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洛阳伽蓝记大中华文库(英汉对照)精
QQ咨询:
有路璐璐:

洛阳伽蓝记大中华文库(英汉对照)精

  • 作者:(北魏)杨衒之 曹虹 今译 王伊同 英译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55221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424
  • 定价:¥74.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洛阳伽蓝记》,向来与《水经注》一起被人们誉为中国北朝散文著作的双璧。作者杨衒之以史家的徵实态度,对北魏洛阳全城寺宇的地理分布、各城区主要寺宇的由来、建制及相关佛教活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加以记录,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史籍。另一方面,作者的笔触上及宫廷政变,下至里巷俗谚,对政府设施、经济景观、社会心理等作了合景式的反映,不仅体现出“博物洽闻”的史才,而且在记事中时寓褒贬之意、悲悯之怀,更颇具历史鉴戒之用。
    本书为中英文对照读本,英译者为**的华裔学者王伊同先生,中文今译者为南京大学教授曹虹女士。
    文章节选
    卷一 城内
    【原文】
    身自当。”至太昌元年冬,始迎梓宫赴京师,葬帝靖陵。所作五言诗即为挽歌词。朝野闻之,莫不悲恸,百姓观者,悉皆掩涕而已。
    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帝登凌云台望火,遣南阳王宝炬、录尚书事长孙稚将羽林一千救赴火所,莫不悲惜,垂泪而去。火初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
    其年五月中,有人从东莱郡来云:“见浮图于海中,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见之。俄然雾起,浮图遂隐。”至七月中,平阳王为侍中斛斯椿所挟,奔于长安。十月而京师迁邺。
    【今译】
    直至太昌元年(522)冬,才将庄帝尸棺接往京城,葬在靖陵。他所作的那首五言诗,就成为葬礼上的挽歌,国中人听着,无不悲痛,观看的百姓,个个掩面而哭。
    永熙三年(534)二月,此寺佛塔被大火烧毁。当时孝武帝登上凌云台,察看火势,派南阳王元宝炬和录尚书事长孙稚率领羽林军一千人赶去救火,他们无不感到痛惜,流泪离去。大火*初是黎明时从第八层暴发,当时雷雨大作,天色昏暗,还夹杂着落下雪珠,百姓无论僧俗,都来观看。悲叹哀哭的声音,振动京城。当时有三位比丘,投身火中自尽。火经过三个月也不熄灭。甚至有馀火进入地下基柱,整整一年之中还有烧灼的烟气。
    在那年五月里,有人从东莱郡来说:“在海中看见了这座佛塔,光辉四射,俨然如同新建造的,海边的人都亲眼看见了。一会儿有雾升起,佛塔就隐没不见了。”到了七月,平阳王元修为侍中斛斯椿所胁迫,逃往长安。十月就发生了都城迁往邺城之事。
    ……
    目录
    洛阳伽蓝记原序
    卷一 城内
    卷二 城东
    卷三 城南
    卷四 城西
    卷五 城北
    附录:
    注释
    缩写词
    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