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清代两广农业地理
QQ咨询���
有路璐璐:

清代两广农业地理

  • 作者:周宏伟
  •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5525772
  • 出版日期:1998年04月01日
  • 页数:291
  • 定价:¥16.2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关于岭南地区区域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部学术著作。作者在大量搜集地方志、档案和其它史籍的基础上,就有清代两广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状况、水利事业、土地的开发与利用、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分布、农业地理分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探索了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原因。本书既对岭南历史地理研究者具有学术参考价值,也对当前两广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有着现实的参考意义。
    目录
    序言
    绪论
    **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清代两广农业地理研究简评
    第三节 行政区划略述
    **章 自然条件的农业评价
    **节 地理环境概述
    第二节 气候变化初探
    第三节 水旱灾害及其影响
    第二章 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节 清以前社会经济发展简史
    第二节 国内外政治军事事件
    第三节 农业政策与措施
    第四节 农业技术条件
    第五节 农业经营形式
    第三章 人口状况
    **节 载籍人口数字的考释与评价
    第二节 人口数的修正与估测
    第三节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第四节 人口构成简析
    第四章 水利事业
    **节 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
    第二节 农田灌溉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 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节 耕地面积估测
    第二节 土地垦殖指向
    第三节 耕地类型的划分
    第四节 耕作制度的地域差异
    第五节 粮食亩产的地域差异
    第六节 土地开发与环境恶化
    第六章 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节 稻谷
    第二节 麦类、粟类和豆类
    第三节 番薯和玉米
    第四节 粮食供求的时空差异(一)
    第五节 粮食供求的时空差异(二)
    第七章 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节 甘蔗
    第二节 落花生
    第三节 蚕桑、麻类和棉花
    第四节 茶叶、烟叶的罂粟
    第五节 水果和蔬菜
    第六节 蓝草、水草、蒲葵及其它
    第七节 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第八章 农业地理分区
    **节 广东省农业分区
    第二节 广西省农业分区
    附录一: 本书所用度量衡换算关系
    附录二: 主要征引与参考书目
    附录三: 地名索引
    后记
    地图目录
    地图0─1 清代两广政区沿革图
    地图1─1 1736~1911年两广洪涝灾害的地区分布图
    地图3─1 嘉庆二十五年两广人口密度图
    地图4─1 清代两广水利事业的地区差异图
    地图5─1 清代前中期广东耕地增长的地区差异图
    地图5─2 清代前中期广西丁数增长的地区差异图
    地图5─3 嘉庆二十五年广东载籍垦殖率的地区差异图
    地图5─4 嘉庆四年广西载籍垦殖率的地区差异图
    地图6─1 清后期两广粮食作物分布略图
    地图6─2 清代两广粮食供求形势图
    地图7─1 清代两广甘蔗分布略图
    地图7─2 清代两广花生分布略图
    地图7─3 清代两广蚕桑、麻类与棉花分布略图
    地图7─4 清代中晚期两广茶叶、烟叶与罂粟分布略图
    地图7─5 清代两广热带水果分布图
    地图7─6 清代两广蓝草、水草、蒲葵与经济林木分布略图
    地图8─1 清代广东农业地理分区示意图
    地图8─2 清代广西农业地理分区示意图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