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孩子的成人比成功更重要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孩子的成人比成功更重要

  • 作者:王俊峰 著 华夏智库 出品
  •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 ISBN:9787520813686
  •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01日
  • 页数:228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家庭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不仅要为孩子指引方向,培育他们的人格、智力、德行,而且要努力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 本书正是基于这些观点和认识来撰写的,结合多年的家庭教育实践,给父母、给孩子带来一份正能量,一部能够启迪思维的教育宝典,让教育不再迷茫,让更多家庭和孩子受益。
    文章节选
    **章 1.让孩子像树木一样生长 孩子像一粒没有标签包裹的种子,我们无法确定这粒种子开什么花以及什么时候开花,养育人能做的只有提供充足的养料和阳光、雨露,然后静等花开。就像种下一棵小树苗,等到某**它会自己长成参天大树。 如果希望孩子像一棵树那样茁壮,不但不能揠苗助长还要有耐心,不能施肥过度,不能保护过度,要顺其自然,让这棵小树扎根沃土,根基扎得深,将来才能长得正、长得壮。 根是一棵树的开始,是一棵树的基础,也是一棵树*不能缺少的部分。参天大树能经受风雨的侵袭,是因为它深入土壤强而有力的根系;百年老树能长得郁郁葱葱,是因为树根不断汲取土壤中的养分。孩子的生命之根在于父母、在于家庭,孩子的生命需要与父母很好地联结。树的成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地下的营养,这代表孩子的生命除了需要物质满足之外,还需要精神陪伴和心灵营养,需要永远积极正向的期待。 父母要用园丁的心态去培育孩子,而不要用木匠的心态去按照自己的意志强行打造孩子。 就像卢梭在《爱弥儿》中讲的那样:慈爱而有先见之明的母亲,因为善于避开灾难,保护这株正在成长的幼苗,使它不受人类的各种舆论的冲击。你要培育这幼茧,给它浇水,使它的生命得以延续,它的果实总有**会使你感到喜悦。趁早给你孩子的灵魂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别人可以画出这道围墙的范围,但是你应当给它安装上栅栏。发现小树长得不正,有分枝斜逸的时候,要及时修整和帮助,这样才能使孩子长成有用之材。 我们生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也许无法决定自己的来处和去向,却能用心去体悟生命的每一寸成长、每一个变化。老话儿说:小树在砍,孩子在管。孩子就像一棵树,只有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修剪,树木才能长得挺拔。如果因为不忍心而不去剪掉横生的旁枝,任其疯长,世界早晚会以一种更残酷的方式帮其剪掉。让一棵幼苗长成一棵栋梁,就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思维。 作为父母的我们,身上有很多缺点,经常缺乏耐心,去苛责孩子,事实上“孩子没有错,有错的永远是父母”。我们明明知道这一点,却还是会犯错。作为父母,拥有的权力是有范围或者说是有界限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你的责任是保护与教育,不是伤害和独裁,更不是让孩子长成你想要的或者你希望的模样。 让孩子像树一样自然生长,意思并不是说随意适应环境,让孩子该怎么长就怎么长,那长得歪七扭八、不成体统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在照料树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剪枝,什么时候打药,每个季节、每个时期要注重哪些方面的看护等,这些都是必须付出的精力。这其中,一点儿也急不得,只能一步一步来,而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下,终会收获美好的结果。 所以,一个孩子的人生那么长,自有他开花结果的时辰,即便你给他寻了各种进口的**养料,他也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急不得,但也不能做甩手掌柜,不管不问。 一棵树既不能太旱也不能浇水过度,这就像对待孩子一样,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过度宠溺,要在早期给予它足够的时间和关怀,但不能一直种在温室里,尤其不能代替它去经历风吹日晒。