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这样说话受欢迎:人见人爱的说话方式
QQ咨询:
有路璐璐:

这样说话受欢迎:人见人爱的说话方式

  • 作者:日本Discover21出版社编辑部
  •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 ISBN:9787514519983
  • 出版日期:2023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么说话招人厌,这么说话受欢迎》是一本生活**的人际交往指南,教你在与同事、亲朋好友、长辈、晚辈等相处中,采用哪种说话方式才会受欢迎的说话技巧。文章从几个方面出发,可以让读者从*亲近的人的身上开始注意、反省,为何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语气,如何把话说清楚,才能达到*好的、想要的结果。 在本书中,集中列举了许多容易引起误解的话语,说话人往往无意间说了这些话,令别人感到不愉快。所以“招人讨厌的说话方式”也是“容易被人误解的说话方式”。因此,无需掌握特别的说话技巧,你只要按照本书中的例子改善说话方式,就可以掌握“受人欢迎的说话方式”。 这些说话技巧适用于工作,夫妻间的相处,处理人际关系,聊天,等等场合。 本书将详细为你解决相关困惑与疑问,让你全方位掌握传达与交流的技巧。注重日常生活中琐碎微小的点滴事情的表达方式,注重说话内容,说话语气,避免沟通套路。正确的说法方式,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德谟克利特曾说:“别让你的舌头抢先于你的思考。”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家说话时,一定要想清楚再说,不然“覆水难收”啊! 对于读者本人来说,大部分时候,人们说出一个自嘲的话,不是为了让你迎合,或者是安慰他,是为了让
    文章节选
    01
    当别人和自己说话时,
    立刻回答:“我知���”“我明白” 此处是NG !①
    强调了和对方的“差别” 说话时,要寻找和对方的共同点,
    这样对方就会觉得“得到了你的认可” 当别人和你说话的时候,你立刻回答“我知道”“我明白”,那么对方十有八九会心生不快。即便你很有礼貌地回答“是的,这个我也明白”,也是同样的效果。因为你传达给对方的并不是你也知道这件事情,而是“好烦,别再啰唆了!”。
    当你回答“我知道”“我明白”的时候,就算对方理解你的心意,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是“我是很**的人,所以请你认可我”。但对方仍会感到不愉快。因为“我是很**的人”也包含着“我比你更**”的意思在里面。也就是说,这些强调了你和对方之间的“差别”。
    此处提到的“差别”是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的关键词之一。一般来说,当你想和别人合作时,基本要领是“找出和对方的相同之处”;而当你想和别人对抗时,基本要领是“找出和对方的差别之处”。
    这是交流过程中一条通用的原则,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全都适用于这条原则。所以从这条原则来看,“我知道”“我明白”这种表达方式,显然属于强调差别的表达方式,即便本人说话时的初衷并非如此。
    那么,这种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的表达方式,我们为什么又会经常使用呢?
    这就需要引出人与人交流中的另外两个关键词——“比较”和“竞争”。
    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还会进行竞争。这里所说的竞争,不是为了取胜,更多的是为了“不输给对方”。承认自己“不知道”,当然就会输给那些知道的人。因此,为了不输给对方,就不得不说“这个我也知道”。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地不输给别人呢?
    这是因为人们会下意识地觉得,如果输给别人,别人就不会认可并接纳自己。所以人们才会尽量展现自己的**之处,让别人认可并接纳自己。
    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如果目的是让对方认可并接纳自己,那么“我知道”“我明白”之类的回答方式,其实并非聪明的说话策略。正如前面所解释的,如果想让对方认可并接纳自己,基本原则是强调本人和对方的相同之处,而不是强调本人和对方的差别之处。
    因此和别人交谈时,如果你仅将“我知道”“我明白”作为随口应答的话语,那么*好立刻改掉这种说话方式;除非你本来就想表达“我不想和你这样的人说话,离我越远越好”或者“我比你更**,你不喜欢我也没关系,但要认可我的才能”之类的意思,那么则另当别论……
    ① NG:英语no good 的缩写,本义是指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出现失误。现在也常用
    来指错误、禁忌、不该做的事情等。 02
    “简单来说,就是×× 对吧?”
    “总之,就是××”
    随意概括对方所说的话 此处是NG !
