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抚育者的眼睛 :一位爷爷对孙辈的心理解密与成长纪实(教子有方系列)
QQ咨询:
有路璐璐:

抚育者的眼睛 :一位爷爷对孙辈的心理解密与成长纪实(教子有方系列)

  • 作者:梅仲孙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72017032
  •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学**教师梅仲孙老师的跟踪、实践研究成果。作者对孙子、外孙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观察。以此为基础,作者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读者详细解释了0—3岁婴幼儿的成长规律,并提出了自己的抚育见解。全书分为十二章,分别涵盖0—3岁婴幼儿成长的普遍规律,抚育者的心态,入托入园的焦虑与缓解,抚育的审美化,培育的个性化等主题,有理论阐释,有案例解析,深入浅出,对广大家长养育3岁以下婴幼儿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文章节选
    第二章 依恋的零岁 婴儿零岁指从出生到满一周岁, 这是乳儿期。它是个体一生中身心发展*快的时期之一, 也是母婴依恋并和其他亲人建立依恋感的*敏感*关键的时期。影响很广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理解孩子的成长》一书中提到, 有证据表明, 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小时或头几天里, 母亲就能迅速地与婴儿形成联结。*强有力的说法认为: 出生后的前6—12小时, 是母亲通过身体接触与婴儿形成强烈的情感联结的敏感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 母婴间的情感联结就会受到影响, 甚至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依恋是个体对另一个个体寻求并企图保持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心理归属和精神连接, 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它是个体精神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系着人的一生。 我在参与自己孙子��外孙早期抚育的过程中, 对依恋形成的时间、意义、机制和培育的操作方法等问题, 作过专题性的研究, 并写了跟踪观察日记。 现将我有关依恋研究的心得陈述如下。 **节 把握依恋的关键期 把握依恋父母关键期的重要认识, 我有深刻的感受。早在我儿子出生后不久, 我爱人从远郊工作调动到市区, 刚换了一个新环境, 人生地不熟, 加之新单位的工作又繁重, 她起早摸黑忙于工作, 无暇顾及孩子, 只好将出生才7个月的儿子送到外婆家去抚养。由于过早地与父母分开生活, 后来就影响了他和我们之间更为亲切的依恋感的形成。 为了此事, 我在钻研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关怀小孙子、小外孙成长的过程中,对婴儿与父母之间依恋感形成的关键期, 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根据生态学家的研究, 依恋是人类的印刻, 是个体生存能力的特殊反映。儿童早期依恋感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他们未来一生的幸福, 具有关键性的奠基作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 依恋是个体生命早期的情感联结, 是婴幼儿与抚育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情感联系, 它对于激发父母或抚育者更精心地照料后代, 对形成儿童*初信赖的个性特点, 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恋作为爱的关系的先驱因素, 与感情得到保证和耐受分离的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依恋在形成情感联系的能力和儿童向所遇到的挑战进行抗争的能力的成长中, 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力量。其中, 母婴依恋的建立尤为重要。其表现为: 将多种行为, 如微笑、咿呀学语、哭叫、注视、依偎、追踪、拥抱等都指向母亲, *喜欢同母亲在一起, 与母亲的接近会使他感到*大的舒适、愉快, 在母亲身边能使他得到*大的安慰; 同母亲的分离则会使他感到*大的痛苦; 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而产生恐惧、焦虑时, 母亲的出现能使他感到*大的**, 得到*大的抚慰; 而当他们饥饿、寒冷、疲倦、厌烦或疼痛时, 首先要做的往往是寻找母亲, 接近母亲的渴望要强于接近任何别人。 