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班组**责任与意识 第1章 班组**责任 2 **生产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一项非常实际的工作,不得有半点马虎和虚假。因此,班组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时时、事事、处处想到员工的**和健康。 1.1 班组在**中的作用 3 1.2 班组长的**责任 3 1.3 班组成员的**责任 5 1.3.1 班组成员的**责任 6 1.3.2 如何明确班组成员的责任 6 1.4 班组**目标与实施 7 1.4.1 了解班组的**生产目标 7 1.4.2 实施**目标 10 第2章 **意识培训 13 有调查显示,事故人为的因素中,**意识占到90%多,而**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企业界的**培训,90%的精力用在占10%比重的**技术水平上,只有不到10%的精力用在占90%比重的**意识上。所以,班组长必须具有强烈的**意识,并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意识的培养。 2.1 **意识的六大观念 14 2.1.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观念 14 2.1.2 **效益的观念 15 2.1.3 **依靠科技的观念 15 2.1.4 **法制观念 15 2.1.5 **道德的观念 16 2.1.6 **管理长期性观念 16 2.2 员工**意识薄弱的原因 16 2.2.1 对**教育的忽视、厌倦心理 16 2.2.2 对**活动的应付心理 16 2.2.3 对**管理的逆反心理 17 2.3 **意识薄弱的表现 17 2.3.1 自我表现心理 17 2.3.2 侥幸心理 17 2.3.3 “经验”心理 18 2.3.4 从众心理 18 2.3.5 逆反心理 18 2.3.6 反常心理 18 2.3.7 冷漠心理 19 2.3.8 紧张心理 19 2.4 提高员工**意识的方法 19 2.4.1 要加强**生产的宣传 19 2.4.2 对员工普及**知识 20 2.4.3 加强员工责任意识教育 21 2.4.4 让员工明白自己是**的*大受益者 21 2.4.5 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21 2.4.6 让员工明白失去**等于失去一切 21 2.5 班组必须树立的**意识 22 2.5.1 “你的平安,是对家人*好的关爱” 22 2.5.2 “学会**,活着就好” 23 2.5.3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23 2.5.4 “**连着你我他,防范事故靠大家”—互联互保 24 2.5.5 “操作之时顾左右,相互要提醒” 24 2.5.6 “只要上岗,集中思想;工作再忙,**勿忘” 24 2.5.7 “岗位危害我识别,我的**我负责” 24 2.5.8 “放过隐患,必有后患” 25 2.5.9 “规章制度血写成,不要用血来验证” 25 2.5.10 “习惯性违章,不能习惯性不管” 25 第二篇 **生产常识 第3章 用电作业**常识 28 触电对人的损害轻则受伤,重则送命。电气事故不仅毁坏用电设备,还会引起火灾。电气触电危险不同于机械危险那样容易被人们觉察,电是我们看不到的,因此电更具有危险性。为加强**用电意识,防患于未然,有必要了解有关**用电的常识,有备无患,**生产。 3.1 关于人体触电的知识 29 3.1.1 电流伤害人体的因素 29 3.1.2 触电的方式 30 3.2 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31 3.2.1 绝缘、屏护和间距 31 3.2.2 接地和接零 33 3.2.3 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33 3.2.4 采用**电压 33 3.2.5 加强绝缘 34 3.3 与用电有关的用具 34 3.3.1 绝缘用具 34 3.3.2 验电或测量用具 36 3.3.3 其他用具 41 3.4 班组**用电的基本要求 41 3.4.1 要熟悉本厂生产车间主空气断路器(俗称总闸)的位置 42 3.4.2 严格执行停电、送电和验电制度 42 3.4.3 临时用电接线要管好 42 3.4.4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使用 43 3.4.5 设备用电 43 3.4.6 其他注意事项 44 3.5 触电急救知识 44 3.5.1 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 44 3.5.2 急救 45 3.6 发生电气火灾的扑救 47 3.6.1 断电灭火 47 3.6.2 带电灭火 48 3.6.3 充油电气设备的火灾扑救 48 3.6.4 旋转电动机的火灾扑救 49 第4章 机械设备**常识 50 机械伤害事故是工业企业较为常见的事故类型。一般情况下,机械伤害事故引起的后果较为严重。在很多工作环境中,我们面对或使用机器时,如果不了解机械危害,不加以防范,就可能会发生**事故。 4.1 机械设备的危险点 51 4.1.1 狭窄点 51 4.1.2 夹进点 51 4.1.3 剪断点 51 4.1.4 衔接点 52 4.1.5 接线衔接点 52 4.1.6 回转卷入点 53 4.2 机械性伤害 53 4.2.1 卷入和绞缠 53 4.2.2 卷入和碾压 53 4.2.3 挤压、剪切和冲撞 54 4.2.4 飞出物打击 54 4.2.5 物体坠落打击 54 4.2.6 切割和擦伤 54 4.2.7 碰撞和剐蹭 54 4.2.8 跌倒、坠落 55 4.3 一般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 55 4.3.1 传动装置的危险 55 4.3.2 压力机械的危险 56 4.3.3 机床的危险 56 4.4 机械设备危险的防护措施 57 4.4.1 机械传动机构危险的防护 57 4.4.2 冲剪压机械危险的防护 58 4.5 几种常用机械的操作** 59 4.5.1 金属切削机械的** 59 4.5.2 冲压机械作业** 61 4.5.3 起重运输机械操作** 63 第5章 危险化学品管理常识 66 由于危险化学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有腐蚀等危险特性,从它的生产到使用、储存、运输和经营等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如火灾或爆炸、人员中毒或伤亡、污染生态环境等。