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空间站简史:前往下一颗星球的前哨
QQ咨询:
有路璐璐:

空间站简史:前往下一颗星球的前哨

  • 作者:(美)罗恩·米勒,(美)加里·基特马赫,(美)罗伯特·珀尔曼
  •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72700767
  •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19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空间站的灵感来自科幻小说?迪士尼乐园和空间站也有不解之缘?苏联曾让一只狗坐着卫星去太空?宇航员在空间站上也能发推特?这是一趟让你眼界大开的奇妙太空旅程,带你见识空间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书全面细致地讲述了从19世纪至今,地球上的人类为了搬到太空生活和工作付出了多少努力。 书中有大量震撼的照片、手稿、漫画、设计图纸等图片,清晰而直观地为你呈现空间站的发展历程。同时,本书还展示了空间站中的流行文化,从各种儿童玩具、漫画、科幻小说到电视剧和好莱坞电影,流行文化影响着空间站的发展。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精彩而动人的空间站简史,两个世纪以来人们关于空间站的设想与实践尽在其中。
    文章节选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成功在地球之外建立起的一座**性的前哨站。终,通过国际社会的���力合作,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才成为可能,这座名副其实的国际性空间站不仅仅是一个用于科学实验的平台,轨道实验室的组装既需要宇宙空间合作的发展和成熟,也需要新的外交关系作为基础。
    2015 年11月,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奥列格· 科诺年科(Oleg Kononenko)评论道:“在我看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于,地面上的人听不到彼此的声音,也看不到对方;而在太空中,这是不可能的。”在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飞行持续了15年之际,他发表了这样深刻的言论。他通过无线电向地球传达了这些话:“每个人都很重要,这个项目能否成功——有时甚至是连我们的生命能否延续下去——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这正是如何实现合作的**范例。”
    拼凑成形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一开始很简单。1998年12月,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推进模块得到再利用,在地球轨道上与美国建造的多端口节点舱相连。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俄罗斯和美国的“房间”,以及来自日本、加拿大和多国联合组成的欧洲航天局的组件。这些部件连接到一起,安装到一个多节桁架上——这根主干部件的长度相当于一个美式足球场。
    桁架两端部署了4个庞大的太阳能阵列翼,以产生足够的电力,供空间站上的生命支持和科研设施运行。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前后共耗费了十余年时间,发射了100多枚火箭,由200多名来自不同**的宇航员共同完成。2011年5月,NASA宇航员马克· 凯利(Mark Kelly)宣布:“空间站已经组装完毕。”不过,其实还有若干部件是在此之后才添加的,还有一些部件当时尚在计划当中。或许为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组成空间站的大多数主要部件都只有在进入太空之后,才能与其他连接部件一道进行测试。这就像是在组装一个巨大的拼图玩具,其中的每一块都是由不同的拼图制造商单独设计的,等买下拼图之后,才次把它们组装到一起。
    为了地球,离开地球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为各国如何开展合作提供了新的经验。它还促进了舱外活动、在轨道上维护关键性生命支持系统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当主体组装完毕并将**转移到应用上之后,国际空间站开始实现既定目标——提供一座与其他可用实验室有所区别的实验室。
    在初的20年里,国际空间站为来自100多个**的2000多个研究项目提供了支持,研究内容涉及生物学、生物技术以及技术开发与示范等五花八门的领域。它协助生产了沙门氏菌疫苗,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火焰和液体在微重力环境下的表现,并被用作探测暗物质(宇宙中“缺失”的质量)的平台。
    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商业研究在材料制造方面开创了改进后的新技术,为未来的航天器开发出了经过验证的设计,并为性能更优越的机器人系统做出了贡献。重要的是,它还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研究对象的各国宇航员发现了长期暴露于微重力环境下存在的新风险,除了骨质流失和肌肉萎缩之外,体内压力还会导致视力受损。同时,他们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便克服未来在太空探索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障碍。针对基因水平的研究也促使我们加深了对重力如何影响人类发展的认识。
