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为师生赋能:魅力校园的构建智慧(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允许师生发出自己的光) 大夏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为师生赋能:魅力校园的构建智慧(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允许师生发出自己的光) 大夏书系

  • 作者:王福强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03307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232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为师生赋能:魅力校园的构建智慧》从寻找学校的意义、发现教师的价值、唤醒学生的灵魂、提升课堂的力量、重构学校的文化等五个方面,系统展示了知名校长王福强构建魅力校园的教育实践智慧。每个方面,均精选四个典型教育案例,多维度呈现作者的积极行动和教育思考,分享作者为师生赋能,让教育看得见人,让师生喜欢上学校的教育策略。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一起加入这场“寻人”之旅,建设更多让“学生站在**”的学校。
    文章节选
    “目中无人”的学校比比皆是

    八九年前,西安市某小学采取了一项管理措施,给表现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表现好的学生佩戴红领巾,并且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这件事引发了极大争议,不少家长表示:“绿领巾是很傻很邪恶的教育暴力”,“小学生戴绿领巾比抽教鞭还恶毒”,“绿领巾是‘象形之刑’”。这种带有鲜明特征的惩戒型教育,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水浒》中宋江的“面上刺字”。
    或许有人说校方的初衷是好的,但将心比心,一个戴着“差生”标记的小学生,混杂在一群戴着“良民”标记的同学中,整日承受着老师、学生异样的目光,其背负的精神��力将是怎样的?如此重压施诸小学生,究竟会让其“幡然醒悟”还是自暴自弃?这会给本应平等、纯真无邪的同学关系,带来怎样的阴影?
    重新回顾这个事件,是因为“绿领巾事件”绝不是孤立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很多学校总是乐于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匪夷所思的事情。譬如:成绩差的学生伺候优等生吃饭,目的是让“差生”“知耻而后勇”;课间将学生“圈养”在教室里,只准喝水上厕所,美其名曰“为学生的**着想”;将学生推入“书山题海”,要熬到后半夜才能完成作业,完全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都是学校文化中一个严重的问题:“目中无人”。
    “唯分数论”大行其道,考试成绩公然张榜,不仅有“红榜”,甚至有“黑榜”,学生每每“胆战心惊”“无颜以对”,尊严都没有了,谈何健康成长?
    动辄罚抄几十遍、几百遍,体罚、变相体罚屡禁不止。因一分之差在年级排名中掉了十几位,就被视为“退步”,老师批评,父母抱怨,整个假期就得补课。学生沦为成绩册上的一个代码。
    课堂教学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搞统一“规格”,实行“标准件生产”。学校成了工厂,课堂教学成了流水线,把培养人等同于生产产品,漠视人本有的差异性。
    走廊里挂了那么多**的艺术作品,可有多少是孩子们的?悬挂的作品有多少符合孩子的欣赏角度?我们在活动区里放置的游戏器械,有几样能够让孩子们自由使用?
    开设的各类课程,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只考虑到了部分孩子,还是满足了所有孩子的需求?我们有没有努力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无论他智力如何,成绩如何?
    ……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自以为是”。我们觉得给了孩子需要的一切,觉得只要愿望是好的结果就不会差。可是我们了解孩子吗?他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们愿意给他们“所需要的”吗?我们又有能力给吗?说起教育“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没有人会反对,但如果我们连孩子当下的幸福都不肯真正关注,孩子们怎么可能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怎么可能坚定地寻找未来的美好呢?
    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促进人的发展是学校*根本的任务。一个教育者,首先应该尝试努力减少学校中“目中无人”的现象。这也是本书致力探讨的核心话题。
    目录
    序言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001 **章寻找学校的意义 **节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校003 【案例】你的画里是什么003 沃森父子对话的启示005 “目中无人”的学校比比皆是008 学生喜欢是评定优质学校的*重要标准009 第二节学校的**要务是什么012 【案例】“寄生虫”与苦恼的妈妈012 “巨婴”是怎么养成的014 先成人,后成才015 “丛林法则”带来的恶果018 第三节学校的价值如何选择022 【案例】“一个都不能少”的开学典礼022 “学生成长”先于“学校发展”023 何为基础教育的“基础”025 人是教育的**目的027 第四节学校的信仰如何定位030 【案例】“诚信考试”面临的挑战030 相信是*大的师德031 教育要让社会变得更好034 寻找每个人的天赋037 第二章发现教师的价值 **节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校的未来043 【案例】一个**教师的巡回报告043 让教师远离“被幸福”044 评价教师要多一点温度046 要做教师心灵的守护者050 第二节教师是“人”,而非工具053 【案例】不肯站在“大局”的高度看问题的老师053 沦为“工具”的教师054 还教师精神的自由056 强化“教师**”的管理理念060 第三节教师是学校变革的“*大变量”064 【案例】一个老师的“蜕变”064 给合适的人提供合适的岗位066 每个人都成为培训资源的提供者069 给教师搭建分数之外的“T台”072 第四节让每一位教师成为课程075 【案例】被表彰的“捶背”事件075 人格课程的*佳表现方式076 推广“我,就是教育”的文化078 发现学校中默默无闻的人081 第三章唤醒学生的灵魂 **节身心健康放在**位087 【案例】如此悲催的课间087 别让整个民族晕倒088 “空心病”离我们的孩子有多远090 由“消极矫治”转向“积极建设”093 第二节寻找学生成长的秘密096 【案例】一个另类家长的“遭遇”096 尊重成长规律才能真正“目中有人”097 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100 让学生做更好的自己104 第三节没有自我管理,教育就不会发生109 【案例】一年级的“自我管理”109 学生的自觉性决定着一所学校的高度111 搭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平台113 我的大门随时开,欢迎大家走进来117 第四节听到每一个孩子的梦想120 【案例】二十五年前的梦想120 留给学生“做梦”的空间121 要摆脱“过度现实”的教育124 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126 第四章提升课堂的力量 **节 为学生的二十年后而教131 【案例】一场关于“有用”和“无用”的辩论131 有滋有味儿的“无用”更让人受益终生132 为学生的未来而教: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134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138 第二节 教学管理的真实属性140 【案例】取消公开排名带来的困惑140 学生不是成绩册上的一个符号141 “绿色**率”带来的思考143 让课堂“**”起来145 第三节 课堂教学之辩149 【案例】一个教研员的“自白”149 一份流产的**课堂评价表150 公开课要立足于提供研究的样本153 不要过度模式化155 第四节 看得到人的课堂158 【案例】一次课堂教学的探讨158 不仅“心中有案”,更要“目中有人”159 “备学生”才不会“对牛弹琴”160 让课堂评价语言靠“人”近一些163 第五章 重构学校的文化 **节让文化成为一种力量169 【案例】一所校园文化“名校”的诞生169 日益庸俗化的学校文化170 建立以人为**的共同价值观172 不能丢掉教育自信175 第二节 废弃基于害怕的管理178 【案例】一封被怒怼的关于“体罚”的信件178 赋予“**校园”更丰富的内涵181 让“舒展”成为学校的一个关键词183 故事:让教育温暖起来186 第三节 向前再走一步就是创新189 【案例】一次特殊的“班级管理现场会”189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出教育的味道190 让系统思考成为所有人的工作方式194 创造真正有“仪式感”的仪式197 第四节建设学校良好的文化生态201 【案例】你是“差生”,我不跟你玩201 好学校是一方池塘202 生态构建从改变人的形象做起206 “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20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