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001 一、重新发现马克思的“对象化”概念002 二、马克思“对象化”概念的研究史境遇006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与论述框架014 上篇“对象化”与马克思哲学道路的开端 **章 “对象化”的概念史溯源023 **节 “对象”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出场023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中的“对象性”概念035 第三节 “对象化”之缘起: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再阐释044 第二章 “对象化”与马克思*初的哲学探索056 **节 “自我意识的对象化”:马克思的哲学起点056 第二节 “对象化”与青年马克思的初次哲学转向069 中篇 “对象化”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现 第三章 “对象化”与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095 **节 “对象化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哲学透视096 第二节 “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异化批判理论的完整建构120 第三节 经济学批判的推进与“对象化”���思141 第四章 “对象化”与“新世界观”的诞生157 **节 作为“对象性活动”的“实践”:从人本学走向后人本学158 第二节 哲学起点的转变:告别“人的本质的对象化”173 第三节 批判方法论的转变与“对象化劳动”的偶现192 下篇 “对象化”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生成 第五章 “对象化”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223 **节 正视“劳动”与“对象化劳动”的重现224 第二节 “劳动”对象化为“价值”: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哲学基础246 第三节 “价值”对象化为“货币”:价值形式理论的哲学基础265 第六章 “对象化”与马克思对资本关系的辩证解析284 **节 资本的本质与逻辑:基于“对象化劳动”的透视28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批判:“对象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辩证法303 参考文献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