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随园流韵——袁枚传(平)
QQ咨询:
有路璐璐:

随园流韵——袁枚传(平)

  • 作者:袁杰伟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ISBN:9787506396646
  •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01日
  • 页数:355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6396646
    • 作者
    • 页数
      355
    •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01日
    • 定价
      ¥4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同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围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
    文章节选
    《随园流韵:袁枚传》:
    人不可貌相,袁枚隐隐约约感到这个人是个奇才,并且觉得这名字好耳熟,热情地伸出手去:“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相见,请受小弟一拜!”说着,模仿古典小说中拜见的动作,把几个人逗得哈哈大笑。在这笑声中,胡天游感受到了袁枚对他的敬重和热情。
    胡天游看到袁枚高大、英俊,气度非凡,说:“美才多,奇才少,你是个奇才。年少修业而息之,他日写出唐朝那样文章的人,肯定就是你了。”
    两人一见如故。
    领完月俸,四人一起出来。胡天游说:“走,今天咱兄弟喝一杯去。”
    车子来到一个院落门前停下,又到院子里喊来了两个文人,分别叫王次山、商宝意,胡天游向他们介绍袁枚等人,大家相互认识了。六个人一起吃了饭,喝了酒,聊得非常尽兴。
    胡天游是个心性高傲的人,一般的人他瞧不上,对袁枚如此客气、看重,在他的生活中是非常少见的。吃饭时,袁枚从谈话中对胡天游有了更多的了解。
    胡天游是文坛的一个奇人。少有异才,五六岁时,母杜氏口授《昭明文选》,他即能成诵。年纪稍长,博览群书。胸中睥睨一切,气雄万夫,自比管仲、乐毅。为文挥斥百家,别具炉锤。性耿直孤傲,不求人知,人们也很少知道他这人。他家庭贫困,在会稽皇甫庄当童子之师。当时制艺名师徐廷槐与他同在皇甫庄坐馆,有**,徐廷槐来到胡天游的住处,而这天胡天游外出了,徐廷槐看到胡天游桌子上都是形形色色的古籍,以为胡天游故作高深以掩自己的浅陋。后面又去了一次,听胡天游讲话,又请教他的学问,非常惊奇他学问如此渊博。胡天游在雍正六年(1728)参加县试获得头名,第二年乡试,又中了副榜。这次是礼部尚书任兰枝荐举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
    袁枚恍然大悟,心想,胡天游考中的可能性比自己还大。
    这次相见之后,胡天游经常在杭世骏、王峻诸前辈面前称赞袁枚,劝他们与袁枚交往。袁枚的文名因而得以在坊间流传。
    胡天游为袁枚所引见之人,其时多已称名文坛。其中王峻对袁枚帮助*大。王峻是江苏常熟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逢人就夸袁枚的诗品和人品,纵使别人不怎么爱听,他也不厌其烦地说,称赞之词不绝于口。
    杭世骏对袁枚的宣传也是不遗余力。他在《词科掌录》卷十三的“袁枚”条中这样表述:“仁和袁枚子才,廪生,奉天金公有国土之目,力荐于朝。在诸征士中,*为年少,兼有美才,一时名满曰下。”
    袁枚虽然报罢博学鸿词科,但由于有胡天游、王峻、杭世骏等人的大力宣传,他的名声鹊起于公卿之间。
    袁枚也是个傲视群贤的人,但唯独折服胡天游。他曾经说:“我于胡天游,要拜他为师;于元木、循初,则是以朋友相称;至于其他人,则要拜我为师了。”元木,指的是周大枢,是浙江山阴人,工诗。循初,指的是万光泰,浙江嘉兴人,袁枚认为这两人与他水平相当,只能以朋友相称。但在这一次的博学鸿词科考试中,他们两人都考上了。
    九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孔子生日这天,乾隆元年(1736)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在保和殿举行。参加考试的有一百七十六人。
    参加考试的人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或者额头上布满皱纹的中年人。偌大的考场,袁枚举头一望,觉得只有自己*年轻、*帅气,自信、自豪之情充盈胸间,洋溢在脸上,遮都遮不住,压也压不了。考试时,他奋笔疾书,一边写竟一边发出得意的哼唱声来。监考的衙役走到袁枚身边,提醒他不要做声。袁枚看了他一眼,又继续写继续发出声音。一连几次都是这样,衙役只好呵斥袁枚,袁枚还是不听。有不少考生也对袁枚如此放肆投以白眼。袁枚毕竟是年少轻狂,沉不住气,显然高兴得太早了一点。
    ……
    目录
    前言
    **章 杭州一少年
    第二章 桂林遇知己
    第三章 漂泊在京城
    第四章 三年庶吉士
    第五章 七载芝麻官
    第六章 顺风好收帆
    第七章 复出何彷徨
    第八章 以官易随园
    第九章 诗人也营财
    第十章 怜花亦英雄
    第十一章 铿锵女弟子
    第十二章 误尽一生春
    第十三章 美食与性灵
    第十四章 壮行万里路
    第十五章 肝胆照知己
    第十六章 通达生死观
    第十七章 “性灵”独抒余韵悠长
    附录一 袁枚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