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51个关键词读懂三国
QQ咨询:
有路璐璐:

51个关键词读懂三国

  • 作者:(日) 井波律子 著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ISBN:9787229161255
  • 出版日期:2022年05月01日
  • 页数:208
  • 定价:¥6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日本汉学家的视角解读中国古代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井波律子教授是日本知名中国文学研究专家,她研究三国历史长达半个多世纪,曾向日本读者全译《三国演义》。 本书《51个关键词读懂三国》,井波律子教授从三国故事中严选51个关键词,分为“读懂‘人’”“读懂‘战’”“读懂‘社会’”三大部分,以全新视角解读这一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时期。从群雄割据的乱世到魏、蜀、吴的三足鼎立,再到晋灭东吴,统一三国,对壮大的三国世界、多样的三国人物和复杂的三国故事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全书立足于《三国志》所著史实和《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解读约1800年前,三国时代的中国文化、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51个关键词相互照应,还原了体系庞大的三国故事世界,是域外汉学家对中国历史和古典小说解读与研究的全新视角。 井波律子教授以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纪传体国别史正史《三国志》、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和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为原本对庞大的三国故事抽丝剥茧,进行合理解读。小说《三国演义》已在各国汉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至海外各地,是全球读者较为熟悉的中国古典历史故事
    文章节选
    1 宦官 众所周知,宦官是指被阉割而失去男性功能的人。在中国,宦官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王朝时期,且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清朝灭亡为止。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朝代出现过宦官干政、宦官专权的局面。其中,受宦官毒害严重的时期是东汉(25—220年)、唐朝(618—907年)及明朝(1368—1644年)三个朝代。 东汉王朝长期处于外戚(皇后一族)和宦官权力之争的社会动荡不安中,但自第十位皇帝桓帝(146—167年在位)起,外戚势力开始衰落,宦官权势上升且处于优势。此时期,被称为“五侯”的五位宦官(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专权,他们横征暴敛,获取了巨额财产,过着**的生活。桓帝死后,灵帝即位,宦官的势力越发强大。当时,被称为“十常侍”的宦官团伙操纵朝政、权势逼人,赵忠、张让是该团伙的首领。灵帝极其宠信他们,公然宣称张常侍是其父,赵常侍是其母。 灵帝是一个**欲极强的人,他采取种种手段甚至通过卖官来敛取钱财。而作为**及权力欲化身的“十常侍”则是不失时机地利用了灵帝的贪欲,从中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兴建豪宅,享受着**的生活。另外,他们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任人唯亲,独揽高位,肆无忌惮地垄断朝廷政权。种种情况,激起了良知犹存的文官们的愤慨和不满,开始了对宦官专权的抨击和弹劾活动。宦官们深感他们带来的危险,为自保就把很多对他们不利的人关押入狱,处以刑罚,官僚李膺、陈蕃和太学生郭泰等人的抨击宦官弊政运动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宦官专权,导致朝堂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中平元年(184年),以道教之一派太平道信徒为核心的农民发动了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为此朝廷招兵买马对起义军进行了残酷镇压,其结果是起义虽然被勉强镇压下去,但东汉王朝政权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灵帝死后,少帝即位不久,中平六年(189年),东汉诸恶之源的宦官势力遭到全歼。