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智能汽车技术
QQ咨询:
有路璐璐:

智能汽车技术

  • 作者:凌永成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715276
  •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01日
  • 页数:300
  • 定价:¥8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智能汽车技术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控制(线控技术)等诸多前沿技术领域,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庞杂技术体系,代表着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书在简要介绍智能汽车的技术分级和发展趋势之后,**阐述和讲授智能汽车的环境感知、定位导航、网络通信、运动控制和自动驾驶技术,对目前在高端汽车上广泛使用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也作了充分的介绍,是一本内容广泛、简明扼要地反映智能汽车新技术、新知识的教材。 本书为普通高等院校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本科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工业专科学校以及职业培训学校的汽车类专业教材,还可作为广大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
    目录
    前言 第 1章 绪论 .. 1 1.1 智能汽车及其技术分级 .. 1 1.1.1 智能汽车 .. 1 1.1.2 智能汽车技术分级 .. 3 1.2 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 .. 6 1.2.1 发展智能汽车的意义 .. 6 1.2.2 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路线 .. 7 1.3 智能汽车的技术体系 .. 8 1.3.1 环境感知技术 .. 9 1.3.2 决策规划技术 .. 9 1.3.3 集成控制技术 .. 10 1.3.4 测试评价技术 .. 10 1.3.5 无人驾驶技术 .. 11 思考与实训 .. 12 第 2章 环境感知技术 .. 13 2.1 环境感知技术简介 .. 13 2.1.1 环境感知对象 .. 13 2.1.2 环境感知方法 .. 14 2.2 智能传感器 .. 18 2.2.1 超声波雷达 .. 18 2.2.2 毫米波雷达 .. 25 2.2.3 激光雷达 .. 34 2.2.4 视觉传感器 .. 48 2.3 传感器融合技术 .. 69 2.3.1 传感器的融合与同步 .. 69 2.3.2 传感器融合原理 .. 70 2.3.3 传感器融合方案 .. 71 2.4 目标识别技术 .. 72 2.4.1 道路识别技术 .. 72 2.4.2 车辆识别技术 .. 83 2.4.3 行人识别技术 .. 86 2.4.4 交通标志识别技术 .. 104 2.4.5 交通信号灯识别技术 .. 114 2.5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 .. 117 2.5.1 人工智能技术 .. 117 2.5.2 深度��习技术 .. 121 2.5.3 语义分割技术 .. 124 思考与实训 .. 128 第 3章 定位导航技术 ..129 3.1 定位导航简介 .. 129 3.1.1 定位导航的定义 .. 129 3.1.2 定位导航方法 .. 131 3.1.3 定位导航的精度要求 .. 133 3.2 卫星定位技术 .. 134 3.2.1 全球定位系统 .. 134 3.2.2 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 139 3.2.3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141 3.3 惯性导航与航迹推算技术 .. 145 3.3.1 惯性导航技术 .. 145 3.3.2 航迹推算技术 .. 152 3.4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 .. 154 3.4.1 视觉 SLAM技术 .. 155 3.4.2 激光 SLAM技术 .. 159 3.4.3 视觉 SLAM与激光 SLAM的比较 .. 160 3.5 电子地图技术 .. 161 3.5.1 导航电子地图 .. 161 3.5.2 高精电子地图 .. 162 3.6 路径规划技术 .. 166 3.6.1 环境模型的建立方法 .. 167 3.6.2 路径规划的经典算法 .. 168 3.6.3 路径规划的智能算法 .. 170 思考与实训 .. 171 第 4章 网络通信技术 ..173 4.1 车联网简介 .. 173 4.1.1 车联网的作用 .. 173 4.1.2 车联网的体系结构 .. 174 4.1.3 车联网的网络构成 .. 174 4.2 车载网络技术 .. 175 4.2.1 CAN总线技术 .. 176 4.2.2 LIN总线技术 .. 177 4.2.3 FlexRay总线技术 .. 178 4.2.4 车载以太网技术 .. 179 4.3 移动自组织网络技术 .. 180 4.3.1 移动自组织网络的作用 .. 180 4.3.2 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特点 .. 181 4.3.3 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应用 .. 182 4.4 V2X通信技术 .. 183 4.4.1 V2X通信的技术流派 .. 183 4.4.2 DSRC通信技术.. 187 4.4.3 LTE-V通信技术 .. 189 4.4.4 5G通信技术 .. 190 4.4.5 V2X通信的**风险 .. 191 4.4.6 V2X通信的应用场景 .. 192 4.4.7 DSRC与 C-V2X的竞争 .. 197 4.5 车路协同技术 .. 198 4.5.1 车路协同的作用 .. 198 4.5.2 车路协同的系统架构 .. 199 4.5.3 车路协同的应用 .. 200 4.6 车路协同技术前瞻 .. 201 4.6.1 大数据技术 .. 201 4.6.2 云计算技术 .. 203 4.6.3 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 .. 205 思考与实训 .. 211 第 5章 运动控制技术 ..212 5.1 概述 .. 212 5.2 线控转向技术 .. 212 5.2.1 线控转向系统 .. 212 5.2.2 线控转向系统的组成 .. 213 5.2.3 线控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214 5.2.4 线控转向系统的特点 .. 216 5.3 线控制动技术 .. 216 5.3.1 线控制动系统 .. 216 5.3.2 电控液压式制动系统 .. 218 5.3.3 电控机械式制动系统 .. 222 5.4 线控节气门技术 .. 223 5.4.1 线控节气门 .. 223 5.4.2 线控节气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224 5.4.3 线控节气门的特点 .. 227 5.4.4 纯电动汽车的加速踏板与车速控制 .. 227 5.5 线控换档与线控悬架技术 .. 231 5.5.1 线控换档技术 .. 231 5.5.2 线控悬架技术 .. 233 5.6 车辆运动控制 .. 234 5.6.1 车辆纵向运动控制 .. 234 5.6.2 车辆横向运动控制 .. 234 思考与实训 .. 235 第 6章 辅助驾驶技术 ..236 6.1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 236 6.1.1 基本功能 .. 236 6.1.2 拓展功能 .. 236 6.2 前向碰撞预警系统 .. 238 6.2.1 前向碰撞预警系统的作用 ..238 6.2.2 前向碰撞预警系统的组成 ..239 6.2.3 前向碰撞预警系统的原理 ..240 6.3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 240 6.3.1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作用 ..240 6.3.2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组成 ..241 6.3.3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原理 ..242 6.4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 243 6.4.1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作用 ..243 6.4.2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组成 ..243 6.4.3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原理 ..244 6.5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 245 6.5.1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