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理论实务案例(第三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理论实务案例(第三版)

  • 作者:关保英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86666
  •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 页数:100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理论·实务·案例(第3版)》是我们于2010年编写的“‘十一五’****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教材。自出版以来,该教材以其独特的“理论一实务一案例”构成体系和理论创新,获得了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以及诸多法律实践部门的喜爱,并成为法学教材中的畅销书之一。 在该教材出版后的五年中,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研究不断地深化和提高,行政法治的实践探索也日新月异,许多法律法规不断被颁布或修订,如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6月30日通过并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2年6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2014年11月1日修正并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5年3月15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等。所以,我们于2015年对该教材进行了修订,并出版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理论·实务·案例(第3版)》(第二版)。因为该版教材结构体系合理、难度适中、内容更新及时,所以,继续得到了国内高等院校法学教学的普遍欢迎。 如今,从第二版教材修订出版到现在,又是三年时间过去了。
    文章节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理论·实务·案例(第3版)》:
    六、合法预期保护原则
    (一)合法预期的概念
    因社会周围环境的改变以及政府相关决策的调整,行政主体有必要也必须变更过去自己的意思表示,以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促进行政实际目标的完成。然而,行政主体决定的随意变更,非常容易造成公民因信赖先前决定而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却招致无法预见的损害的不利结果。在我国行政法实践中,因行政主体决定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导致公民合法权益受损的现象和案例很多;而确因公共利益需要而变更原行政意思表示的,却又没有给公民提供相应的程序和实体机会或途径,使得公民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僵硬。长此以往,若没有法律予以调节的话,容易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形成隔阂,破坏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非常不利于责任政府诚信形象的塑造和权威的树立。基于此,在法治行政过程中,为了保护公民对行政活动的信任(或合理信赖),行政机关的行为不得随意改变,若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改变由此所形成的法律状态,则应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正当的信赖加以保护,否则行政机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基于“公民对行政活动的信任(或合理信赖)应受到保护”的观念,分别形成了英美法系(主要指英国)的“合法预期(Legitimate Expectation)保护原则”,大陆法系(主要指德国)的“行政信赖(Vertrauensschutz)保护原则”以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大陆行政法学界对此并不陌生。就今后借鉴他国法律原则、更便利解决本国问题的实际考虑而言,笔者倾向于学习合法预期保护原则。主要理由是合法预期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往往立足于行政裁量权行使领域,而大陆法系的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更多的是立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所延伸的范畴。当然,两大法系所构造的这两个原则都建立在保护公民对政府信任的法律基础上,其所塑造的法的空间都具有共同特征,两者并非截然对立,实践中应经学者的解释并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将大陆法与英美法的概念、原理和技术,纳入我国既有法律体系,使之与我国法律规定和精神相契合,并设法使其与整个国内法律体系相调和,才能实现*佳规范功能。无论适用哪一种法律原则,首先必须界定公民的“合法预期”概念。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是指相对人基于对行政法律活动的信任而产生的可取得未来可得利益的一种具备值得法律保护资格的期望。抑或界定为,相对人基于对行政法律活动的信任而产生的行政机关将来必然以特定程序作出行为或者作出特定行为从而自己获得某种利益的正当合理的期望。根据相对人预期内容的不同,可以区分为程序性质合法预期和实体性质合法预期。
    (二)合法预期保护原则的构成要件
    简要而言,合法预期保护原则的构成要件由两大关键内核所组成,一是预期是否合法;、二是若该预期具备合法性,则提供何种保护。下文对此予以分析。
    1.预期合法性的构成要件。预期合法性的构成要件,是指如何认定相对人的预期具备了值得保护的条件。该要件至少需要从产生具体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的双方——行政机关和相对人来构建。
    (1)行政机关表达的行政意思表示必须是清晰的、无歧义的且没有任何限制条件。若行政意思表示具有重大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和精神的,或有意思模糊之处的,或有明显瑕疵的,或有限制条件致使行政行为相对化而减少预期值得保护情形的,则相对人的合法预期很难确立。
    (2)理性相对人在接受上述意思表示时能够证明自己知晓并信赖该意思表示。法律要关注的不是相对人主观心理上预期了什么,而是法律层面上相对人有资格去预期什么。在实践中,则需要结合具体案件的各个因素来进行判定。重要的是相对人必须证明自己知晓该意思表示,从而来确立自己的“信任”表现,但因信赖而遭受的损害不一定是充分条件。
    2.若预期具备合法性,则可以提供的保护方式和结果。根据相对人的合法预期内容,至少有三种可能的保护方式和结果:
    (1)只要求行政机关在决定是否变更先前意思表示之前,牢记该意思表示,并对那些行政机关自己所认定的考量因素予以恰当考量即可。
    (2)要求行政机关在变更先前意思表示之前,给予相对人听取意见或协商的机会,除非存在着可以落空该合法预期的正当公益理由(即程序保护)。
    (3)行政机关的意思表示引发了相对人实体合法预期,此时行政机关必须对保护合法预期的公平要求与支持行政意思表示变更的公益理由之间进行权衡,除非存在着高于一切的公益,否则行政机关不应该落空相对人的合法预期(即实体保护)。
    ……
    目录
    **章 行政法概述 **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章 行政主体 **节 行政主体概述 第二节 行政机关 第三节 被授权组织 第四节 **公务员 第三章 行政行为概述 **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第四节 行政程序 第四章 行政立法 **节 行政立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立法的制定权限和程序 第三节 行政立法的效力和监督 第五章 行政许可 **节 行政许可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设定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第四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第五节 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六章 行政处罚 **节 行政处罚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五节 行政处罚的程序 第七章 行政强制 **节 行政强制概述 第二节 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节 行政强制执行 第八章 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节 行政合同 第二节 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 第三节 行政给付与行政奖励 第四节 行政裁决与行政调解 第九章 行政复议 **节 行政复议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复议参加入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与管辖 第四节 行政复议程序 第十章 行政诉讼法概述 **节 行政诉讼 第二节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 **节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第二节 行政诉讼管辖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概述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和共同诉讼人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程序 **节 起诉与立案受理 第二节 行政诉讼审理与执行程序 第三节 行政诉讼证据和法律适用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第十四章 行政赔偿 **节 行政赔偿概述 第二节 行政赔偿范围 第三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第四节 行政赔偿程序 第五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