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网络“微”时代我国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网络“微”时代我国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研究

  • 作者:冷文勇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85496
  •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01日
  • 页数:152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该书首先论述了我国高校学生思想**的工作目标任务和相关理论,接着,分六个阶段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实践并得出启示;然后,分析了网络微媒体给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思想**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后,从工作原则、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网络“微”时代我国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对策。
    目录
    目录 绪论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重要 一、高校意识形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的高度重视 二、正视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 三、网络微媒体给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章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相关理论 **节意识形态的解析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二、意识形态的特点 三、意识形态的分类 第二节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解析 一、认同的内涵 二、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界定 三、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容 四、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评判标准 五、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意识形态认同**的相关理论梳理 一、意识形态相关理论 二、认同相关理论 第二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历史回顾 **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历史 一、探索起步阶段(1949—1956)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7—1965) 三、遭遇重大挫折阶段(1966—1976) 四、反思改进阶段(1977—1989) 五、全面发展阶段(1990—2011) 六、巩固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二、确保党���终掌握对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三、坚持求真务实开展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法 五、不断优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第三章网络“微”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特点 **节网络“微”时代的解析 一、网络“微”时代的内涵 二、网络“微”时代的特点 三、网络微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二节网络“微”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特点 ―、信号与噪声共存 二、虚拟与现实并显 三、自由与责任并存 四、单向与互动并行 五、传播碎片化与立体化同显 第四章网络“微”时代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时代境遇 **节网络微媒体给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带来的机遇 一、开辟了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中传播的新通道 二、有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 三、为高校学生参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便利 四、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赢得高校舆论论争主导权 五、有助于丰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六、有利于消减西方意识形态话语在高校的影响 第二节网络微媒体给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带来的挑战 一、加大了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管控难度 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者在高校学生心中的权威 三、加剧西方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扰 四、成为境外反动势力进行校园宗教渗透的重要渠道 五、影响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 六、削弱了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七、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中的传统传播模式 第三节网络微媒体影响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提供负面信息分散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 二、通过传播负面言论损害意识形态工作主体的权威 三、通过隐秘方式侵扰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 四、通过汇聚“组织化”网络敌对力量拉拢高校学生 五、通过提供议题吸引高校学生参与意识形态论争 第五章巩固网络“微”时代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对策 **节把握工作原则,遵循工作规律 一、坚持握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借鉴经验相结合 二、坚持内容为本与形式创新相统一 三、坚持网上工作与网下工作相统一 四、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第二节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一、实现党对网络“微”时代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实现党对网络“微”时代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 三、实现党对网络“微”时代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第三节优化工作主体,提升化解风险能力 一、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 第四节丰富工作渠道,发挥微媒体作用 一、加强思政课微课开发运用 二、积极打造高校官方微信品牌 三、加强高校官方微博建设 四、妥善开展校园微公益活动 第五节优化工作环境,强化监管引导 一、完善网络微媒体信息查处制度 二、加强立法执法工作 三、引导学生参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四、加强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 第六节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微”话语体系 一、选用适合高校学生的微话语 二、采用适合高校学生的话语方式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