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茂县卷》:
(一)防灾救灾体制化
人类在各个时期都受到灾难的影响,羌族更是一个历经过多灾难而以强韧的生命力存活下来的民族。历史上,羌族在防灾救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1世纪,茂县防灾、救灾工作的新趋势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防灾救灾体制化的逐步完善。
首先,在机构设置上,茂县的防灾救灾工作体现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各相关部门分担分内的灾害预防与救助工作,例如水务局主要承担防汛与水土保持工作;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民��局主要承担灾害救助工作;扶贫移民局则协调灾害移民的安置和生计发展工作等。各相关部门每年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文件。同时,为了协调各部门在防灾救灾工作中的联动协作,按照**总体规划,茂县也成立了集中形式的防灾救灾部门。2008年,按照省州要求,茂县成立了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由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应急管理工作,配备了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办公设施,解决了应急工作启动经费,将应急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茂县于2014年4月9日成立了县应急委员会。应急委由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人武部部长、县武警中队队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任副主任。应急委员包括县发改局、县经信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县应急委根据实际下设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等9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在应急委的统一指挥下,国土、防震减灾、气象、水务、林业、农业、畜牧兽医、民政、环保等相关部门在防灾救灾工作中,有了更为及时、全面和资源有效配置的联动。
其次,**和地方政府部门在防灾救灾方面,具有比民间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集中体现在灾害排查与预警方面。茂县自2003年以来,先后开展多轮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及详查等相关工作,建立隐患点数据库。通过上述工作,建立健全了全县群策群防、群专结合的检测网络体系及灾害预警系统,为有机会开展地质灾害**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次,防灾救灾体制化还体现在政府逐年增加资金用于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建设方面。主要工作有: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专职监测人员;依托移动网络公司,建立地质灾害防灾预警平台;依托公园、广场、村委会活动室和乡**校建立设立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依托专家建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咨询团队;依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立应急抢险分队;以及加强针对群众的防灾救灾知识培训和宣传等。
防灾救灾的体制化使政府和群众在应对灾害时有所准备,加强了应变能力。2010年8月,川西地区普降大暴雨,多个县市都发生了多年不遇的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群发性地质灾害,茂县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按照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当年3月份完成的《四川省茂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防灾预案的部署,对各地灾害点进行了防灾工作落实,有关人员通宵值班,对城镇、学校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进行监测。8月19日白溪小学后山突然发生崩塌,教学楼后墙被大量碎石击中,校园内局部地段有碎石,由于监测预报及时,防灾预案制定得当,防灾抢险各部门联动工作迅速,白溪小学学生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组织下按照防灾预案迅速撤离现场,未造成人员伤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