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经 山海经**(卷一) 南山经 南山经一之首曰山二。其首曰招摇之山三。临于西海之上四,多桂五,多金六、玉七。有草焉,其状如韭八而青花九,其名曰祝馀一〇,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一一而黑理一二,其花一三四照一四。其名曰迷榖一五,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一六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一七,食之,善走。丽一八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一九,佩之,无瘕二〇疾。 练字 一、[王念孙注] 《文选·头陀寺碑文》注引无经字。 二、山 [吴任臣注] 今本作鹊,《三才图会》有鹊山之神,即此山也。又济南汝宁、太原顺德,皆有鹊山。《搜神记》:“仲子隐于鹊山。”盖济南鹊山。《通鉴》:李世民与窦建德战西薄汜水南,属鹊山,汝宁鹊山也。非此。[郝懿行注] 任昉《述异记》作雀山,《文选》注王巾《头陀寺碑》引此经作鹊山。[杨慎注] 旧本作,近刻本改作鹊,此等古字,宜存之甚矣,今人之妄也。[袁珂注] 《太平御览》卷五〇引此经亦作鹊山;,古鹊字。[滴川案] 音作雀。古同鹊。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四》云:“内丘县,古邢国地,在汉为中丘县,属常山郡。晋于此立中丘郡,石赵改为赵安县。后魏孝文帝复立中丘县,隋室讳‘忠’,改为内丘。开皇三年属赵州,大业二年改属邢州。山,在县西三十六里。昔扁鹊同虢太子游此山采药,因名。”鹊山,《汉书·地理志》作蓬山,《乐史》作蓬鹊山。内丘县,今隶属河北省邢台市,地处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鹊山即在此也。今山上有中天门(白玉皋)、南天门、鹊山圣母殿、玉皇皋及玉皇阁,山下有扁鹊庙。 三、招摇之山 [吴任臣注] 王崇庆《释义》云:“既曰鹊山,又曰其首曰招摇之山,是一山而二名,或两山相并也。”任昉《述异记》曰:“招摇山亦名鹊山。”[滴川案] 《大荒东经》有招摇山,非此山也。 四、[郭璞注] 在蜀伏山,山南之西头,滨西海也。 五、桂 [郭璞注] 桂叶似枇杷,长二尺余,广数寸,味辛,白花,丛生山峰,冬夏常青,间无杂木。《吕氏春秋》曰:招摇之桂。[吴任臣注] 王会解:“自深桂注自深南蛮也。”《楚辞》(《楚辞·远游》——滴川):“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山海经图赞》曰:“桂生南裔,拔萃岑岭,广莫熙葩,凌霜津颍,气王百药,森然云挺。”[滴川案] 桂树。《说文》云:“桂,江南木,百药之长。”《楚辞·离骚》云:“杂申椒与菌桂兮。”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木部·桂》。 六、金 [滴川案] 金属矿石。《韩非子·内储说》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见《山海经万物纲目·金石部·金》。 七、玉 [滴川案] 美石,质软,石之玉化者也。《说文》云:“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诗经·小雅·鹤鸣》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见《山海经万物纲目·金石部·玉》。 八、韭 [郭璞注] 璨曰:“韭,音九。”《尔雅》云:“霍山亦多之。”[滴川案]野韭、山韭,同下文之祝馀。郭注《尔雅》所云之“霍山”,在昔洪洞县。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一》云:“霍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洪洞县今隶属山西省临汾市,霍山为洪洞县、古县之界。见《山海经万物纲目·菜部·祝馀》。 九、花 [滴川案] “四库本”作花,余者多作“华”。华,读曰花。《说文》云:“华,荣也。”《尔雅·释草》云:“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诗·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〇、祝馀 [郭璞注] 或作桂茶。[吴任臣注] 《骈雅》曰:“祝余,疗饥草也。”徐氏《蹇修赋》云:“采石蕈以夕春兮,羞祝余以鼌铺。”《图赞》云:“祝荼嘉草,食之不饥。”即此。[滴川案] 多星韭,又名山韭菜、黑花韭。同上文韭,实为一物。