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

  • 作者:杨光荣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674838
  •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01日
  • 页数:433
  • 定价:¥10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30674838
    • 作者
    • 页数
      433
    • 出版时间
      2022年09月01日
    • 定价
      ¥10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以汉语(主要涉及先秦古汉语以及汉语官话材料)、藏语[主要涉及吐蕃藏语和古藏语、书面藏语以及藏语拉萨话(藏语官话)材料]语种较为系统和翔实的同源词(词函项谱系性)考辨、同源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函项谱系性)考辨以及映射同源句法位(句法函项谱系性)考辨三大考辨及其综合集成考辨论证资料为基础,辅之以语言与语种、人类与族群等的理论背景,以“形式词源学”“逻辑分析语言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形式历史比较法”为基本方法论,从全新的理论视野与系统性的考辨视野刻画、论证了汉语、藏语的谱系性。这是一部在材料描述、理论论证以及材料与理论综合集成方面富有创新的探索性专著,是建构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适性理论的一部试验性作品,是对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革新与推进。
    目录
    目录 前言 绪章 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 1 **节 语言与语种、人类与族群、语种与族群 1 第二节 汉藏历史比较的对象、目标与意义 22 第三节 语种谱系性的边界—从类型中区分出谱系性 46 **部分 形式词源学 **章 词源的构造及其递归机制 53 **节 词源的构造机制及其音义位的属性 53 第二节 词源的认知机制及其音义位的属性 70 第三节 词源的复杂函项及其属性 76 第四节 词源的动态运行词汇表征—同源词及其与近义词、多义词的关系,同源词的公理化推导 77 第五节 形式词源学及其可推导性 85 第二章 音节构造与词源构造的谱系关系及其类型 88 **节 音节构造与词源构造的谱系关系 88 第二节 同源词函项的音节类型 92 第三节 单音节的产生及其音变 96 第四节 词源构造的音节构造分布 104 第五节 单系词源与复系词源 106 第六节 汉语超音段音位变化的非谱系性 116 第七节 词源-音段结合体的押声、押韵现象 117 第三章 词源滋生的时间类型与同源词的发生学类型、同源词谱系结构的代际断代及其历史层次 119 **节 词源滋生的若干问题 119 第二节 同源词谱系结构的类型及其代际划分与历史层次 126 第二部分 汉藏语词源学 第四章 汉藏语同源词(词根音义谱系)的类型学共性与谱系结构、分支语种古汉语与吐蕃藏语同源词直接谱系性的系统论证 135 **节 汉藏语同源词(词根音义谱系)的谱系类型学共性及其谱系结构 135 第二节 把汉语词、藏语词求证为“汉藏语同源词”的一般原则及其方法论 142 第三节 “汉语谐声字”与汉藏语同源词的关系问题 150 第四节 原始汉藏语与原始汉藏族群的人种系属关系的一致性 161 第五节 分支语种古汉语、吐蕃藏语词根音义的直接谱系性与间接谱系性,词根音义直接谱系性的系统论证 162 第三部分 汉藏语历史分析语法 第五章 汉藏语的“同源形态”(词形态音义谱系)、“同源语法范畴”(语法范畴音义谱系)考证 201 **节 “汉藏语历史分析语法”的界定及其基本理念 201 第二节 汉藏语的同源形态(词形态音义谱系) 219 第三节 汉藏语形态的同源考证 234 第四节 汉藏语词根屈折形态音义谱系考辨(上) 245 第五节 汉藏语词根屈折形态音义谱系考辨(下) 285 第六节 形态词源与基因词源、形态同源词与基因同源词 304 第七节 汉藏语的同源语法范畴(语法范畴音义谱系)及其考证 305 第八节 汉藏语的“基元语法范畴”求证及其演化 331 第六章 基于汉藏语同源词(词根音义谱系)的汉藏语同源句法位—“映射同源句法范畴”求证、汉藏语“基元句法位”的逆演化求证 349 **节 句法位的类型学性质及其赋值 349 第二节 基于汉藏语同源词(词根音义谱系)的汉藏语“映射同源句法位” 363 第三节 汉藏语句法位的映射同源求证 384 第四节 汉藏语“基元句法位”的逆推求 396 第五节 汉藏语句法位与形态位的关系、汉藏语句法同源的深层机制、形式词源学与历史分析语法的逻辑统一性—词源与句法相统一的汉藏历史比较 404 终章 分支语种汉语、藏语谱系性的封闭性、系统性与历史比较法的演进 410 **节 研究的材料根基与元语言根基 410 第二节 语种谱系性的封闭性、系统性与“系统论证” 412 第三节 语种谱系性的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 415 第四节 汉语、藏语谱系性探索途径的演进—从经验到形式 418 第五节 词源学的演进—从经验词源学到形式词源学 419 第六节 历史比较法的演进—从形态历史比较法到形式历史比较法 421 参考文献 425 后记 42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