园丁对待一棵树的态度就是根据它的生态习性,给予合理的修剪。但生根、抽枝、繁茂、向上生长,这都是它自己的事。 绝大多数时候,园丁都不需急着做什么,长年看着小树在雪里、雨里生长,它自己会决定它是什么。你只需看懂并依从它的意愿,提供尽量少的支持和干预,帮助它活成自己。 树根就像孩子从小在家庭受到的影响,树枝则是孩子发展出来的能力,树叶的质量和茂盛程度则是他在社会上生存的资本。若我们对待一个孩子的成长像对待一棵树一样,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仔细观察,每一棵树都是不一样的。它们只是跟从自己内在的规律生长,一点儿都不着急。有风就跳舞,无风就静默。站在你面前,不去掩饰什么,也不讨好什么,完全和你平起平坐。这才是生命本该有的样子,也是生命*本真的力量。
    目录
    **章 园丁与木匠——重过程还是要结果 / 1 1.让孩子像树木一样生长 / 2 2.慢养的孩子更有实力 / 6 3.世界上没有“标准”孩子 / 10 4.“别人家的孩子”,你也有 / 13 5.输在起点也能赢在终点 / 16 6.给予孩子独立个体的尊重 / 19 7.家庭教育是底色教育 / 23 8.不同时代,不同教育 / 26 第二章 律师与法官——引导而不是判决 / 29 1.贴标签是个技术活儿 / 30 2.教育不要“不及”也不能“过分” / 34 3.父母当教练不当裁判 / 38 4.父母与孩子“竞争”还是“合作” / 41 5.“为你好”,其实并不好 / 45 6.让孩子“听话”还是“懂话” / 49 7.帮孩子还是害孩子 / 53 8.“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55 第三章 鱼与熊猫——天赋不同因而优势不同 / 59 1.给鱼足够的水,给熊猫足够的竹子 / 60 2.外部驱动与内部驱动 / 63 3.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 67 4.父母当伯乐,孩子才是千里马 / 70 5.不批评也不表扬 / 73 6.积极反馈与暗示的力量 / 76 7.给孩子价值感与归宿感 / 79 8.哪方面有优势就培养哪方面 / 83 第四章 成人与成功——*好的起跑线是教养 / 85 1.教养看不见,却是通行证 / 86 2.德行带孩子领略生命的喜悦 / 89 3.生活礼仪与优雅气质 / 92 4.诚信让孩子受用一生 / 95 5.坚韧、自律是盾牌和铠甲 / 98 6.培养孩子爱与幸福的能力 / 101 7.美育越早越好 / 104 8.诚实教育:不逼孩子撒谎 / 109 第五章 实力与能力——面向未来的自信心 / 113 1.游戏力:边游戏边成长 / 114 2.阅读力:从小读到大 / 118 3.创造力:会创新有未来 / 121 4.运动力:感悟生命的坚韧与超越 / 124 5.观察力:锻炼思考的*佳路径 / 127 6.共情力:***的善良 / 130 7.学习力:持久的竞争力 / 133 8.抗挫力:行走世界的底气 / 136 第六章 家庭与学校——建立根基与大环境提升 / 139 1.家庭是孩子的**所学校 / 140 2.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 142 3.唯分至上,孩子低能 / 144 4.兴趣班,核心是兴趣 / 147 5.评价孩子,父母的语言胜过老师 / 150 6.尊重老师是对孩子的帮助 / 153 7.给孩子一堂“爱情课” / 156 8.在家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学校才不被欺凌 / 160 第七章 爱与管教——无条件的爱需要边界的约束 / 165 1.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 166 2.培养孝道就是培养爱 / 169 3.情感引导是个好工具 / 174 4.高质量陪伴 / 178 5.无规矩不成方圆 / 182 6.教育孩子要“温和而坚定” / 185 7.教育需要“正念”的力量 / 188 8.批评孩子也需要智慧 / 191 第八章 教育与被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同时被孩子教育 / 195 1.孩子的诞生,也是父母的诞生 / 196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 199 3.父母爱学习,孩子很难不爱 / 202 4.你是父母,更是你自己 / 205 5.换位教育法 / 208 6.经常向孩子说“谢谢” / 211 7.家庭氛围影响孩子一生 / 213 8.和孩子谈谈“生命与死亡” / 215 后记 / 21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