朱橚《救荒本草》云:“生荒野中。形状如韭,苗叶极细、弱。叶圆,比柴韭又细小。叶中撺葶,开小粉紫花,似韭花状。苗叶味辛。”甘,平,散淤止痛,拔异物,止痒。见《滇南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山韭》云:“山中往往有之,而人多不识。形性亦似家韭相类,但根白,叶如灯心苗耳。”见《山海经万物纲目·菜部·祝馀》。 一一、榖 [郭璞注] 榖,楮也,皮作纸。璨曰:“榖亦名构,名榖者以其实如榖也。”[郝懿行注] 陶弘景注《本草经》云:“榖即今构树是也。”榖构古同声,故榖亦名构。[滴川案] 音古,构树,落叶乔木,古称“楮”,楮实(《本草纲目》),谷桑、楮桑(《诗疏》)、斑谷(《本草图经》)、楮桃树(《救荒本草》)、酱黄木 (《岭南采药录》),皆此物也。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谷田久废必生构。叶有瓣曰楮,无曰构。”《诗疏》载:“江南人绩其皮可织布。”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楮》云:“楮实:味甘,性寒,无毒。治阳痿水肿,益气生肌明目。”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木部·榖》。 一二、[郝懿行注] 《文选·头陀寺碑文》引此经无“理”字。 一三、华 [郭璞注] 言有光焰也,若木,华赤,其光照地,亦此类也。见《离骚经》。[袁珂注] 华:光华。[滴川案] 《诗·齐风·著》云:“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孔颖达疏:“华谓色有光华。”《淮南子·墬形》云:“末有十日,其华下照地。”高诱注:“华,独光也。” 一四、四照 [吴任臣注] 梁简文帝《相宫寺碑》(《艺文类聚·相宫寺碑》——滴川):“四照吐芬,五衢异色。”梁元帝集:“苣乱九衢,花含四照。”又启(《艺文类聚·谢东宫赉花钗启》——滴川)云:“昔住阳台,虽逢四照。”(《骈体文钞·梁元帝为妾弘夜姝谢东宫赉合心花钗启》云:“夜姝昔住阳台,虽逢四照,曾游沣浦,惯识九衢。”——滴川)李百药赋:“翫四照于花丛。”庾子山启:“花开四照,惟见其荣。”又诗(庾信《任洛州酬薛文学见赠别》——滴川):“五衢开辨路,四照起文烽。”王巾(非也,应作王屮——滴川)《头陀寺碑》(《文选·头陀寺碑文》——滴川):“九衢之草千计,四照之花万品。”《晋书》:“四照开春华,万宝成秋实。”(应出自《北齐书·文苑》,云:“开四照于春华,成万宝于秋实。”——滴川)顾野王诗(顾野王《艳歌行》——滴川):“争攀四照花,竞戏三条术。”王勃《乾元殿颂》:“四照霏红间,灵葩于右墄。”王氏《华平颂》(《四明文献集·汉华平颂》,作者未详——滴川):“五衢四照,未数山经。”《韵府群玉》云:“即若草木,其光四照。”本此。 一五、迷榖 [吴任臣注] 吴淑《木赋》:“迷穀,四照之异文;玉,五色之奇,《骈雅》曰:迷穀四照。杨榣七脊。”《述异记》云:“迷穀出招揺山。”《事物绀珠》云:“迷穀如楮而黑理。”王世贞骚曰:“佩迷穀之璀琅兮,修途向乎丛林。”吴国伦书云:“疑网暂撤,迷穀在躬。”《图赞》曰:“爰有奇树,产自招摇。厥华流光,上映垂霄。佩之不惑,潜有灵标。”[滴川案] 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木部·迷榖》。 一六、禺 [郭璞注] 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今江南山中多有,说者不了此物名。禺作牛字,图亦作牛形,或作猴,皆失之也。禺字音遇。[滴川案] 音玉,名果然,猕猴之属,树栖,状如猿,白面黑颊,多胡须而毛彩斑斓。《南州异物志》云:“交州有果然兽,其名自呼。状大于猿,其体不过三尺,而尾长过头。鼻孔向天,雨则挂木上,以尾塞鼻孔。其毛长柔细滑,白质黑文,如苍鸭胁边斑毛之状,集之为裘褥,甚温暖。”李时珍《本草纲目·禺类·果然拾遗》云:“果然,仁兽也。出西南诸山中。居树上,状如猿,白面黑颊,多髯而毛采斑斓。尾长于身,其末有歧,雨则以歧塞鼻也。喜群行,老者前,少者后。食相让,居相爱,生相聚,死相赴。《柳子》所谓仁让孝慈者,是也。古者画为宗彝,亦取其孝让而有智也。”见《山海经万物纲目·禺部·禺》。 一七、狌狌 [郭璞注] 狌狌,禺兽。状如猿,伏行,交足,亦此类也。见《京房易》。[吴任臣注] 《淮南万毕术》曰:生生即狌狌也。《太微经》曰:“狌染齿于酒,忘其努取。”《图赞》曰:“狌狌似猴,走立行伏,櫰木挺力,少辛明目,蜚廉迅足,岂食斯肉。”[王念孙注] 《类聚·兽部》引作有兽人面,名曰狌狌。[滴川案] 音星,猩猩。《图赞》云:“狌狌之状,形乍如犬,厥性识往,为物警辨,以酒招灾,自贻缨罥。”见《山海经万物纲目·禺部·狌狌》。 一八、丽 [郭璞注] 音作几。[滴川案]古水名。 一九、育沛 [郭璞注] 未详。