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0分钟和孩子的对话练习 自孩子出生起,我们就要不断增强和孩子进行对话练习的意识,每次给孩子喂奶时,我们都要尽力观察孩子注意力的变化。早期,你可能会发现,很难捕捉到孩子的眼神,因为他们还无法集中注意力。直到有**,我们能够稍微长一点时间地和孩子四目相对,这意味着“每天30分钟和孩子的对话练习”可以开始了。 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对话练习呢?这里,我并不想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原因有二:其一,您在得到答案之后,可能不想再花心思思考这一问题,本该亲力亲为的事可能也会偷懒;其二,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可能您的孩子可以做得更好,给出“标准答案”反而适得其反。比如玩具厂家建议6~12岁孩子玩的乐高,昫昫3岁时,我们在杜塞尔多夫国王大道的一家咖啡馆里,他仅仅花了30分钟就拼了出来。 用心观察,才能得到更好的答案。这是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的*大感悟。 “每天30分钟和孩子的对话练习”需要家人的配合,要尽*大努力实现环境降噪。我们有一位启蒙指导师,两年前她还只是学员妈妈,当时她的孩子7个月大,她向我反馈,孩子奶奶整天看电视,而且声音开得很大。当时,我提醒她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建议她立刻解决,否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后来她努力说服了奶奶,我的心也多少踏实了一些。 除了声音,家里其他人尽量不要在旁走动。练习*好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进行,关上门,保证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的状态。同时,要把身边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物品拿开,比如玩具、会动或者颜色鲜艳的物品、摆设。练习时,父母不能穿色彩艳丽的衣服,否则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练习时间设定为30分钟。过程中,无论孩子多大,都要以“你一言我一语”为目标。大一点的孩子自不必说,月龄很小的孩子,我们要将他们的动作、发声都视为表达。妈妈说完一句话,看孩子是否有动作或者发声,如果有,就等他结束,当然也须把握时间。 对于0~6岁年龄段的宝宝来说,年龄越小,家长和孩子每一轮的“表达”时间越趋于相同;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而言,每一轮对话家长都应少说,而让孩子多说。 月龄较小尚不会开口说话的孩子,特别是不到6个月大的宝宝,家长通过“每天30分钟和孩子的对话练习”,一方面能让孩子逐步理解语言,理解这种一来一往、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交流方式;另一方面可以为宝宝中文话语声输入简算做准备。 妈妈要强化“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模式。宝宝一旦发出声音,妈妈就要停下,等待宝宝声音结束,再继续和宝宝说“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之类内容重复的儿语。然后,妈妈再等一下,看宝宝是否发声回应。 简单做个小结:“每天30分钟和孩子的对话练习”过程中,对于月龄小的宝宝来说,妈妈不需要注重对话内容,对话的目的主要为了培养孩子以下几方面的认知: **,熟悉对话这件事情; 第二,将几个话语声,比如“宝宝”“妈妈”“车车”和其对应的意义建立联系; 第三,通过看和听妈妈说话,认知并慢慢掌握说话发音的方式和技巧; 第四,让宝宝慢慢爱上对话; 第五,让宝宝喜欢上听。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妈妈要在每一轮“你一言我一语”的过程中,让孩子尽量多说。还有一点需要明确,每天30分钟只是一个基本要求,即使平时不爱说话的父母也可以练习多和孩子沟通交谈。这种练习要从孩子出生后着手开始,要尽可能多花一些时间,看**下来能不能完成2个、3个、5个甚至更多“30分钟”。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数量直接关乎孩子的语言处理速度,关乎孩子未来的一生,请谨记! 培养一个很小的孩子学习一门外语,比如英语,你会发现,中文和英文的学习是相通的,而且可以同步。孩子不可能中文能力发育迟缓,而英文学得很好;也不可能中文能力发育很快,而同步学习的英语能力停滞不前。 所以,我更愿意将我正在做的英语启蒙称为“语言启蒙基础上的英语启蒙”。在语言能力之上,学习任何语言其实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