企业必须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避免其可能带来的对生命、财产、健康及环境的伤害和损失。 5.1 化学危险品的认识 67 5.1.1 什么是化学危险品 67 5.1.2 化学品**说明书(MSDS) 68 5.1.3 化学品**标签 69 5.1.4 化学危险品特性的学习 70 5.2 搬运、装卸** 71 5.2.1 搬运、装卸的基本要求 71 5.2.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搬运与装卸 72 5.2.3 易燃液体的搬运与装卸 73 5.2.4 易燃固体的搬运与装卸 74 5.2.5 遇湿易燃物品的搬运与装卸 75 5.2.6 氧化剂的搬运与装卸 75 5.2.7 毒害物品及腐蚀物品的搬运与装卸 76 5.3 储存保管、使用、废弃** 77 5.3.1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77 5.3.2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82 5.3.3 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处理 84 5.4 危险化学品的劳动保护与急救 84 5.4.1 劳动保护 84 5.4.2 紧急事故的处理 87 5.4.3 现场急救 89 第6章 高温作业**常识 91 盛夏高温季节,车间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作业,企业应结合高温季节车间出现的不**情况,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6.1 高温作业概述 92 6.1.1 高温作业类型及其特点 92 6.1.2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93 6.2 防暑降温措施 94 6.2.1 改善工作条件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 94 6.2.2 加强个人防护 95 6.2.3 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 95 6.2.4 加强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 95 6.3 中暑的急救 97 6.3.1 中暑的表现 97 6.3.2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97 6.3.3 中暑应急救援流程图 98 第7章 低温作业**常识 100 低温作业是指在寒冷季节从事室外及室内无采暖的作业,或在冷藏设备的低温条件下以及在极区的作业。在低温环境中,由于机体散热加快,可引起身体各系统一系列生理变化,重者可造成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如冻伤或冻僵,甚至引起死亡。一些新进员工往往对低温作业的危害不以为然,班组长有必要对这类员工进行教育,使之服从工厂对防护服穿戴方面的要求。 7.1 低温作业概述 101 7.1.1 哪些作业属于低温作业 101 7.1.2 低温对人体的危害 101 7.2 低温作业的劳动保护 102 7.2.1 管理措施 102 7.2.2 定期进行健康监护 103 7.2.3 日常生活中多锻炼 103 7.2.4 饮食方面调理 103 7.2.5 温度调节 104 第8章 密闭空间作业**常识 105 密闭空间是指密封式或半密封的地方,它的设计并非实际人员工作的场地。密闭空间可能潜藏着危害因素,或者因为工作的影响,产生了新的危害因素。在这些环境工作,将会是危机四伏,尤其是气体中毒,一不小心便会引致意外,往往会造成一连串**事故的发生。 8.1 密闭空间概述 106 8.1.1 密闭空间的三个条件 106 8.1.2 密闭空间的危害因素 107 8.1.3 密闭空间作业的主要危险 108 8.2 密闭空间作业前的工作 109 8.2.1 隔离密闭空间 109 8.2.2 通风及空气置换 110 8.2.3 进行气体采样检测 112 8.2.4 PPE及应急救援设备的配备 112 8.2.5 申请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 112 8.3 作业中的**防范 115 8.3.1 作业人员**防范 115 8.3.2 监护者的责任 117 8.3.3 所有作业结束后的工作 118 8.4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故急救 118 8.4.1 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18 8.4.2 紧急处置措施 119 第9章 高处作业**常识 120 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五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的高处作业是伤亡事故可能发生的主要地点。