起因是外戚何进被宦官杀害后,守卫都城洛阳的袁绍、曹操等人借题发挥攻入宫中,将宦官全部杀光。不久,凶暴的武将董卓控制了洛阳,东汉名存实亡。因宦官祸乱而元气大伤的东汉王朝,在宦官势力被清除之后也如同朽木一般,轰然倒塌。 附言之,三国故事中是英雄亦是奸雄的曹操,也出身于与宦官关系密切的门第(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位高权重的宦官的养子)。尽管如此,曹操却得到了荀彧等清流派文人的支持和协助,逐渐成为东汉末年乱世中的实力派。历史的发展真是让人难以捉摸。 2 ** 要说三国故事里群雄中**出身的,应首推曹操的对手袁绍。袁绍的高祖袁安是东汉的司徒(别的三个大臣“三公”之一),并且之后连续四代都是“三公”,这无疑是一个****。由于祖先的名声,袁绍渐露头角,军事实力及社会人脉都远远超过曹操。但是,他的缺点是缺乏当机立断的决断力,而且猜疑心很强,又听不进田丰和沮授等有识之士的意见和建议,自以为是。因此,建安五年(200年),在平分天下的官渡之战中,他原本占优势,却被曹操击败。两年后,他在失意沮丧中病死。袁绍死后,其家族内部因继承人问题发生了争斗,终袁氏一族被曹操所灭。 至于袁绍的堂弟袁术,其行事风格更是不堪,结局也甚是凄惨。袁术是举孝廉出身,拜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后来,董卓率兵攻进京城洛阳后,想要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为拉拢袁术,他就表示让袁术为后将军,袁术不肯依附,避祸逃往南阳。初平元年(190年),袁术联合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共同出兵讨伐董卓。此后,袁绍想立汉宗室刘虞为帝,派人通知袁术,希望得到袁术的支持。但是袁术发现汉室衰微,早已心怀异心,不愿意拥立成年的汉朝皇帝,于是托辞公义,不赞同袁绍的提议,兄弟两人因此反目成仇。之后,在对抗袁绍和曹操的战役中,兵败逃亡至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擅自称帝,整日生活穷奢极欲,愚行尽施。据说袁术之所以僭称皇帝,是因为他痴迷帝位,把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意外得到的玉玺据为己有(参见第三章“玉玺”的内容)。不久,袁术就因其愚行而遭报应,不断被军队追击,终猝死在逃亡途中。应该说是自作自受。 对于乱世中的**来说,需要具备应对瞬息万变形势的敏锐判断力及吸纳并善用人才的度量。曹操虽背负着宦官系统出身的不利因素,却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作为乱世英雄脱颖而出。缺乏此种能力的**子弟袁绍和袁术,败于曹操也不足为怪。 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东汉太尉杨彪之子,也属**出身。杨修的眉眼尽露聪明,机巧可见一斑。初,他深受曹操的喜爱,但不久却聪明反被聪明误,遭曹操嫌弃而被处死。不过,这是《三国演义》(见第七十二回)描写的故事,在正史上,杨修在曹丕、曹植的继承人之争中充当曹植的参谋,所以他在曹植失败后便被曹操处死。 追溯袁绍、袁术、杨修等**出身者的生命轨迹,可以发现他们在动荡的乱世中未能坚持到后,都落了个惨死的下场。与此相反,以荀彧、陈群等为首的曹操政权智囊人物的子孙中,诞生了从魏到西晋,甚至到东晋等朝跨越时代连绵不绝的新****。可以说乱世从根本上动摇了格局,淘汰了旧的**,诞生了新的**。
    目录
    序言 关于“三国” /1 章 读懂“人” 1 宦官 /2 2 ** /5 3 胡须 /8 4 美女 /11 5 烈女 /14 6 异貌 /17 7 老将 /20 8 年轻武士 /23 9 奇人异士 /26 10 猛将 /29 11 使者 /32 12 大吼 /36 13 名将 /39 14 叛徒 /42 15 度量 /45 16 后裔 /48 17 兄弟 /52 18 诗人 /56 19 高手 /60 20 眼泪 /64 21 敬意 /67 第二章 读懂“战” 22 军粮 /72 23 檄文 /75 24 名马 /78 25 桥 /81 26 生擒 /84 27 火攻 /87 28 水攻 /91 29 军师 /95 30 谋士 /98 31 军纪 /102 32 地图 /105 33 政变 /108 34 奇策妙计 /111 35 间谍·谍报 /114 36 单打独斗 /118 37 兵器 /122 第三章 读懂“社会” 38 玉玺 /126 39 酒 /129 40 书信 /132 41 名医 /135 42 冤魂 /138 43 遗言 /141 44 天文观察 /144 45 怪异现象 /147 46 婚姻 /151 47 歌谣 /155 48 文字游戏 /158 49 音乐 /161 50 狩猎 /165 51 吊唁 /169 后记 /172 文库本后记 /175 主要人物表 /179 三国年表 /181 附录一 三国重要地名 /184 附录二 三国**战役 /19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