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世纪初,在埃及的开罗出现了饮用咖啡的也门苏菲们的身影。1554 年,叙利亚人哈库姆和夏姆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建起了两家“咖啡之家”。之后,“咖啡之家”的数量飞速增长,到了谢利姆二世统治时期(1566—1574 年),伊斯坦布尔已经有了600 多家“咖啡之家”。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咖啡相比其本来的性质,此时出现了背道而驰的发展。苏菲是否定现世、排斥交际的,由他们推广并命名的Qahwa 却形成了社交的场所。本来饮用咖啡是不需要特别空间的。咖啡*初是在清真寺和斋馆里,在圣人和俗家信众夜晚向神祈祷的神圣时刻喝的,其“使命”旨在消除瞌睡。然而,诞生于阿拉伯的“咖啡之家”制度,作为一种极其伊斯兰式的制度,却也同咖啡一起为欧洲市民生活增添了重要的色彩。“咖啡之家”转瞬就席卷阿拉伯世界,支撑着其飞速发展的力量一定和伊斯兰世界人们的精神、政治、经济以及其他众多因素相关。 “咖啡之家”的土耳其语叫“咖啡哈内(kahvehane)”。问题出在“哈内”,这个词的意思是商旅客栈、旅店、小酒馆。1511 年发生的“麦加事���”中的咖啡是从哪儿收缴的呢?想来应该就是“哈内”吧。哈内在当时兼具着旅店和小酒馆的功能,主要用于接待远道而来的善男信女。官方禁酒的文化圈竟然有小酒馆存在,想想也挺奇妙的。不管表面如何,总会有内幕,这是人类营生的惯常做法。当时肯定有小酒馆存在,而且呈现出独有的兴隆景象。要是单从其性质来看,应该是那些不能见光、不务正业的人们常出入的场所,肯定也是那些自认为是正 经教徒的人们有些忌惮出入的场所。认为酒和音乐里潜藏着魔性的东西而忌讳是可以理解的,但令人惊奇的是,小酒馆的存在理由实际上还不仅如此。比如,居住在欧洲的某个镇上或村里的基督徒,他们结束礼拜后三五成群地搭伴聚集到附近的小酒馆,热闹地议论些市井流言和政治性的话题,这并不算违禁,而穆斯林因为忌惮进入附近的小酒馆,就只能窝在家里或把清真寺附近当公园转转了吧。这里可以感受到社会制度的严重的缺失。咖啡哈内爆发式的普及无非是弥补了这个缺失。 咖啡和咖啡哈内成了当时激烈争论的焦点。这种《古兰经》里从没记载过的崭新饮品,作为苏菲们推广的新习惯走进大众的视野,难免会与伊斯兰正统派逊尼派所重视的传统(逊尼)观念产生摩擦。但是,这种饮品在伊斯兰世界逐步获取了合法地位。苏莱曼大帝是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荣光于一身的人物,1550 年,他的御医出具的鉴定书没有一点儿对咖啡哈内营业不利的因素。 当时正是小酒馆将主营商品由葡萄酒向咖啡转变的时代。咖啡哈内虽然名为小酒馆,但不出售酒精饮料。初期的咖啡馆虽然从门面上看和小酒馆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其主要销售的不是葡萄酒,而是以“伊斯兰葡萄酒”之名正不断被认可的咖啡,正是这一点保证了咖啡哈内产业得以飞跃式发展。小酒馆越是经营着非法的买卖,就越是加速了其向“咖啡之家”的转换。从咖啡在小酒馆里出售的那一刻开始,对咖啡的需求就开始迅猛增长。如果伊斯兰**和通往清真寺的道路两边咖啡店林立,出售之前只有苏菲和俗家信众才喝的咖啡,那人们就能逐步感受到这种新饮料的合法化了吧。 1511 年“麦加事件”发生之时,这种“出售咖啡的小酒馆”就林立于克尔白神殿的周边。而哈伊尔·贝·弥马尔的打压反倒起了巨大的反效果,加速了这些处于过渡期的“出售咖啡的小酒馆”向“咖啡之家”或是小型立饮咖啡厅转变。也门的咖啡商人编写出阿里·伊本·奥马尔发现咖啡的故事,“咖啡和渗渗泉圣水具有同等功效”一定也是他们创作的旷世广告词。对于沙漠子民来说水是无比珍贵之物,朝圣者们给在家乡期盼的病人带回渗渗泉圣水,他们也一定带回了另一样礼物,那就是“喝了就不坠焦灼地狱”的黑色液体的原料,于是咖啡很快就传播到了整个伊斯兰世界。朝圣的行为不仅构建起巨大的商品运输机构,也形成信息传递机构。不久之后,伊斯兰世界的豪商和欧洲各国的商业资本家们纷纷参与到咖啡的运输和交换中来,于是,咖啡登上了世界市场,成为近代商品交换社会的代表性商品。 小酒馆向“咖啡之家”的转变中,开始出现一种新的现象,那就是豪商们也参与到了“咖啡之家”产业中来,他们财大气粗,和身份低微的小酒馆店主有着本质区别,对于这个现象在世界史上出现的必然性,我们留待下一章阐述。豪商们必须确保从咖啡交易中攫取巨大的利润,但是如果普通民众连咖啡的冲泡方式都不知道的话,那咖啡需求势必就增长缓慢。豪商们为了提高咖啡需求,采取了一个快捷的方式,那就是把刚泡好的咖啡直接提供给不懂咖啡冲泡方式的客人。以豪商们的财力,足够他们为此建造起穷奢极侈的大型“咖啡之家”。豪商们把“咖啡之家”的内部打造得极尽**,不是那些小酒馆可以相提并论的。室内墙面装饰着壁画,室外是让人放松休闲的庭院,摆放着长椅,还铺着雅致的地毯。在开罗、大马士革、巴格达等中东和近东大都市市内和郊外风光明媚之地,陆续兴建起豪华的“咖啡之家”,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 “咖啡之家”*大的魅力在于,它成为一种新兴社交场所。要说到伊斯兰世界以往*具代表性的社交场所,那当属公共澡堂。公共澡堂里有热水、凉水、汗蒸等各式各样的浴池,是大众聚集、推心置腹的社交场所。这个场所既不同于私人领域,也不同于公务领域,完全是一片新天地。能从公务和个人事务中解脱出来的空间,不仅使阿拉伯人,也使任何**的人都强烈地感受到其魅力。无论是日本,还是古代的罗马,抑或是因十字军东征而把伊斯兰的澡堂文化传播过去的中世纪欧洲,公共澡堂作为自由社交的场所都非常兴盛。当然这其中也不能忽视温热的洗澡水造成的生理性作用。公共澡堂里充溢着从世事羁绊中获得身心解放的自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