[滴川案] 一说为琥珀。章鸿钊《石雅·珍异》云:“窃谓育沛即琥珀也。育沛与琥珀音相近。《本草纲目》引宋大明《本草》云:琥珀破结痂。则功用亦同。”又云:“琥珀率产海岸,而育沛亦见于丽注海之处,其产状又同,是育沛即琥珀无疑。”琥珀率产海岸,然多产于旧大陆北温带、亚寒带地区,今琥珀多产自抚顺、西亚及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且今考古资料一未见先秦琥珀制品出土,二未见汉唐前北方以外地区使用琥珀之实证(仅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琥珀坠饰残件一片,系贸易所得),故以育沛为琥珀恐不确,应为水生植物,其物未详。见《山海经万物纲目·草部·育沛》。 二〇、瘕疾 [郭璞注] 瘕,蟲病也。[吴任臣注] 《内经》癥瘕之疾。[滴川案] 之瘕,音假。积聚症瘕。《素问·空骨论》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抱朴子·用刑》云:“夫症瘕不除,而不修越人之术者,难图老彭之寿也。”刘昼《新论》云:“瘕疾填胸而不敢铍,虿尾螫跗而不敢斫。”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积聚症瘕》云:“左为血,右为食,中为痰气。积系于脏,聚系于腑,症系于气与食,瘕系于血与虫,系于气郁,癖系于痰饮。心为伏梁,肺为息贲,脾为痞气,肝为肥气,肾为奔豚。”见《山海经万物纲目·主治·瘕》。 通变 南山(经)中的**个山系名叫山。山中的**座山叫招摇山,它高耸于西海之滨,长满桂树,盛产金属矿石和玉石。招摇山上有一种草药,它貌似山韭菜,开黑色的花。这种草药名叫祝馀。人吃了它,则不会感到饥饿。招摇山上有一种树,它貌似构树,并有黑色的纹理,它的光华闪耀四方。这种树名叫迷榖。人佩戴它,则不会迷路。招摇山中有种野兽,它貌似果然,并且长着白色的耳朵,趴伏或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它的名字叫狌狌。人吃了它,则能善于行走。丽河就发源于此,之后向西流,注入西海。河中长有很多育沛草。人佩戴它,就不会得积聚症瘕。 又东三百里,曰堂一庭二之山,多棪三木,多白猿四,多水玉五,多黄金六。 练字 一、堂 [郭璞注] 一作常。 二、堂庭 [滴川案] 一说在今湖南洞庭。洞庭人谓洞庭音如堂庭。 三、棪 [郭璞注] 棪,别名连,其子似柰而赤,可食,音剡。[吴任臣注] 《尔雅》:“棪,速其。”曹毗《魏都赋》:“果则谷棪山楟。”(有脱文,应作:“果则谷娀孔山楟。”——滴川)[滴川案] 音奄,水果树,今柿树科,又名君迁树。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君迁子》云:“君迁子生海南。树高丈余。子中有汁,如乳汁甜美。吴都赋‘平仲君迁’是也。”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木部·棪》。 四、(白)猿 [郭璞注] 今猿似猕猴而大臂、脚长,便捷,色有黑、有黄,鸣其声哀。[吴任臣注] 《图赞》曰:“白猿肆巧,由(繇为《图赞》原字,然应作由,吴注是也——滴川)基抚弓。应眄而号,神有先中。数如循环,其妙无穷。”[滴川案] 猿之白色者,见《山海经万物纲目·禺部·猿》。 五、水玉 [郭璞注] 亦水玉类。水玉,今水精也。相如《上林赋》曰“水玉磊砢”,赤松子所服,见《列仙传》。[吴任臣注] 庾肩吾启云:“竞爽云珠,争奇水玉。”李贺诗:“暗佩清臣敲水玉”(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滴川),又玻璃,亦名水玉。《图赞》云:“水玉沐浴,潜映洞渊,赤松是服,灵蜕乘烟,吐纳六气,升降九天。”[滴川案] 白水晶。《玄应音义》云:“颇黎,西国宝名也,此云水玉,或云白珠。”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水精》云:“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见《山海经万物纲目·金石部·水玉》。 六、黄金 [吴任臣注] 《说文》:“五金黄为之长。”《地镜图》云:“黄金之气赤,夜有光。”或云:“上有薤,下有金,又黄金,有沙金,麸金,橄榄叶子,胯子之名,不可尽述。”见《宝货辨疑》。又《事物绀珠》有“珄金、蔓苔、杨迈、麟趾、阎浮檀之属,皆黄金也”。[滴川案] 今黄金,亦称黄牙、太真、苏伐罗。见《山海经万物纲目·金石部·黄金》。 通变 再向东三百里的地方叫作堂庭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棪树,有很多白猿,盛产白水晶和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