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算术
1.1实数及其运算
1.2比和比例
1.3**值
1.4典型应用问题
第2章代数
2.1整式与分式
2.2集合与函数
2.3代数方程
2.4不等式
2.5数列
第3章几何目录<br /><br />第1章算术<br />1.1实数及其运算<br />1.2比和比例<br />1.3**值<br />1.4典型应用问题<br />第2章代数<br />2.1整式与分式<br />2.2集合与函数<br />2.3代数方程<br />2.4不等式<br />2.5数列<br />第3章几何<br />3.1平面图形<br />3.2空间几何体<br />3.3平面直线与圆<br />第4章数据分析<br />4.1排列与组合<br />4.2数据描述<br />4.3随机事件的概率<br />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历年的考研真题完全反映了考研命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出题趋势,是教育部考试**一届又一届命题组专家们精挑细选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目.历年来,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数学部分的知识点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各部分考查的**、难点也比较稳定,在以往考试中会反复考查.通过反复研究真题,考生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归纳出考查的**、难点及知识点组合方式,准确把脉定位自己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复习方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数学部分的试卷结构自2009年以来没有变动,全卷共25题,其中前15题是问题求解、后10题是条件充分性判断.书中的真题是自2009年以来的题目,每年25道题,共225道题.对于这些题目,按照知识点或者说考点分为算术、代数、几何、数据��析4章.各章安排若干节,在各节中,依次对“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这两类试题进行解析,对于每道题目,先指出其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给出具体的解析过程.对于纳入各节的“问题求解”题目和“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目,按照题目所考的年份的先后依次排列,并给出了在所考年份中的具体题号.数学能力测试的每道试题大多是多个知识点结合的题目,这就给题目的分类带来一定的困难:一道题目中涉及多个知识点,分到哪个知识点好些?在本书中是按照如下的两个原则来分类的:一是以知识结构中各知识点出现的先后次序为基准,按照题目中用到的*后的知识点来分类;二是以知识点在试题中的重要程度或难易程度为基准,按照题目中用到的*重要或*难的知识点来分类.按前一种基准分类的试题占绝大部分.阅读本书时,应先自己动手做题,再将自己的结果与书中的解法相比较,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建议考生把本书的全部试题做2~3遍,通过反复练习,把不明白的地方真正弄明白,达到看到类似的题目就能想到解题思路的地步,才可以在*后的考试中做到胸有成竹.另外,还建议考生从平时就要加强对解题速度的训练.作者2017年5月历年的考研真题完全反映了考研命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出题趋势,是教育部考试**一届又一届命题组专家们精挑细选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目.历年来,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数学部分的知识点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各部分考查的**、难点也比较稳定,在以往考试中会反复考查.通过反复研究真题,考生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归纳出考查的**、难点及知识点组合方式,准确把脉定位自己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复习方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数学部分的试卷结构自2009年以来没有变动,全卷共25题,其中前15题是问题求解、后10题是条件充分性判断.书中的真题是自2009年以来的题目,每年25道题,共225道题.对于这些题目,按照知识点或者说考点分为算术、代数、几何、数据分析4章.各章安排若干节,在各节中,依次对“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这两类试题进行解析,对于每道题目,先指出其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给出具体的解析过程.对于纳入各节的“问题求解”题目和“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目,按照题目所考的年份的先后依次排列,并给出了在所考年份中的具体题号.数学能力测试的每道试题大多是多个知识点结合的题目,这就给题目的分类带来一定的困难:一道题目中涉及多个知识点,分到哪个知识点好些?在本书中是按照如下的两个原则来分类的:一是以知识结构中各知识点出现的先后次序为基准,按照题目中用到的*后的知识点来分类;二是以知识点在试题中的重要程度或难易程度为基准,按照题目中用到的*重要或*难的知识点来分类.按前一种基准分类的试题占绝大部分.阅读本书时,应先自己动手做题,再将自己的结果与书中的解法相比较,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建议考生把本书的全部试题做2~3遍,通过反复练习,把不明白的地方真正弄明白,达到看到类似的题目就能想到解题思路的地步,才可以在*后的考试中做到胸有成竹.另外,还建议考生从平时就要加强对解题速度的训练.作者2017年5月<br />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评论免费在线读第1章算术
1.1实数及其运算
一、 数的概念、性质(一) 问题求解问题求解是单项选择题,题目要求在所给的A,B,C,D,E五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此处的说明适用于全书中出现的问题求解题型,在后文中将不再重复说明.
1. (2010,3)三名小孩中有一名学龄前儿童(年龄不足6岁),他们的年龄都是质数(素数),且依次相差6岁.他们的年龄之和为
(A) 21(B) 27
(C) 33(D) 39(E) 51答C.分析本题考查了质数的概念.
设三名小孩的年龄从小到大依次为a,a 6,a 12(a 6).因为a是质数,所以a的可能取值只能是2,3,5.又因为a 6,a 12都是质数,所以a的值只能是5,于是三名小孩的年龄之和为
a (a 6) (a 12)=3a 18=33.
故正确选项为C.2. (2014,10)若几个质数(素数)的乘积为770,则它们的和为(A) 85(B) 84(C) 28(D) 26(E) 25答E.分析本题考查了质数的概念及整数分解成质因数乘积的方法.将770分解为质数的乘积得
770=2×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