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

  • 作者:梁建章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7521754865
  •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 页数:432
  • 定价:¥7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顺应当今社会热点:人口问题,人口创新、人口与经济、**创新能力、教育等问题的关系。本书将详细分析人口如何影响创新力,而科技创新能力又将决定**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能力。本书的基本的框架可以用以下的模型来描述: 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内部交流量 外部交流量)==>创新力==>**竞争力 本书详细分析人口规模效应,分析老龄化如何影响整个社会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讨论城市化对于创新的影响。人口聚集的大城市会如何影响创新力?对吸引创新型人才会有多大优势? 通过这个框架模型,解答中国经济现状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提出未来针对中国的人口政策预测和建议,其中包括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
    文章节选

    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怎么会如此执着地研究人口经济学?这还是要从2007年说起。当时,携程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37岁的我决定辞去CEO的工作,重回校园,追求学术生涯的发展。*后,我花了4年时间,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硅谷当时正是全球创新创业的**,很自然地,创新和创业成为我的研究主题。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的创业活力和这个**的人口年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越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创业和创新的活力就越弱。随后,我的相关论文发表在经济学**学术期刊《政治经济学杂志》上。这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但是很可惜,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充分,尤其关于中国、人口和创新的关系,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个非常需要补充的领域,所以,我开始��究中国的人口数据。我很惊讶地发现,虽然当时中国的人口结构还相对年轻,但是生育率已经远低于更替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那时的中国还在实行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1年博士毕业后,我在北京大学担任研究教授,认识了很多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发现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的认知,有各自的盲区。很多经济学家虽然明白人口萎缩的危害,但是并不清楚人口数据;很多人口学家虽然知道中国的人口数据,但是并不认为人口萎缩是个坏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政策在当时是一个敏感话题,缺少深入的对话和讨论。所以我决定尽我所能,来传播我的人口观点和政策建议,推动我国生育政策的早日改变。 我之所以相信自己对人口政策的推动能够起到独特作用,是因为我作为经济学家的学术训练以及研究领域,和以前的经济学家不同。以前的人口经济学家往往只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来讨论人口对经济的影响。而我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对经济更为关键和重大的影响,是对创新力的影响。当中国经济进入创新经济阶段,发展是否能够高速和持续发展,在全球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创新力是根本。但是人口萎缩和老龄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隐患。不过,由于这还是一个前沿学术领域,人口和创新在中国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我觉得我有责任从人口创新的角度,为推动人口政策的改革提供独特视角。 2012年,我和北大社会学系的李建新教授共同出版了《中国人太多了吗?》,这是中国**本批评一孩胎化政策的书,在我和其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让计划生育的讨论,从禁区走到了公共领域。在后来的几年中,我和黄文政就中国人口问题公开发表了上百篇文章,也合作写了《人口创新力》以及《中国梦呼唤中国孩》。除了书,我也透过其他传播渠道,持续地在公共领域讨论人口政策议题,同时向大众普及人口经济学。我做了纪录片、人口经济学的音频课程,参加了很多内部和公开的讨论,也帮助起草了有关人口政策的提案和内参。2021年,我牵头组建公益性机构“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简称育娲人口),其汇集了中国人口和经济学家,致力于人口和相关公共政策研究。
    目录
    目录 作者简介 2 致 谢 4 序 5 导论 17 **篇 人口和创新 24 第1章 创新理论 24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4 创新的定义和类型 26 创新力的模型 28 创新力和开放网络 32 政府如何促进创新 35 创新和人口 38 创新的四个人口效应 43 第2章 人口数量和规模效应 45 各行各业的规模效应 45 大国企业的优势 47 中国企业的规模优势 51 创新政策和人口规模的关系 52 **创新力比较 55 大国的隐患和小国的机会 64 第3章 人口能力和老龄化效应 71 教育和创新力 71 年龄和创新 76 创业、老龄化与阻挡效应 82 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90 第4章 内部交流和聚集效应 92 内部交流和创新力 92 人口聚集效应 93 城市规模和拥堵问题 96 第5章 国际交流和流动效应 33 历史上的国际交流和创新 108 国际交流如何促进创新力 109 国际交流的形式 111 人员交流和流动效应 113 中国的对外开放策略 120 第二篇 人口和经济 122 第6章 人口对经济的其他影响 122 低生育率与养老 122 低生育率能减少失业吗 125 人口结构变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131 人口和贫富差距 140 第7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 148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149 清洁能源 154 世界粮食生产 157 水会变得稀缺吗 160 人口与环境 161 第8章 人口的历史和趋势 165 现代化和人口增长的规律 165 对各国的人口预测 172 文化、宗教与生育率 177 老龄化趋势 180 城市化趋势 182 中国人口的危机 184 第9章 全球移民和留学概况 189 全球移民概况 189 全球留学概况 195 中国出国留学概况 200 移民对经济的影响 205 移民政策和人才的战争 209 中国的移民政策 214 第三篇 人口和国际竞争 216 第10章 日本 219 日本经济的老龄化 219 日本企业的老龄化 229 日本社会的老龄化 231 第11章 欧洲 236 昔日的创新** 236 欧洲其他** 242 俄罗斯属于欧洲吗 243 创新前景和生育率 243 欧洲的政策选择 249 第12章 美国 252 美国的创新史 252 美国的人口优势 257 中美科技竞赛 264 美国和中国的政策选择 268 第13章 印度 270 印度的创新力和经济预测 270 印度经济发展的隐患 279 人口和经济前景展望 283 各国创新力竞争的总结: 287 第四篇 中国的经济和人口形势 290 第14章 中国创新力和经济展望 290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力的民族 290 人口众多是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势 293 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持续性 298 中国经济的*大风险是恶化的人口形势 305 第15章 中国人口历史 313 中国古代的人口历史 313 古代的人口政策 317 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变迁 318 中国新中国的人口 320 人口结构变化 325 性别比变化 325 年龄结构变化 326 第16章 中国生育成本 330 估算中国的生育成本 330 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338 生育成本的国际比较 340 中国生育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342 第17章 中国人口预测 345 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345 三种生育政策的假设下的人口预测 350 中国与美国和印度的出生人口比较 352 总人口预测 353 人口结构预测 359 第五篇 中国人口创新战略 364 第18章 生育政策和财税补贴 367 生育政策的变迁 367 生育补贴形式 373 中**庭财税补贴的建议 375 第19章 中国房价和城市化策略 381 中国高房价的成因 381 人口流动和贫富差距 386 如何解决大城市病 388 严控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后果 391 政策建议:生育购房补贴 393 第20章 教育如何减负提效 396 教育如何促进创新力和人口 396 教育系统的效率黑洞 397 教育内卷和生育率 403 缩短学制和教育改革 407 教育改革必须知难而上 415 第21章 中国的对外开放策略 417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417 入境旅游大有潜力 425 如何应对美国的脱钩策略 429 第22章 生育减负和女性平权 432 女性职业发展和生育率之间的关系 432 日托服务 434 外劳保姆 437 育产假 438 推广灵活办公模式 440 保障未婚女性的生育福利 440 辅助生育的技术 443 女性平权的观念问题 445 第23章 中国人口战略和政策 448 中国的生育率将是世界*低? 448 鼓励生育的具体政策建议 450 鼓励生育的质疑 457 重塑生育文化 462 附录 466 提倡敬**后 466 女随母姓 472 后记 创新和传承——生命意义的思考 476 参考文献 48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