高处作业造成的危害主要为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高处作业严重威胁着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为此,企业有必要对高空事故进行预防监控,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9.1 高处作业的危险隐患 121 9.2 高处坠落防护 123 9.2.1 消除坠落隐患 123 9.2.2 坠落预防 124 9.2.3 坠落控制 125 9.3 高处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125 9.3.1 作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125 9.3.2 作业人员的培训 125 9.3.3 作业前准备工作 125 9.4 高处作业的**措施 126 9.4.1 人员坠落的防护 126 9.4.2 脚手架使用要求 128 9.4.3 梯子使用要求 128 9.4.4 救生索使用要求 131 9.4.5 **网使用要求 132 9.4.6 锚固点要求 132 9.4.7 其他**作业要求 132 9.5 高处坠落应急处理 133 9.5.1 高处坠落受伤人员施救的过程 133 9.5.2 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34 9.5.3 判断有无意识的方法 134 9.5.4 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的处理 134 9.5.5 骨折急救 134 9.5.6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34 第10章 消防知识培训与演练 136 消防**是每个企业的头等大事。企业平时要强化员工的消防**知识,同时为提高火灾防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可定期组织班组成员参加工厂组织的应急疏散演练及消防**知识培训。 10.1 认识火灾 137 10.1.1 引起火灾的原因 137 10.1.2 火灾的性质 138 10.1.3 火灾发展的四个阶段 138 10.1.4 火灾分类 138 10.2 灭火 138 10.2.1 灭火的方法 138 10.2.2 灭火器的使用 139 10.2.3 消防水系统的使用 140 10.2.4 消防水灭火的编队演练 143 10.3 火灾报警 144 10.4 火场逃生 145 10.4.1 要熟悉周围环境并记牢消防通道路线 146 10.4.2 冷静地尽快撤离 146 10.4.3 要利用消防通道而不可进入电梯 147 10.4.4 用各种合适的方法逃生 147 10.4.5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时的注意事项 148 10.5 消防演习 149 10.5.1 消防**培训与演练计划 150 10.5.2 消防**培训与演练的实施 150 10.5.3 总结与报告 150 第三篇 班组**生产管理技能 第11章 班组**教育 152 **教育培训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班组来说,**教育是**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搞好**生产、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 11.1 新员工入厂“三级**教育” 153 11.1.1 新员工入厂**教育的要求 153 11.1.2 新员工入厂教育的内容 153 11.1.3 新员工三级教育的记录 154 11.2 特种作业人员**教育 157 11.2.1 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 157 11.2.2 特种作业人员的要求 158 11.2.3 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158 11.3 调岗、复工**教育 158 11.3.1 调岗**教育 158 11.3.2 复工**教育 159 11.4 班组**教育的方法 159 11.4.1 反复进行 160 11.4.2 强化印象 160 11.4.3 利用“五官” 160 11.4.4 理解功能 160 11.4.5 利用专栏、板报进行**教育 160 第12章 开好班前班后会 162 班前会和班后会是企业生产班组实施工作任务前后进行的生产组织活动形式。一个班组进班前,班组长组织本班人员开好班前会,是很多企业班组通行的做法,也是班组**管理的需要。班前班后会开不开、怎么开、开得好不好、达到什么效果,直接反映了班组长的**管理水平。 12.1 开好班前会 163 12.1.1 班前**会的基本要求 163 12.1.2 班组长的事前准备 163 12.1.3 班前**会的流程 164 12.2 召开班后会 166 12.2.1 班后会的基本要求 166 12.2.2 班后会的主要内容 167 12.3 班前班后会**记录 167 第13章 生产中**督导 172 生产过程中的**包括:人员**、设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是指人不受到伤害,财产不受到损失,生产秩序稳定持续进行的正常状况。要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班组长要做好督导工作。 