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牛津通识读本·历史II(中英双语 通识普及读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牛津通识读本·历史II(中英双语 通识普及读本)

  • 作者:特雷弗·布赖斯 等 著,赵娜 等 著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ISBN:9787544794893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9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牛津通识读本·历史II”围绕古代文明交融的主题,遴选了五种牛津通识读本,其中包括:古代四大文明之一的两河流域文明——《巴比伦尼亚》,亚历山大大帝通过征战开拓而传播开来的希腊文明——《希腊化时代》,人类早期的共和制政体尝试——《罗马共和国》,文明交汇与碰撞的——《拜占庭》,地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君主制帝国——《神圣罗马帝国》。通过这样的主题式阅读,广大读者可以从历史中了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进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下世界文明碰撞的困境。
    文章节选
    导 言
    巴比伦是古代世界伟大的城市之一。和罗马一样,巴比伦这个名字会让人联想到权力、财富、辉煌—以及堕落。这两个名字在《圣经》中紧密相关—在《启示录》中,罗马被称为“巴比伦大淫妇”—因此,这两座城市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在巴比伦土崩瓦解后的漫长岁月里,这座城市暴虐与放荡的形象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中,甚至日益根深蒂固。通过解读泥石板上的巴比伦文字,研查这座城市的考古遗迹,复原巴比伦的历史与文明,我们将发现巴比伦在《圣经》中的形象在很多方面如何得到了改善。通过这两方面的资料,我们了解到,巴比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建立之前将近两千年。在人类历史上所有长时间持续居住的城市定居点当中,巴比伦成为文化大放异彩、知识蓬勃发展的古代文明的**之一,深远地影响了同时代其他古代近东地区的城市,在众多方面对古典时代的宗教、科学以及文学传统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接下来的内容介绍的不只是巴比伦,还包括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彼此交汇的区域,从现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向南延伸,穿过南部**的沼泽, 一直到波斯湾。巴比伦就位于巴格达西南的幼发拉底河畔。公元前3千纪,即我们所说的青铜时代早期,巴比伦还只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出现的众多城邦之一。大约在公元前3千纪中期, 这座后来在《圣经》中臭名昭著的城市刚刚出现,只是一座小村落,而此时,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一些城邦已经建立了几百年之久,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苏美尔文明。我们现在称之为苏美尔的区域,大约是在公元前3千纪初期崭露头角的(当时居住在那里的人把这片土地叫作“文明的君主之地”)。它是近东地区个主要的、有组织的城市聚居区,现在被公认为“文明的 摇篮”。
    关于苏美尔人的起源,现在学术界依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他们是在公元前4 千纪末期迁移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还有人认为他们是由原来就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土著人进化而来的。无论是哪种情况,苏美尔人都拥有高度的实践和组织能力, 这些能力帮助他们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恶劣的自然环境,帮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兴旺繁荣。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区域是平坦而干旱的土地,其中大部分地区是沙漠。这里的降水量微乎其微,甚至经常终年不雨,无法滋润这片土地。干旱问题曾经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苏美尔人勇敢地面对干旱问题,成功克服了这一困难。他们修建运河,将其连接成庞大的网络,组成了复杂的灌溉系统。这是苏美尔人杰出的实践成就之一。在苏美尔人的所有成就中,正是由于这一壮举,他们才将一个极不适合人类发展的地区改造成繁荣而先进的文明的家园。苏美尔人的城邦时代在历史上被称为“早王朝时期”,其历史可以追溯至约公元前2900年到公元前2334 年之间,这是一个物质极为繁荣的时期,主要归功于苏美尔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有效开发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广泛贸易活动。(当时贸易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在这一地区几乎没有诸如木材和金属之类的自然资源。)这个时期,苏美尔人在艺术领域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一点从乌尔的王室墓穴中出土的苏美尔艺术家和工匠们制作的**艺术品便可见一斑。
