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乡村振兴的本质含义
**节乡村振兴的提出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具体策略方面,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党的十九大后,“乡村振兴”成��各方讨论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过多次精彩论述。2017年12月的**农村工作会议与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也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意义、举措等。这些论述将成为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根据。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前,曾在不同场合对“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论述。早在2013年**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就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粮食**,指出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针对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他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的生态与文化也极为重视,他反复强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体现在2017年**农村工作会议与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
(一)2017年**农村工作会议上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在2017年12月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粮食**主动权;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二)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
1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2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等问题。要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1)提高产业质量,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2)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会聚的良性循环。
(3)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4)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5)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6)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
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报告从三个方面对乡村振兴作出部署。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农业产业方面,强调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在农田发展方面,强调新**标准农田8 000万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7平方米。以上、**节水灌溉面积2 000万亩;在经营主体方面,强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在产业融合方面,强调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报告主要对农村土地改革给出了指示,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此外,报告还强调,要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
(三)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设施建设方面,强调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1公里=1千米)。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在文化方面,强调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在乡村治理方面,强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报告还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