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美中国(套装全八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美中国(套装全八册)

  • 作者:廖群 仪平策 王小舒 陈炎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88794
  •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 页数:1354
  • 定价:¥4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大美中国(套装全八册)》通过对我国古代大量文明遗产(包括各类工艺品、美术作品、音乐舞蹈作品、文学作品、建筑、器具、各类文献等)严谨详细地审视,透过古代各特定时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多重因素对这些审美对象的渗透和影响,以及这些审美对象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如自由与法则的关系、朴素与繁华的关系、通俗与典雅的关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壮美与优美的关系等)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和勾勒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史的演进轨迹。
    文章节选
    《大美中国(套装全八册)》:
    山顶洞人的洞穴遗址位于周口店龙骨山的顶部,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他们的石器似乎并不典型,就只发现了25件,但在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却发现了一根做工精细的骨针。针孔虽已残缺,断孔还分明可见,这是用极小而细坚的尖状器才能挖出来的;针身保存完好,长约八十二毫米,形体纤细微弯,刮磨得十分光滑,一直延伸到又尖又细的针头。若没有一双已经相当灵巧的手,没有相对复杂的工艺,你很难想象能造出如此精巧的“作品”。这应该是同已经成熟的石器制造相伴并生的。
    骨针告诉我们的当然不止这些。针是用来穿连的。它首先能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衣服。当然,把兽皮穿连起来也可以用来搭盖住所,抵御风寒,但对于穴居的山顶洞人来说,骨针更是应该���来缝缀蔽体之物的。从与动物一样的赤身露体,到穿上经过缝制的衣服,人类这是又朝着文明的方向跨进了一步。种种文化遗物、遗风已经表明,人类穿衣*先遮蔽起来的似乎是性器官,这是性禁忌的产物,山顶洞人的骨针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已经结束了纯自然的乱交杂婚阶段和*原始的血缘家庭形式,开始实行禁止父母子女通婚的族外群婚了?氏族社会的初步形成,意味着原始文化将超越单纯生产因素的层面,注入社会的、精神的内容和因素。
    他们的墓葬是*有力的证明。山顶洞人的洞穴分洞口、上室、下室、下窨四个部分,上室为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下室即为掩埋死者的葬地。山顶洞遗址所发现的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部分躯干骨,就静静地躺在这里。不过,他们的身边并不死寂,不但周身和周围都撒满火红的赤铁矿粉,还有许多生前用过的器物、佩带的饰物相陪伴。不难看出,山顶洞人对于掩埋死者,一定是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
    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座墓葬,又是如此费了心思的一座墓葬。就是这座墓葬,忽然间为我们探寻当时人类的心迹,打开了**扇窗口。
    首先,在早先的古人类遗迹中,从未见到掩埋死者的痕迹,为什么到了山顶洞人这里,死者却被如此精心地安置下来,出现了附着随葬品的墓葬形式?*合乎情理的推断只能是,他们已经考虑过肉体和灵魂、生命和病死的问题,并从幼稚的感觉和无知的推理中得出了灵魂不死的结论。
    灵魂,是后来宗教学所给定的一个概念,*初它在远古人类那里称作什么,我们恐怕永远也不得而知了。但灵魂乃至神灵,又确曾是普遍支配史前人类精神活动的原始宗教观念。在*初生出这种意识的古人那里,它可能只是某种充盈在人的肉体内又可以离开人的肉体而走掉的东西,某种使他的肉体可以活动起来的生命活力,某个与他的肉身不同的另外的“他”。推想起来,当人类的思维开始想到自己、又有太多的不明白时,这种意识的产生并不奇怪。
    ……
    目录
    《史前·夏商卷 “神美”隐现》
    前言
    一、神灵隐现的史前时代
    1.红色饰物:山顶洞人萌动的审美消息
    石器:美感的孕育
    墓葬:“灵魂”的见证
    赤铁矿粉:生命之光
    山顶洞人的红色饰物
    2.彩陶和饮食:美在生活
    种植、畜养与“口福”之欲
    “一应俱全”的陶制食器
    彩陶:“美化”饮食生活
    3.鱼、蛙、鸟:绘饰刻划中的生殖意象
    人面鱼纹图的符号化
    鱼、蛙、鸟:彩陶纹饰的**母题
    卵与生殖意象
    4.图腾舞与母神像:母系氏族的偶像崇拜
    图腾与母系社会
    舞蹈纹彩陶盆:图腾舞与歌舞的起源
    陶埙、骨笛与“笙者生也
    泥陶女像与母性崇拜
    5.兽面纹玉琮:男权与神秘威力的象征
    父权的”宣言
    男“祖”崇拜与岩画性爱舞
    黑陶、玉饰与礼器
    玉琮、兽面纹和威猛之美
    6.“刑天舞干戚”:英雄神时代血与火的礼赞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夸父、后羿:男子的力量之歌
    战争、英雄和崇高
    大禹治水与文明的“开启”

