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印刷中的革命:1775—1800的法国出版业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印刷中的革命:1775—1800的法国出版业

  • 作者:罗伯特·达恩顿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85418
  •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没有互联网、电话、电视、收音机的世界里,印刷媒介曾经是*主要的交流工具。在影响世界深远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向民众广泛传播政治思想是争夺权力的必由之路,而印刷媒介作为**途径,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描述旧制度下的出版业。在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严格管控下,地下出版业大范围发展起来,动摇了旧制度的意识形态基础。第二部分考察法国大革命如何影响出版商、印刷商和书商们做生意的方式。第三部分讨论各类印刷品,展现了印刷品如何将革命讯息传入日常生活领域。
    文章节选
    导 论
    本书要直面的问题是:印刷在法国大革命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虽然这个问题也曾引起过讨论,但还从来没被认真研究过。历史学者通常认为印刷品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一种记录,而忽视了印刷品伴随事件一起发生,本身就是事件的一部分。其实,印刷促成了其所记录事件的发生,是历史上一股活跃的力量,尤其在1789 年至1799 年期间,当时,争夺权力就是争夺对民意的控制。我们希望通过考察印刷业,为从整体上研究法国大革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这一点似乎不言自明,然而,我们整天关注着媒体,却从未想过,这一在西方*强大的**里*主要的交流工具,当年是如何助力近代世界**次伟大革命的。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没有电话、收音机或电视的世界里,全国范围内传播思想的**途径就是活字印刷。想象一下,那个世界爆炸了���碎成千万片。有那么一群人试图以一种新的秩序来黏合这些碎片,初以《人权宣言》,继之以一系列包括宪章、行政、教会、货币、历法、地图、度量衡、称谓,以及语言本身的新设计。在这一过程的每个环节,他们使用的基本工具都相同,就是印刷机。没有印刷机,他们能攻陷巴士底狱,但无法推翻旧制度。为了夺权,他们必须争夺言词并广泛传播之,他们在报刊、历书、宣传册、招贴报、图片、歌单、信纸、棋盘、配给卡、钱币等上面印制能够传达某种信息的内容,并将其植入2600万法国人民的头脑中,这些法国人民中有很多正困顿于贫穷和压迫,很多深陷于茫然无知,很多则无法阅读关于他们自身权利的宣言。革命者扳动印刷机的手杆,压下印盘,压在被锁定在印版中的字模上,将新能量绵绵不断地输入政治体。法国复活了,人类为之震惊。
    200年过去了,当年的震撼慢慢消散。我们见惯了各种宣言、愿景、革命和反动的循环更替,遂将1789年的大爆炸看作安息于教科书中的一段有趣的历史了。本书的期望就是要重新唤起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兴趣,重新认识印刷出版的力量。本书不仅为普通读者而作,也向学者们提出一系列全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偏“学术”,但深刻切入了那些改变所有人生活的力量。考虑一下出版自由的问题。出版自由在其诞生之初——开始时伴随着攻陷巴士底狱的实践,接着在《人权宣言》中明确了其原则——有什么必需条件?不仅对于读者,而且对于作者、出版商、书商(booksellers),以及数以千计仰赖印刷业为生的人来说,出版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1789年7月14日以后,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印制任何材料,包括在新的掌权者看来具有煽动性、诽谤性或色情的内容?革命立法重新界定了普遍意义上的产权,那么文学产权是何种性质?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同时又是一个涉及赞助和权力的体系,其本身又是什么?
    旧制度下的法国就像一块百衲布,省、监督官辖区、市、司法辖区、主教辖区、征税区、海关区等各种单元相互交叠,其中还有许多拥有自己的法律、度量衡和方言。位于巴黎的当局如何才能将这些单元整合成一个单一的**?印刷机是创建一种新型政治文化的主要工具。然而,它在革命政府的条件下如何运作?其产品深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程度又有多深?这些都是本书及之后的展览所讨论的部分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是出于对古文物研究的好奇或是对1789年精神的致敬,而是因为文化和交流在1989 年已然成为**关注的领域。法国大革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此领域的契机,在这里,它**被看作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共有三部分。**部分描述旧制度下的出版业。在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严格管控下,地下出版业大范围发展起来,动摇了旧制度的意识形态基础。第二部分考察法国大革命如何影响出版商、印刷商和书商们做生意的方式,探讨一些之前还未被考察的问题,例如印刷商和书商同业公会被破坏的经济后果、新型印刷坊的工作组织方式和印刷工人的骚动,以及监管图书行业的旧机制解体后为了工作和政治影响而进行的游说,等等。由于新的监管机构各式各样,它们对印刷出版的新要求也纷繁芜杂,要想从中整理出印刷政治实在太难,我们只得将考察的范围限定在巴黎和一个革命与反革命并行的省份。第三部分讨论印刷品。我们的讨论没有局限在大家所熟悉的图书和报刊上,也涉及其他各种印刷材料,从细致严谨的论述专著到粗陋随意的小册子。这部分讨论展现了印刷如何与其他诸如歌曲、图片等媒介的交互;也展现了日用印刷品,诸如历书、信纸、扑克牌、棋盘、纸币等,如何将革命讯息传入日常生活领域。
    由于涉及的问题多,我们采取了合著的方式,同时为了使内容严谨一致,我们彼此协商决定哪些部分要删减,哪些部分要强调。我们本来还想考察阅读行为,阅读既是革命交往的一种方式,也是理解大革命的一种模式;我们还曾计划考察公立图书馆和私人图书室;我们还想讨论作者与写作、评论者与广告宣传、排版、书籍设计、造纸、小册子的兜售、订阅的收集等许多问题。然而时间和空间有限。我们仅仅是在印刷史的探索上开了个头,还有许多工作留待后续研究,我们仅希望,随着我们的文稿付诸铅字印刷,我们也捕捉到了印刷史上*光辉灿烂的一刻。
    目录
    导论 **部分 革命前形势 审查与出版业 斗篷下的哲学 马勒泽布与出版自由的呼声 第二部分 印刷中的革命 出版业的经济剧变 印刷商与市政 工人的骚动 一省视角 第三部分 印刷品 报纸: 新闻的新面孔 小册子: 诽谤与政治神话 图书: 重塑科学 年历: 革命化传统文类 版画: 巴士底狱的形象 歌曲: 混合媒体 短时效印刷品: 以意象进行公民教育 展品目录 注释 作者简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