母婴依恋一旦建立, 婴儿就会经常欢笑而少哭闹, 情绪欢快、活跃而好探索, 喜欢玩弄、操作物体, 喜欢尝试着接近新事物、新情景甚至陌生人。这有助于婴儿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 养成自信、勇敢、敢于探索的人格个性, 并促进婴儿智力发展, 培养婴儿乐于与人相处、信任人的基本交往态度。 在母婴依恋建立的过程中, 母亲对儿童反应的敏感性、接受性促使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恋, 这种依恋对儿童的合作性、社会性行为以及情绪的表达都有帮助。当母婴依恋发展成为更平衡的伙伴关系后, 它将有助于儿童自我导向及领会别人的感情和关切。因此, 依恋感的培养又是移情能力和同情心形成的基础。 依恋感形成和发展的*佳时期, 是在婴幼儿时期。研究者认为, 母婴依恋印刻于出生之初, 它有一个从自然依恋向社会依恋、从无区别的依恋到有区别的依恋、从范围较小的依恋到范围较大的依恋的发展过程。 现代生态学研究认为, 有机体在生命运行过程中, 存在着关键期, 又称*佳期或敏感期, 是一种“印刻现象”。关键期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 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 发展特别迅速、习性特别容易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内, 如果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 就会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会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 印刻概念*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洛伦茨(Konrad Lorenz) 在研究生物习性时提出的。他在动物早期习性的研究中, 发现小鸭、小鹅出生之后, 将**眼看到的对象认作自己的母亲, 并对其产生一种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认母印刻” 所发生的时间是出生后10—16个小时之间(现代研究结果更**为8—9个小时)。洛伦茨将此印刻发生的时间称为认母行为的“关键期”, 并根据有关实验指出: 关键期形成的印刻, 作为动物的习性保存下去, 是不可逆向的, 即一旦形成就不能修正或还原; 倘若幼畜的印刻过程遭到阻碍或被迫中断, 即一旦错过了这个关键期, 其认母能力就将永远丧失, 母畜和幼畜将永不相识。 在人类个体早期发展过程中, 也同样存在着获得某些能力或学会某些行动的关键时刻。在此时刻, 个体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 如果这时能够给予适当的刺激与帮助, 某些能力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由于在关键期内,个体接受外来作用和经验影响的感受性和敏感性*为强烈, 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敏感期”。从学习和培养的角度看, 这时期对某种特定的行为和能力, 是*适宜的学习时期, 其发展速度也*快, 会达到*佳状态。因此, 人们又称它为“*佳期”。 “*佳期” 即个体在发展过程中, 教育和环境影响能起*大作用, 能达到*佳效果的时期。 洛伦茨的研究, 不仅让其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且引起了心理学界、教育界对关键期、敏感期和*佳期的兴趣, 并产生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有的研究者发现,人类胚胎*容易受到损害的关键期是怀孕后6周以内, 即主要器官发育时期: 绝大多数先天缺陷都发生在妊娠的关键性的头3个月内。有的研究者提出, 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为出生后5—10个月。母婴的依恋感形成的关键期为出生后0—7个月。还有研究者认为: 2—4岁是儿童语音学习的关键年龄; 5岁左右是掌握数字概念的关键年龄; 坚持性行为发展则在4—5岁之间*迅速等。这时期若给予相应方面的教育, 会取得*佳效果。[1]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 幼稚期是人生可塑性*大的时期, 也是奠定人生健全发展的时期, 需要适当的环境与优良的养育, 以促使民族的新生。