    二、夏商之际的巫史艺术
    1.”以众为观“:传说中的夏代器雕和乐舞
    九鼎:“远方图物”与九州归
    从夏启之舞到夏桀之乐
    鼍鼓与特磬
    2.甲骨文:文化符号、书面“文学”和“线”的艺术
    占卜记录与”史“的崛起
    史刻中形成的系统文字
    书面表达:一个审美的新视野
    契刻文字:“线的艺术”的萌芽
    3.青铜饕餮:殷人崇神尚力的物化形态
    厚重、富丽、神秘的美
    饕餮食人之谜
    “率民以事神”的殷文化
    夔纹与殷人的祖帝——元神
    狞厉为美的解读
    4.鸟、太阳和帝俊:殷人的至上神传说
    “日中有乌
    帝俊是鸟与殷人崇日
    生日生月的全能神
    5.”羊人为美“和”巫者舞也“:巫风弥漫的殷商乐舞
    “羊大则美”与“羊人为美
    巫与巫舞
    《大濩》《桑林》和”万舞
    “臭味未成,涤荡其声
    “女乐”的发现
    6.“荒湎于酒”:殷人的酒文化
    酒器、饮酒与祭祀
    殷人的“酒神精神

    《两周卷 所思远道》
    前言
    一、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
    1.“钟鼓喤喤”:仪式典礼中的雅乐之和
    “乐统同,礼辨异
    《大武》舞:“象成者也
    “歌者在上,匏竹在下
    “肃雝和鸣
    2.”莫不令仪“:规矩典雅的礼仪化生活
    城池宫室车马器用之制
    莫不令仪:人的仪表美
    美育:学乐,诵诗,行礼,习射
    琴瑟、赋诗、揖让:文雅化的生活方式
    3.”君子“:周人理想的人格范型
    “君子比德于玉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温厚与贤淑:《诗经》中的人物美
    4.鼎铭尊象:周代器物艺术的崇文尚实之貌
    装饰性和素雅感
    贵在铭文
    金文的线条、字块与字幅
    朴拙写实的尊象器塑
    5.”立象以尽意“:《周易》智慧的诗意化
    《周易》的创制和使用
    “弥纶天地,无所不包
    阴阳:二元对立的模式
    刚柔兼济之美
    “立象以尽意
    《周易》的诗歌意味
    6.”诗言志“与”赋比兴“:《诗经》现世人生的
    情志抒发
    讴歌人生和人性
    《诗经》的抒情表现艺术
    赋比兴:情景、心物关系的初步展开
    中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整齐、匀称的形式之美
    7.”声一无听“与”和如羹焉“:和谐美理论意识的
    初步形成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乐从和”与“和如羹
    “无害”为“美
    中国美学基本命题的滥觞

    二、战国激情的个性展开
    1.”道术将为天下裂“:儒道法墨审美理念的分化和对立
    孔、孟、荀、《乐记》:情理中和的儒家美学
    老、庄:与道合一的道家美学
    墨子的”非乐“与韩非的”非饰
    儒道互补
    2.润色故事:私家撰史与记述散文的多向发展
    《左传》:叙事曲尽其妙
    《国语》:记言精彩隽永
    《战国策》:写人各具异采
    3.“骋辩腾说”: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的多重风格
    《论语》:含蓄蕴藉,警句格言
    《孟子》:滔滔雄辩,辞以气盛
    《庄子》:寓意玄远,恢怪不经
    《荀子》:周到缜密,严谨规范
    《韩非子》:犀利峻峭,入木三分
    4.新声曼舞:雅声渐寂与俗乐的流行
    雅乐的失落与新乐的魅力
    吹竿击筑与讴歌曼舞
    曾侯乙墓的音乐**
    5.镂金错彩:塑雕书画的美术化
    工艺造型
    图写生活
    “书之竹帛,镂之金石
    6.御凤乘龙:奇幻奔放的楚辞艺术
    荆楚异俗、屈原遭际与楚辞的诞生
    《离骚》:诗人灵魂的压抑与飞升
    《九歌》《招魂》:神幻之境美的升华
    《九辩》:“摇落深知宋玉悲

    《秦汉卷 大风起兮》
    《魏晋卷 离离如星辰》
    《唐代卷 万国衣冠拜冕旒》
    《元明卷 姹紫嫣红开遍》
    《两宋卷 开时似雪 谢时似雪》
    《清代卷 晚霞明处暮云重》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