收周期)<br /> 20.2.3 快递员的人工成本<br /> 20.3 派件效率的提升<br /> <br /> 第21章 创业孵化器的经营业绩与人工成本综合分析<br /> 21.1 深圳创业孵化器地库运营失败分析<br /> 21.1.1 运营周期、融资、产能规划、入驻率<br /> 21.1.2 营业收入、利润来源<br /> 21.1.3 运营成本分析<br /> 21.1.4 实际入驻率、员工人数变化估算<br /> 21.1.5 收入成本利润分析<br /> 21.1.6 盈亏平衡分析图<br /> 21.1.7 现金流分析<br /> 21.2 深圳创业孵化器孔雀机构的运营失败分析<br /> 21.2.1 空间工位数量<br /> 21.2.2 入驻团队、入驻率的综合数据<br /> 21.2.3 营业收入估算<br /> 21.2.4 运营成本估算<br /> 21.2.5 收入成本利润分析<br /> 21.2.6 现金流分析<br /> <br /> 第22章 打车软件的补贴机制<br /> 22.1 补贴机制产生的原因<br /> 22.2 打车补贴机制图解<br /> 22.2.1 打车补贴机制示意图<br /> 22.2.2 打车补贴机制的组成解释<br /> 22.3 出租车打车补贴政策分析<br /> 22.3.1 滴滴打车的乘客补贴<br /> 22.3.2 滴滴打车的司机补贴<br /> 22.3.3 滴滴快的乘客补贴<br /> 22.3.4 滴滴快的司机补贴<br /> 22.4 专车打车补贴政策和收费政策分析<br /> 22.4.1 专车乘客补贴<br /> 22.4.2 专车司机补贴<br /> 22.4.3 专车乘客收费方式<br /> 22.4.4 专车司机收费方式<br /> 22.5 打车补贴机制的投入产出分析<br /> 22.5.1 打车补贴投入<br /> 22.5.2 打车软件公司融资轮次<br /> 22.5.3 打车补贴机制的效果分析<br /> <br /> 第23章 电商卖家的经营分析<br /> 23.1 A类商家(出厂价的3倍销售会亏损)<br /> 23.1.1 固定成本分析<br /> 23.1.2 变动成本分析<br /> 23.1.3 资金和库存成本<br /> 23.2 B类商家(出厂价的4~5倍销售时会盈利)<br /> 23.2.1 出厂价的4倍定销售价的利润率<br /> 23.2.2 出厂价的5倍定销售价的利润率<br /> 23.2.3 出厂价的5倍以上定销售价的利润率<br /> <br /> 第24章 养蜂创业项目的盈亏平衡分析<br /> 24.1 养蜂户张三的运营分析<br /> 24.1.1 蜂产品的产量(生产环节)<br /> 24.1.2 蜂产品的产值<br /> 24.1.3 养蜂变动成本——白糖<br /> 24.1.4 养蜂**年收入、成本、利润分析<br /> 24.1.5 养蜂**年的经营数据修正(蜂皇浆、白糖的价格涨跌)<br /> 24.1.6 养蜂第二年的经营数据分析(第x 2年)<br /> 24.1.7 养蜂第三年的经营数据分析(第x 3年)<br /> 24.2 养蜂户王五的经营方式——混合蜂产品<br /> 24.3 养蜂户赵六的经营方式——增加开花期<br /> 24.4 现在养蜂行情对测算数据的变化<br /> 参考文献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11.5保代的绩效考核
11.5.1项目组的考核
与国际投行的组织体系和考核体系不同。国内投行的保荐业务,大多采用团队制:由一个部门领导带领一批投行员工(含几个保代、准保代、普通员工)组成一个业务部门,该业务部门独立核算、独立考核,业绩与部门绩效完全挂钩。
团队制的出现,与保荐制的制度设计密切相关。在保荐制下,证券公司(公司)的话语权有所降低。公司不再能够完全决定一个项目是否上报,必须要两个保代同意签字才能上报,实现了个人与公司的制衡。这是证监会推出保荐制的原因之一。
本质上,保荐制仍是通道制,2个保代成为一个通道。保代话语权大幅提高,某些中小券商因为保代人数太少,导致保代的地位相当高,保荐业务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保代手中。
中国投行业务有特殊性,IPO业务的大量工作是在规范企业运营,在IPO申请材料报会前,投行可能已介入2~3年。IPO项目周期长,决定了很多投行人员以项目组为单位,而不是以公司为单位。一个项目组内同事朝夕相处,与公司内其他项目组的同事会比较陌生。
此时,小团队(有4~6名保代,合计10~20人投行人员)可以兼顾项目的正常周转、丰年歉年的对冲,人员之间熟悉配合提升效率。大量的小团队,出现在多数券商的投行中。当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增强后,在保荐机构内的话语权更强。保荐机构通过挖整个团队,实现公司保荐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
保荐机构对小团队采取独立核算、独立考核,团队奖金与团队绩效完全挂钩,但与公司绩效不挂钩。有的公司采取类承包模式,团队在承担成本的情况下拿走收入的绝大部分。
激励机制:项目人员的收入(薪酬)与项目过会发行成功收钱直接挂钩,项目组想尽办法确保项目成功发行,风险控制不在项目组的考虑范围内。当项目组不愿面对或故意忽略风险因素时,因为底稿(数万页),保荐机构的内核人员去发现项目存在问题,可能性不大。激励机制下,业务好手都在一线忙着做项目挣钱,不愿意去后台做内核。
11.5.2项目组考核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