13.1 关注作业环境 173 13.2 关注员工的状况 174 13.3 督导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75 13.3.1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精力集中 176 13.3.2 在操作中要认真做到文明操作 176 13.4 监督员工严格遵守作业标准 177 13.5 监督员工穿戴劳保用品 178 13.5.1 劳保用品的种类 178 13.5.2 劳保用品的发放标准 180 13.5.3 监督并教育员工按照要求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 181 13.6 做好交接班工作 183 13.6.1 交接班的内容 183 13.6.2 交班要求 183 13.6.3 接班要求 184 13.6.4 交接班记录 184 13.7 开展班组**生产巡查 186 13.7.1 为什么需要检查 186 13.7.2 班组长**检查的内容 186 13.7.3 班组**检查表 187 第四篇 **生产事故防范 第14章 **生产事故的原因 192 造成生产**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人的不**行为、物的不**状态、环境的原因、管理上的缺陷。为了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班组长必须掌握所在作业场所的不**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 14.1 **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193 14.2 引起生产事故的人与物 195 第15章 作业**预防 197 班组的**生产工作,必须以人为本,运用先进的手段对生产作业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做好**生产的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班组成员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状态。显而易见,**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的目的,就是**预防的基本内涵。 15.1 运用岗位**应急卡 198 15.1.1 岗位**应急卡的作用 198 15.1.2 岗位**应急卡的内容 198 15.1.3 岗位**应急卡的使用 201 15.2 **生产确认制 201 15.2.1 为什么要进行**确认 201 15.2.2 确认制的应用范围 202 15.2.3 确认的程序 203 15.2.4 确认的方法 204 15.3 危险信息要沟通及时、准确 205 15.3.1 危险信息沟通与事故发生 205 15.3.2 信息沟通的障碍与解决 206 15.4 开展危险预知训练 208 15.4.1 KYT的起源 208 15.4.2 KYT的适用范围 209 15.4.3 班组危险预知活动的目的 209 15.4.4 危险预知活动的实施 209 15.4.5 KYT活动卡片的填写与管理 212 15.5 操作者人为失误预防 213 15.5.1 分析操作者人为失误原因 213 15.5.2 采取预防措施 213 第16章 消除习惯性违章 215 根据事故统计分析,90%的事故是由于直接违章所造成的,尤其突出的是,这些违章大都是频发性或重复性出现的。消除习惯性违章行为,对确保班组**生产有重大的作用。 16.1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 216 16.2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 217 16.2.1 违章人员的行为动机 217 16.2.2 物的不**因素引发违章 222 16.3 习惯性违章人员的特点 223 16.3.1 固有型危险人 223 16.3.2 突发型危险人 224 16.3.3 积极型危险人 224 16.4 厂内常见违章行为 225 16.4.1 违反劳动纪律 225 16.4.2 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用具 225 16.4.3 违反**生产管理制度 226 16.4.4 违反**操作规程 226 16.5 违章发生的规律 227 16.5.1 违章的多发时间 227 16.5.2 违章的多发作业 227 16.5.3 违章的多发行业 228 16.5.4 违章容易发生在人处于自己生物节律的临界期或低潮期 228 16.5.5 其他情况的多发 228 16.6 班组怎样杜绝习惯性违章 228 16.6.1 班组成员轮流**值周 229 16.6.2 班组设立**监督岗 229 16.6.3 建立班组**学习制度 229 16.6.4 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班组成员的**操作技能 230 16.6.5 教会班组成员预防习惯性违章的方法 230 16.6.6 对习惯性违章者进行处罚 230 16.6.7 尽可能采用防错、容错措施 230 16.6.8 狠抓现场**管理 231 第17章 工伤事故的紧急处理 243 为避免事故发生后对伤员造成更大的伤害,造成伤情的进一步恶化,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低,班组长有必要掌握工伤事故的紧急处理顺序、紧急救助的方法及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处理程序。 17.1 工伤事故的紧急处理顺序 244 17.1.1 工伤事故处理程序 244 17.1.2 工伤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244 17.2 常用急救技术 245 17.2.1 止血 245 17.2.2 包扎 246 17.2.3 固定 247 17.2.4 搬运 247 17.2.5 伤员转送时的要点 248 17.3 事故的调查 249 17.3.1 搜集物证 249 17.3.2 记录相关材料 249 17.3.3 收集事故背景材料 249 17.3.4 搜集目击者材料 250 17.3.5 拍摄事故现场 250 17.3.6 填写**事故报告书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