    将人类活动拓展到地球之外
    国际空间站不仅仅是工程学奇观、一座实验室,在其基本的意义上,对于在空间站上驻扎数月的宇航员们而言,这里也是他们在地球之外的家园。在历经了50 多次远征队任务之后,国际空间站对各国宇航员从各自的祖国带来的传统精华兼收并蓄,将其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的太空新文化。
    每周日晚上的“共进晚餐”活动保留了下来,还引入了全新的物物交换元素,俄罗斯人用罐装肉来交换美国人的恒温甜点。电影和电视不仅是娱乐来源,也是一种监测与地球之间通信状况的机制。类似演奏乐器和个人摄影这样的消遣也具备了新的意义,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还成了与地球上每一个人分享航天经验的渠道。
    社交媒体和直播视频为“地球人”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传播途径,让他们体验一下在太空中生活的感觉,而下方我们地球家园的景象则不断地重新定义着我们对于自身及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认识。
    未来的试验台
    在后来的岁月中,国际空间站已成为测试人类未来在地球轨道上及远空中表现情况的试验场。自费前往在轨前哨站的任务证明,太空旅游拥有市场,而商业有效载荷的增加,尤其是通过在空间站内的美国舱段设立一座**实验室,又为建设商业化运营的独立空间站提供了早期的测试范例。
    除了研究微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之外,国际空间站还提供了一个平台,用于测试自给自足的生命支持系统,这些系统将被用于未来重返月球及前往火星和小行星的任务。要让宇航员在远离地球的地方生存,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氧气制造系统和二氧化碳净化系统至关重要。地球上正在研发相关的先进设备,在空间站上维持此类硬件运行时所经历的考验和磨难使研发工作得到了完善。
    国际空间站开放的对接端口也对未来有所贡献,为来自两国和由两家公司研制的首艘自动化货运飞船提供了停靠地点,还对首艘私人制造并运营的载人飞船开发有所助益。国际空间站甚至可能改变未来空间站的形态,增加了个可扩展(或称可充气)模块。空间站曾是人类活动范围之内危险重重的边缘地带,但国际空间站为我们终向外太空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录
    序言 第1章 空间站:背景 9 导言:空间站:背景 10 哥白尼、布拉赫、开普勒、牛顿 12 抛射体、重力和运动 14 思想起源 16 库尔德· 拉斯维茨 18 康斯坦丁· 齐奥尔科夫斯基 19 诺丁上尉和他的旋转屋 20 史密斯- 罗斯空间站 22 阿斯特波尔空间站 24 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飞岛 25 第2章 太空生活计划 27 导言:太空生活计划 28 冯· 布劳恩的太空之轮 30 太空城 32 其他太空轮 36 多种理念 38 奥伯特博士回归 42 第3章 冲向空间站:人造卫星和太空人 45 导言:冲向空间站 46 卫星、行星和恒星 48 太空环境 50 美国海登天文馆会议 52 《科利尔》和迪士尼 54 艾森豪威尔的太空计划 56 苏联的进步和美国的反应 58 斯普特尼克号人造卫星 60 先锋号和探险者 62 人在太空 64 美国**航空航天局 68 东方号 72 水星计划 74 上升号宇宙飞船 76 双子星座计划 78 第4章 早期空间站 83 导言:早期空间站 84 太空军人 86 早期空间站概念 88 载人轨道实验室 90 基于水星号的空间站 92 克拉夫特· 伊瑞克的概念 94 地平线项目 96 载人轨道研究实验室(MORL) 98 阿尔马兹空间站与运输补给飞船 100 礼炮号 102 天空实验室 106 用土星号火箭发射的大直径空间站 112 用航天飞机发射的模块化空间站 114 太空实验室 116 载人轨道设施 118 1979—1982年,航天操作** 120 1983—1984年,配置开发 122 1984—1985年,发电塔 124 1985—1986年,“双龙骨” 126 应用研究 128 1984年,里根总统批准 130 自由号 132 俄罗斯加入 134 和平号轨道空间站 136 航天飞机- 和平号 140 第5章 国际空间站 143 导言:国际空间站 144 设计一座国际空间站 146 测试和开发 148 曙光号进入轨道 150 组装 152 舱外活动 154 国际空间站内部 156 穹顶舱 160 机组人员 162 训练 164 合作伙伴 166 合作伙伴的设施 168 星辰号服务模块 170 国际空间站人员及物资补给 172 技术进步 176 地面控制** 178 宇航员健康与生命科学 180 驻留时间 182 国际空间站上的女性 184 地球摄影 186 科研及应用 188 国际空间站文化 190 轨道上的外联活动 192 第6章 流行文化中的空间站 195 导言:流行文化中的空间站 196 影视作品中的空间站 198 太空之轮 202 五号空间站 203 空间站玩具及书籍 204 威望空间站 208 雷鸟5号 209 漫画中的空间站 210 第7章 空间站的未来 215 导言:空间站的未来 216 从过去到未来 218 新举措 220 和平2号空间站 222 天宫号空间站 224 商业化 226 充气式结构 228 太空聚居地 230 结语:何为空间站? 232 资料来源和致谢 234 图片来源 23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