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城内
【原文】
身自当。”至太昌元年冬,始迎梓宫赴京师,葬帝靖陵。所作五言诗即为挽歌词。朝野闻之,莫不悲恸,百姓观者,悉皆掩涕而已。
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帝登凌云台望火,遣南阳王宝炬、录尚书事长孙稚将羽林一千救赴火所,莫不悲惜,垂泪而去。火初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
其年五月中,有人从东莱郡来云:“见浮图于海中,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见之。俄然雾起,浮图遂隐。”至七月中,平阳王为侍中斛斯椿所挟,奔于长安。十月而京师迁邺。
【今译】
直至太昌元年(522)冬,才将庄帝尸棺接往京城,葬在靖陵。他所作的那首五言诗,就成为葬礼上的挽歌,国中人听着,无不悲痛,观看的百姓,个个掩面而哭。
永熙三年(534)二月,此寺佛塔被大火烧毁。当时孝武帝登上凌云台,察看火势,派南阳王元宝炬和录尚书事长孙稚率领羽林军一千人赶去救火,他们无不感到痛惜,流泪离去。大火*初是黎明时从第八层暴发,当时雷雨大作,天色昏暗,还夹杂着落下雪珠,百姓无论僧俗,都来观看。悲叹哀哭的声音,振动京城。当时有三位比丘,投身火中自尽。火经过三个月也不熄灭。甚至有馀火进入地下基柱,整整一年之中还有烧灼的烟气。
在那年五月里,有人从东莱郡来说:“在海中看见了这座佛塔,光辉四射,俨然如同新建造的,海边的人都亲眼看见了。一会儿有雾升起,佛塔就隐没不见了。”到了七月,平阳王元修为侍中斛斯椿所胁迫,逃往长安。十月就发生了都城迁往邺城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