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乡村国是(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QQ咨询:
有路璐璐:

乡村国是(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 作者:纪红建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56117802
  •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序章 大国情怀/001
    **章 艰难的跋涉/015
    仅仅是两个山村的对歌吗 / 017
    蓝色的祈祷,绿色的希望 / 044

    第二章 真是上帝的弃地吗/095

    为了生存,永不放弃!
    ——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天来

    大山深处桃花源 / 097
    从大关到麻怀 / 111
    汉尧屯,那温暖的山泉 / 135
    山岩上的歌者 / 149<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序章</span> <<<大国情怀/001</p> <p><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章</span> <<<艰难的跋涉/015<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仅仅是两个山村的对歌吗</span> / 017<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蓝色的祈祷,绿色的希望</span> / 04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br /></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乌蒙山的石头开花了</span> / 06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巴山魂</span> / 081</p> <p><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章</span> <<<真是上帝的弃地吗/095<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为了生存,永不放弃!</span><br /> ——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天来<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大山深处桃花源</span> / 097<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从大关到麻怀</span> / 111<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汉尧屯,那温暖的山泉</span> / 135<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山岩上的歌者</span> / 149<br /><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章</span> <<<期盼的目光/161<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我们这地方以前落后,不干不行,不干会更落后,我这个当书记的脸就没有地方挂了。</span><br /> ——甘肃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支部原书记马岗<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期盼的目光</span> / 163<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生死订单</span> / 173<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路有荆棘</span> / 184<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电商扶贫的喜与忧</span> / 195<br /><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章</span> <<<攒劲的小伙子/201<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我给村支部书记打招呼,支部书记爱理不理的,他以为工作队又是来走过场、搞形式的。一参加这个会,我心里都凉了半截。不是因为支书对我的冷漠,而是因为这个村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让我心酸。</span> <br /> ——贵州盘县民政局驻乌蒙镇水塘村**书记田用<br /><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攒劲的小伙子</span> / 203<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播种技能的种子</span> / 215<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南部:可推广模式</span> / 228<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五章</span> <<<远去的云朵/241<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评上贫困户有啥子用嘛,评上了贫困户是脱不了贫的,脱不了贫就致不了富,更还不了债,盖不了新房。自己肯定要搞项目,要想办法挣到钱,总不能坐在家里等着受穷吧</span>……<br />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五组村民李国成<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远去的云朵</span> / 243<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走出去的收获</span> / 264<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桂花园里幸福的笑</span> / 28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场疾病与一种奋斗</span> / 292<br /><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六章</span> <<<天与海之间/301<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扶贫这</span>30多年,*主要的是贫困户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比什么都重要。过去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电视信号也收不到,导致了思想观念相当落后,这是制约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一个内在因素。<br /> ——宁夏海原县扶贫办“双到”扶贫股股长张维权<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天与海之间</span> / 303<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晴隆的忧伤</span> / 313<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孤童守护者</span> / 323<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忘我的激情</span> / 342<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书记素描</span> / 350<br /><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七章</span> <<<希望中的忧思<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我们学校的孩子是幸运的,要是所有贫困山区的孩子都能喝到牛奶该有多好啊!长得像城里孩子一样高高的壮壮的,一样白白的胖胖的</span>……<br /> ——湖南吉首市河溪中学副校长高纪莲<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杯牛奶的遐想</span> / 363<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首民歌的忧思</span> / 380<br /><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尾声</span> <<<没有国界的事业 / 390</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附录</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作者寻访的</span>202个村庄名单 / 399</p> <p><b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后记</span> <<<心声·心愿 / 403</p>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这是一部鲜活感人的“中国故事”。它以一个个牵动人心的脱贫事例,展现了中国大地波澜壮阔的扶贫开发热源,从而为中国脱贫留下了一部鲜活的形象史,也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的人类贡献。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百姓心声,传递中国情怀,是一部充满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的恢弘之作。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
    《乡村国是》是一部庄严厚重、气势恢宏的文艺扶贫力作。该作品以我国“脱贫奔小康”这一伟大社会现实为题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现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走过的脱贫之路的艰辛及其巨大成就,尤其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的现实行动与重大进展,改善民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决心与力量,对于弘扬昂扬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何建明