    随着一个新政权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偏北地区的崛起,早王朝时期结束了。在整个苏美尔时期,或者保守一点说,在苏美尔时期的绝大部分岁月里,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还居住着另外一个民族,他们是闪米特人的后裔。这个民族的名字来源于诺亚的儿子闪(Shem),而“闪米特”( Semite,形容词是Semitic)是公元18世纪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用来指亚洲西部几个重要的族群,包括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南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以及阿拉伯人。这几个族群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有某些显著的相似之处。公元前2334年左右,一个叫作萨尔贡的闪米特首领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偏北方的阿卡德城(具体地点不详)建立了一个统治王朝,确立了近东地区历史上个王国。这个王国的名字叫作阿卡德王国。在鼎盛时期,这个王国的统治范围拓展到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北至库尔德斯坦,东抵扎格罗斯山脉,西达安纳托利亚东南部(不过,阿卡德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所有这些区域施行直接有效的控制,我们并不确定)。
    诸多因素导致阿卡德王国在约公元前2193年衰落。随后短短百年之内,另外一个帝国崛起。这个帝国以美索不达米亚南端的乌尔城为根基发展而来,由乌尔—纳姆在约公元前2112 年建立,被称为乌尔第三王朝。其统治范围包含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还包括底格里斯河东部很多臣服的领土。但是,乌尔第三王朝的寿命比之前的阿卡德王国还要短一些。约公元前2004 年,它被来自伊朗西部的埃兰入侵者征服。
    巴比伦在青铜时代早期的传奇中没有扮演什么重要角色。实际上,有关它的书面记载一直到约公元前2200年阿卡德王国统治时期才出现。那时的巴比伦城至少有两座庙宇。接下来,它成为乌尔第三王朝的一个**行政**。但是,此时距巴比伦真正崛起为一座重要城市,还有约莫150年。公元前1880年左右,一个叫作苏穆—拉—埃尔的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王朝。在这个王朝第五任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也称Hammurapi)统治时期,巴比伦成为近东地区一个重要王国的**。在这座城市漫长的历史上,这还是次。
    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讲述汉谟拉比的统治(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巴比伦”和“巴比伦尼亚”这两个名字。在阿卡德时期,巴比伦叫作“巴比— 伊利姆”(Bāb-ilim),意思是“神之门”。巴比伦在苏美尔语中的名字“卡—丁基拉”(Ka-dingirra)也是同样的含义。我们已无从得知哪一个名字出现得更早,但是阿卡德时期的名字“巴比—伊利姆”在古代历史上被广泛认可。“巴比伦”这个希腊语名字就来源于此。而在希伯来语中,这个城市被称为“巴别”(Bābel)。
    显而易见,“巴比伦尼亚”这个名称来源于“巴比伦”,它并不是一个久已有之的名字。现代学者用这个词来指代自巴比伦城**占据重要地位起,尤其是自汉谟拉比统治起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然而,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只有从青铜时代晚期的加喜特王朝统治时期开始,这片区域才能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因为只有从那时起,这个名字才成为地缘政治学上一个连贯的单元,而且在之后的古代历史中也基本如此。甚至到后来,在亚述、波斯和罗马等外来势力统治这片区域时,人们也沿用了“巴比伦尼亚”这个名字。然而,汉谟拉比王朝,或者更具体地说汉谟拉比本人统治时期,才是我们这本书关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即“巴比伦尼亚”历史之旅的便捷起点。
    如前所述,本书历史之旅的起点是汉谟拉比统治的古巴比伦王国。第二站是历史上第二个伟大的巴比伦王国,由加喜特人统治。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寂寂无闻后,作为新巴比伦帝国的国都,巴比伦璀璨的光芒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耀眼。此时,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公元前562)成为近东地区权力的国王。接下来,我们将先后来到波斯人和马其顿人统治时期,后者的统治以公元前323 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的死亡而告终。在随后的希腊化时期,巴比伦尼亚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我们历史之旅的终点是罗马帝国时期。这时的巴比伦城几乎已成为荒无人烟的废墟。公元2 世纪早期,罗马皇帝图拉真来到这里凭吊亚历山大大帝,展现在他眼前的巴比伦城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目录
    《巴比伦尼亚》 《希腊化时代》 《罗马共和国》 《拜占庭》 《神圣罗马帝国》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