    把对方所说的话归为“司空见惯的话”,以此来凸显自己更** 完整地听完对方的话,
    显示出你对说话人的认可 我觉得没有人希望自己所说的话被随意概括成“简单来说,就是×× 对吧?”“总之,就是××”。大家都希望别人能够完整地听完自己所说的话并表示认可。因为人们一般都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并非司空见惯的话。当然,也有人自己偶尔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很感谢对方帮助自己总结。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只是极少数的个例。
    那些随口说着“简单来说”“总之”,随意概括别人话语的人,似乎还为数不少。特别是那些自认为头脑聪明的人格外喜欢这样做。
    这种做法强调的是自身的**,而不是接纳对方。这些人为何这么热衷于强调自身的**呢?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别人认可自己、接纳自己。
    当然,那些话语被随意概括的人,大多会感到不愉快;除非他们本来就想找个人帮忙概括。
    目录
    第1章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的对话 01 当别人和自己说话时, 立刻回答:“我知道”“我明白” 3 02 “ 简单来说,就是×× 对吧?” “总之,就是××” 随意概括对方所说的话 6 03 别人向你**某种东西或请你吃饭时, 你不停地说“那个也很棒”“那里也很棒” 8 04 用“对了,我想说” “比起这些,我觉得”等语句 随意转变话题 10 05 一脸无聊地回答“哦,就那个啊” 12 06 用“但是”“其实是” 否定对方所说的话,或纠正对方所说的话 13 07 别人对你说一些他(她)认为有趣的事情时 回答“这种事情,大家都知道” 15 08 用“你说的其实应该是这样的” 纠正别人的话语 17 09 对方明明无意责备, 却用“这是因为”“我的意思是”进行辩解 19 10 动不动就用“反正说到底”,说一些悲观的内容 20 11 对方刚要结束谈话时, 随声附和“哼,就这个啊” 22 12 疑惑不解地大声反问“什么?”“你说什么?” 23 13 只回应“嗯”“哦”“有空再说”, 不做进一步的回答 24 14 “ 是这样吗?”“果真如此吗?” 只表示怀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26 15 简单生硬地回答“没什么!” 28 16 生硬地说“你是这样想的啊” 29 17 根本不回答 31 18 别人找自己倾诉烦恼, 用“这种事情很常见”安慰对方 33 19 别人找自己倾诉烦恼, 用“你可以这样做”忠告对方 35 20 面对别人的烦恼, 得意地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我也遇到过那样的事情,我是这样解决的” 36 21 面对别人的烦恼, 回答“你只要改变心态就好” 38 22 “ 我曾经做过这个” “我的性格是这样的” 总之,对话中频繁出现“我” 39 23 与别人交谈时,总是说自己如何如何 39 24 对自己的情况只字不提 也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41 25 交谈时,故意说许多难懂的词汇或专业术语 42 26 针对对方所说的话,添加客观性的解说 44 27 向对方提意见时, 说“我虽然不介意,但大家有意见” 45 28 向对方提意见或拒**方时, 不停地找借口、做解释 47 29 给别人下定义“你就是×× 类型的人” 49 30 “ ×× 就是这个意思,对吧?” 动不动就让对方赞同 51 31 “ 放松,别紧张!”“加油!” 52 32 在别人面前说 “我很喜欢××”“我和朋友……” 53 33 评价人与人的关系时,这样表达: “对于你来说,不合适” “对于你来说,很合适” 55 34 用“×× 这方面还不错”的方式夸奖别人 57 35 同样的话跟同一个人说好几遍 59 36 “ 这些话,我以前听你说过” 61 37 与别人商量、讨论之后,再问另一个人 “我和×× 也商量过了,你的观点是?” 62 38 听别人说话时,双臂抱在胸前, 听别人说话时,皱眉头 64 39 自己说话或听别人说话时 无缘无故地浮现笑容 65 40 几个人聚在一起, 压低声音或兴高采烈地交谈 66 41 应该说的话不及时说 67 第2章长辈、上司面对晚辈、属下 42 “ ×× 做得很好” 当着属下或孩子的面,夸奖别的属下或孩子 73 43 “ 你好好努力的话,也能像×× 一样” “你应该好好向×× 学习” 75 44 先说一句“我是为了你好,才这么说”, 然后责备对方 77 45 当着众人的面,训斥某人 78 46 随意下定论“你没有××” 79 47 不假思索地随口说“这件事你办不成” 79 48 “ 你令我很失望!” 81 49 “ 你能帮我把这个做一下,我会非常高兴” 吩咐属下做事时,表现得过于殷勤 82 50 生硬地吩咐属下 “赶快把这个做好” 82 51 “ 我跟你说过了” “要我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 84 52 以成熟的口吻说“你还是太年轻” 85 53 没仔细听,就立刻回答“好的,好的” 86 54 不表扬别人 87 55 不批评别人 88 56 通过对方的同事、下属,传达自己的指示 89 57 无视中层的管理人员,直接命令下属的下属 89 第3章晚辈、下属面对长辈、上司 58 当上司催促工作时,回答 “我知道”“我刚才正要做” 93 59 上司说话之后立刻反驳 95 60 用“真不错”“干得好”等话语,夸奖上司 96 61 “ 如果你非要这么说,就这么办” “好吧,就听你的” 98 62 “ 哎?”“什么嘛!”“知道了,知道了!” 99 63 上司刚布置完工作任务, 立刻拒绝:“这怎么可能做得完!”“我做不完!” 100 64 向上司提建议:“大家都很劳累” “我虽然不觉得什么,但大家很累” “您*好别和大家说这种话” 101 65 早上见面,不问候上司, 不向上司进行工作汇报 103 66 用更上层的上司的话当盾牌: “主管是这么说的”“领导是这么说的” 104 67 “ 辛苦、辛苦”“您真是努力啊” “您来得真好” “我赞成”“你”“我知道了”“不好意思” 105 68 和上司说话时,不使用敬语、礼貌语 108 69 把敬语和自谦语弄混淆 109 第4章夫妻、家人之间 70 “ 我也非常劳累” “我也很忙啊” 115 71 “ 反正跟你说了也没用” “反正你就是这种人” 116 72 责备对方 “你一直以来就是这样!” “你偶尔做一下××,难道不可以吗?” 117 73 突然之间命令伴侣 “快去做×× !”“把×× 办好!” 119 74 “ 按道理,你应该××” 121 75 把自己的家人和别人做比较, “如果是×× 先生”“如果是我的爸爸(妈妈)” “如果是×× 的孩子” 122 76 回答一句“以后再说”, 然后不听对方说话 123 77 一边做别的事情,一边听对方说话, 听对方说话时,不看对方的脸 124 78 以放弃的口吻说 “你这个人,无可救药” “你这个孩子,无可救药” 126 79 不夸奖对方 128 80 不向家人表示感谢 129 81 不向家人表示关心、慰问 130 82 不和家人说“生日快乐” 131 83 不对家人说“喜欢” 132 解说 13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