许多研究表明, 儿童自出生到三四岁的阶段中, 如被剥夺了感性经验, 缺乏社会交往, 疏忽智力开发与缺乏双亲的抚爱、照料等, 都会严重影响日后心理的正常发展。 一、依恋之美在人生之开端 婴幼儿时期依恋感的建立, 对个体爱心的培养, 对亲社会行为发展以及未来道德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个体归属感、**感、信赖感、亲切感形成发展的基础, 也是道德人格形成、发展*重要的基础。同情心、同理心、自制力、自主感、乐观、信任、积极甚至责任心都是由依恋感的衍生、发展而迁移创生的。根据精神生态学分析, 儿童对父母的依恋, 有可能发展为对老师和同学的依恋。对学校、对家乡、对民族、对祖国甚至对人类的亲切依恋感的产生, 也与早期健康的依恋感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为此, 我们一定要从小重视健康的亲切依恋感的培养, 让婴幼儿在依恋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和*美好的人际关系, 为他们今后高层次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为未来的社会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迹和满意愉悦的基础情调。 婴儿依恋感的形成对个体情感的健康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 心理学家一直强调儿童与照料者之间的关系……
    目录
    序一 研究者的眼 抚育者的情(张民生) 序二 育儿有道 育孙有道(桑标) 序三 祖孙之间的“美美与共”(檀传宝) 前言(梅仲孙) **章 生命之美,美于生命之初/1 **节 小生命的孕育/ 3 第二节 胎儿照片中看到的宝藏/ 5 第三节 子宫中的性情中人/ 7 第四节 科学家妈妈的启示/ 8 第五节 做学习型妈妈/ 11 第二章 依恋的零岁/14 **节 把握依恋的关键期/ 14 第二节 抚育者的心态和抱的研究/ 22 第三节 婴儿的哭与笑及怕陌生人/ 29 第四节 婴儿的吮手、翻身、触摸与爬行/ 40 第三章 好动的一岁/48 **节 “上帝的密探” / 48 第二节 玩是孩子的生命/ 50 第三节 语言发展及自我**/ 56 第四节 睡眠的意义和艺术/ 62 第四章 奇特的两岁/67 **节 可爱又“可怕” 的两岁/ 67 第二节 两岁孩子的特点/ 70 第三节 小小大玩家/ 75 第四节 自主感的形成/ 84 第五节 **反抗期/ 88 第五章 不一样的三岁/93 **节 爱学习 会想象/ 96 第二节 爱交往 要朋友/ 99 第三节 既倔强 又平和/ 102 第四节 自信感的萌发/ 105 第六章 父母之爱与爱父母/113 **节 家庭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摇篮/ 113 第二节 母爱与父爱都不可替代/ 118 第三节 母爱的柔情关怀/ 122 第四节 父亲的本领不一般/ 125 第五节 父母的心态和对子女的期望/ 128 第七章 祖辈抚育 隔代情深/133 **节 祖辈抚育的利弊/ 133 第二节 心系晚辈情更深/ 140 第三节 祖孙亲情纪实/ 142 第四节 天伦之乐乐无穷/ 145 第五节 祖辈参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细化研究/ 147 第八章 入托入园的焦虑及其缓解/154 **节 提早入园的适应/ 154 第二节 分离性焦虑及其缓解/ 159 第三节 焦虑在宝宝的自我安慰中得到缓解/ 162 第四节 重视宝宝同情心的培养/ 166 第九章 抚育的审美化/169 **节 抚育者的审美心态和实践/ 169 第二节 审美化抚育中的实例分析/ 173 第三节 婴幼儿心灵美的早期抚育/ 180 第四节 给幼儿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82 第十章 培育的个性化/187 **节 两个不同气质类型的宝宝/ 187 第二节 一个慢吞吞、笃悠悠孩子的抚育策略/ 190 第三节 成长中“不同步综合征” 的分析/ 195 第四节 早期多元智能的萌发/ 197 第十一章 操作的精细化/203 **节 育婴无小事, 时刻留心保平安/ 204 第二节 把握机会之窗, 让孩子舒心成长/ 206 第三节 用心解难题, 把脉要精准/ 209 第四节 细心耐心育自主/ 212 第十二章 精心育苗 潜心研究/219 **节 我的研究之路/ 219 第二节 研究道路上的新探索/ 225 第三节 兄弟交往中的各美其美/ 228 第四节 与天使共处的感受与体验/ 231 第五节 生态美的育婴理念和操作要点/ 239 附录一 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育婴好书/245 附录二 赐我一双审美的眼睛/248 附录三 你把眼睛里的秘密给了世界/252 后记 /256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