    青年作家纪红建不畏难、敢担当,两年多的时间里,走访了全国精准扶贫“主战场”的39个县202个村庄,创作出这部全面反映我国脱贫攻坚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既真实、全面、生动地描述了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伟大功绩,也充满着思辨和温暖,是一部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场感、有血有肉的报告文学作品。<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这是一部鲜活感人的</span>“中国故事”<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它以一个个牵动人心的脱贫事例,展现了中国大地波澜壮阔的扶贫开发热源,从而为中国脱贫留下了一部鲜活的形象史,也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的人类贡献。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百姓心声,传递中国情怀,是一部充满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的恢弘之作。</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乡村国是》是一部庄严厚重、气势恢宏的文艺扶贫力作。该作品以我国</span>“脱贫奔小康”这一伟大社会现实为题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现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走过的脱贫之路的艰辛及其巨大成就,尤其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的现实行动与重大进展,改善民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决心与力量,对于弘扬昂扬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p> <p>——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何建明</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青年作家纪红建不畏难、敢担当,两年多的时间里,走访了全国精准扶贫</span>“主战场”的39个县202个村庄,创作出这部全面反映我国脱贫攻坚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既真实、全面、生动地描述了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伟大功绩,也充满着思辨和温暖,是一部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场感、有血有肉的报告文学作品。</p> <p>——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白烨</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乡村国事》是**报告文学作家纪红建以无私纯粹的社会使命担当精神,深入许多贫困乡村现场观察感受,并以乡村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在不少乡村的独特变化,逐渐脱贫实践过程中,显现出**的扶贫战略和大国情怀的实施状况的作品。作家纪红建感情炽热的情怀,丰沛的激情,理性的反思,沿着中国人与贫困作斗争的脚印,追根溯源,既对成绩进行了多角度的事实呈现,也对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必要的仔细剖析,既记述了中国贫困山区人民的顽强意志与智慧、艰难与希望等等丰富内容,同时将经济、教育、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互动问题纳入读者视野,**读者对脱贫攻坚给予特别关注和深入思考。</span></p> <p>——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 李炳银</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乡村国是》将大叙事与小故事相结合、历史背景与现实状况相结合、**情怀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现实笔法与理性思辨相结合,既抒写扶贫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呈现出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既生动展现我党领导下的精准扶贫的功绩,也为共和国三十多年的脱贫攻坚之路留下一部有血有肉的形象史,更是彰显了在全球反贫困事业中的中国力量、中国的责任意识和人类情怀。</span></p> <p>——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李朝全</p> <p> </p> <p>《乡村国是》反映的是全国视野下的扶贫攻坚,作者踏遍千山万水采访调查,用实际行动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道路。同时,这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很强,深受读者欢迎。他笔下那些扶贫攻坚的故事有血有肉,真实动人,颇具艺术价值。《乡村国是》出版之后一印再印,这在报告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 ——**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王跃文</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序 章 大国情怀
    贫穷,文明社会的顽疾。
    据卫星数据制作而成的世界夜晚灯光亮度比较图得出,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夜晚灯光越是明亮,越是贫困地区,则越黯淡。俯视一下我们美丽祖国的夜空,东部沿海地区灯火通明,而西部则黯然失色,贫困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这片内陆地区。
    是的,贫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浓雾缠绕着人类的身心。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贫困就一直伴随着人们。人类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贫困现象总体上有所减轻,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贫富不均的现象仍较严重。
    中华民族切实感受到:贫困是一切苦难中必须首先根除的苦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2000 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管子就道出了中国人内心深处丰衣足食的渴求。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抗击贫困。然而,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疾病、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从未远离贫困,且一直代际传递下来。特别是中国近代史更令人心酸!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伟大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频仍,兵灾战祸连绵,社会动荡不已,广大劳动人民政治上深受压迫,经济上深受剥削,生活风雨飘摇。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基本胜利。然而,经历14 年抗日战争和多年国内战争,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消除贫困,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便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也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由庞大人口所带来的“不堪负担的压力”。他还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须碰到的**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自己的经济问题,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面对民国后期混乱不堪的全国经济形势,上海一个资本家甚至用讥讽的口吻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管理得像个样子。”当时,4 亿多同胞有2 亿多人处
    于饥饿状态,中国政府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百废待举。几亿人吃饱穿暖的问题首当其冲地摆在了年轻的共和国面前。
    目录
    序章 大国情怀/001
    **章 艰难的跋涉/015
    仅仅是两个山村的对歌吗 / 017
    蓝色的祈祷,绿色的希望 / 044

    第二章 真是上帝的弃地吗/095

    为了生存,永不放弃!
    ——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天来

    大山深处桃花源 / 097
    从大关到麻怀 / 111
    汉尧屯,那温暖的山泉 / 135
    山岩上的歌者 / 149
    编辑推荐语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乡村国是》展现了中国扶贫的力量,传达了中国贫困地区脱贫老百姓的心声,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减贫事业中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