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人民法院2019年11月发布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囊括了合同、公司、担保、金融等诸多民商法前沿问题,是近两年*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较为重要的民商事审判指导性文件之一。从2019年7月“全国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召开,到“会议纪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再到《纪要》正式发布,全国法官、律师、公司法务人员、高校学者已围绕这一法律文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讨。 《纪要》在诸多争议问题上可谓“一锤定音”,但与此同时,在诸多问题上又“言而未尽”,仍有若干值得细究、未予涉及的周边问题,值得法律实务界人士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探索。对于全国的律师、公司法务人员、仲裁员,乃至民商事法官等民商法实务工作者而言,学习《纪要》文本固然重要,但能否在准确理解《纪要》规范背后的法理基础上,正确地将《纪要》的规范及精神运用于诉讼实战以及法务审查、尽职调查、合同草拟等非诉讼业务,则更为重要。 为切实满足广大民商法实务人士深入学习《纪要》,特别是在诉讼及非诉讼业务中有效回应、正确运用《纪要》的需要,我们召集了在民商事审判、诉讼及非诉讼业务领域既有丰富实务经验,又有深厚民商法理论功底的几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了本书。 考虑到《纪要》包括了12个部分的内容、涉及面较广,但与民商事实务联系较为密切、各界*为关切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 公司、合同、担保及信托部分,故本书聚焦于公司、合同、担保及信托4个方面,就实务中运用较多、对诉讼和非诉讼业务影响*大的若干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予以集中讲解和分析,为法律实务人士提供可供参照的操作指引。在每一个专题中,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规范精要】提纲挈领,指出《纪要》规范中特别值得实务关注的要点和**。 【法理基础】简要介绍规范背后的法理,知其然,亦明其所以然。 【裁判指引】以法官的视角分析法庭调查应予查明的事实焦点、裁判文书的论证思路与**,以及与《纪要》的内容有关但《纪要》未予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 【律师指引】以诉讼律师的视角,分析诉讼请求的选择、请求权基础的选择、举证**、诉讼代理思路选择等。 【法务指引】以公司法务及非诉讼律师的视角,提示公司法务在合同审查、尽职调查、证据留存等方面应予关注的**,以及对一些重要法律问题在合同起草中的条款表述建议。 【要案索引】精选了*具代表性的*高人民法院及部分**人民法院的经典案例,**关注其裁判思路、论证思路,为法官裁判文书论证说理、律师代理意见论证提供参照指引。 【民法典*新规定释评】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纪要中的相关条文在《民法典》中也得到了体现和修改。为配合读者了解《民法典》的*新规定与《纪要》的衔接,相关专题的*后一个部分对《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和《纪要》的衔接与适用问题作了简要说明。 本书作者的主要写作分工为(以写作内容的先后为序):李志刚撰写导论部分;陈克撰写公司法部分(不含公司对外担保专题)、以物抵债专题;吕强撰写公司对外担保、合同无效、盖章效力专题;刘生亮撰写担保法部分(不含担保之一般规定和保兑仓专题)、行政审批与合同效力专题;雷新勇撰写信托法部分及借款合同专题、担保之一般规定和保兑仓专题(刘梦梅律师协助搜集整理了此四个专题的部分案例)。全书由李志刚统稿。 五位作者或为法学博士,或为兼职教授,而且均有在*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近二十年的商事审判工作经验,又各具法官、律师和公司法务的不同视角。相信其以“法官思维 律师思维 法务思维”为特质,辅以深厚的法理功底,诚意奉上的匠心之作,能为诸位法律实务界人士学习与运用《纪要》以启发和助益。限于时间和功力,不足之处乃至谬误,仍在所难免,恳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