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 作者:黄晓华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2714943
  • 出版日期:2023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1895-1917年的中国小说创作为考察对象,不仅逻辑严谨地构建认同模式的理论模型,从“立人”命题的三个层面把握认同维度、认同向度与认同强度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且深入系统地分析近代小说认同模式的特征,力图准确把握其在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理论建构与方法演练融为一体,为叙事理论研究、近代小说研究以及小说批评等领域提供了参考。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意义 **章 “立人”命题与小说认同模式的建构 **节 “立人”命题的展开与认同模式的理论架构 一 认同维度:“立什么人” 二 认同向度:“如何立人” 三 认同强度:“能否立人” 第二节 “立人”命题的嬗变与认同模式的历史演化 一 传统—阐释型认同模式 二 现代一协商型认同模式 三 后现代一错位型认同模式 第二章 近代社会认同分化与传统小说认同模式的解体 **节 情境裂变与近代小说认同困境的发生 一 时局变化与认同取向的分裂 二 观念冲突与话语权威的解体 第二节 作者增加与近代小说认同维度的分化 一 近代小说作者的代际嬗递与时代聚焦的嬗变 二 近代小说作者的价值分化与修辞目的的深化 第三节 读者扩容与近代小说认同向度的翻转 一 流通区域扩大与语言载体的选择 二 读者素质提升与修辞策略的调整 第三章 认同维度的质变与近代小说修辞目的的深化 **节 中外小说与近代小说认同维度的确立 一 传统小说的反面对照 二 翻译小说的正面示范 第二节 鼓民力与近代经济主体的理性彰显 一 强身体 二 崇实学 �� 兴实业 四 明** 第三节 新民德与近代政治主体的伦理重构 一 从忠君到爱国 二 从利已到利群 三 从专制到自由 第四节 正民趣与近代文化主体的审美重塑 一 目的的问题化 二 原型的生活化 三 事件的新闻化 第四章 认同向度的翻转与近代小说修辞策略的展开 **节 近代小说传播机制与认同向度的翻转 一 报刊发行与读者阅读需求的彰显 二 稿酬制度与作者市场意识的强化 第二节 有新益:理性协商与近代逻辑思维模式的建构 一 凸显知识的有效性 二 强化逻辑的严密性 三 提升读者的参与度 第三节 有新情:情感协商与近代政治体验方式的生成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