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药学导论(第5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药学导论(第5版)

  • 作者:毕开顺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348621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212
  • 定价:¥5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是我国历史*悠久、影响力*广、发行量*大的药学类专业高等教育教材,为我国药学类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广泛调研第八轮教材编写及使用建议的基础上,本次修订拟根据药学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中国药典》等对本轮教材进行更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新药研发能力。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了顺应“互联网 教育”需求和我社数字资源的积累,本次修订将同步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
    目录
    **章 绪论/ 1 **节 **萌芽/ 1 第二节 古代药学发展/ 2 一、 古代两河流域与古埃及药学发展 / 2 二、 古希腊与古罗马药学发展 / 3 三、 古印度与古代阿拉伯药学发展 / 4 四、 中国古代药学发展 / 5 第三节 近代药学发展/ 8 一、 近代药学相关学科的发展 / 8 二、 近代药学学科的形成 / 9 第四节 现代药学发展/10 一、 现代药学的概念 /10 二、 现代药学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13 三、 现代药学的发展特征 /15 四、 抗感染**的发展 /15 五、 非感染性疾病****的发展 /16 六、 生物技术**的发展 /17 第五节 药学发展趋势/18 一、 药学主攻的疾病方向 /18 二、 **的来源与研究发展 /19 三、 我国药学发展战略 /23 第二章 生药学/27 **节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27 一、 生药学的性质 /27 二、 生药学的任务 /27 第二节 生药的名称和分类/29 一、 生药的名称 /29 二、 生药的分类 /29 第三节 生药的化学成分/29 一、 概述 /29 二、 主要化学成分 /30 第四节 生药的标准/31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1 二、 局(部)颁标准 /31 三、 地方标准 /31 第五节 生药的鉴定/31 一、 原植(动)物基源鉴定 /32 二、 性状鉴定 /32 三、 显微鉴定 /32 四、 理化��定 /32 五、 生物检定 /32 六、 计算机辅助鉴定 /32 七、 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 /33 八、 指纹图谱鉴定 /33 第六节 生药的生产/33 一、 中药材产区适宜性规划 /33 二、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4 三、 生药的采收 /34 四、 生药的处理 /35 第七节 生药的商品流通/36 第八节 生药的应用/36 第九节 生药学的发展趋势/37 一、 生药鉴定向着超微层次和分子水平深入 /37 二、 更加科学地揭示影响生药品质的各种因素 /37 三、 生药有效成分的人工制造成为可能 /38 四、 药材道地性的本质被揭示 /38 五、 生药新资源开发基础更好 /38 六、 生药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日益深入 /38 第三章 天然**化学/39 **节 天然**化学的性质与任务/39 一、 天然**化学的性质 /39 二、 天然**化学的任务 /39 第二节 天然**化学在发扬祖国医药学中的作用/40 一、 探讨中药防病治病的药效物质基础 /40 二、 改进传统**剂型,提高临床** /40 三、 控制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 /41 四、 为中药的炮制提供科学依据 /41 五、 扩大**新资源 /41 六、 创制新药 /41 第三节 天然**的药效物质基础/42 第四节 天然**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43 一、 天然**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43 二、 天然**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44 第五节 天然**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方法/47 一、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7 二、 红外光谱 /48 三、 核磁共振 /48 四、 质谱 /49 五、 其他重要结构鉴定方法 /50 第六节 天然**化学的发展/50 一、 天然**化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51 二、 天然化合物结构改造的发展 /53 第四章 **化学/54 **节 **化学的性质和任务/54 一、 **化学的性质 /54 二、 **化学的任务 /54 三、 有机**的命名和常见的类型 /55 四、 **与**化学的发展 /56 第二节 **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60 一、 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 /60 二、 **理化性质对活性的影响 /60 三、 **结构中各官能团对活性的影响 /61 四、 **的电子密度分布对活性的影响 /62 五、 **的立体结构对活性的影响 /62 六、 **和受体的相互作用对活性的影响 /63 第三节 **代谢/63 一、 第Ⅰ相生物转化反应 /64 二、 第Ⅱ相生物转化反应 /65 三、 **代谢在**研究中的作用 /65 第四节 **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67 一、 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67 二、 先导化合物优化的一般方法 /71 第五章 药理学/77 **节 药理学的发展史/77 第二节 药理学的相关概念/78 一、 ** /78 二、 **、食物和毒物之间的关联 /78 三、 **药和非**药 /78 四、 药理学的分支学科 /79 五、 新药的开发与研究 /79 第三节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80 一、 **效应动力学 /80 二、 **代谢动力学 /84 第六章 药剂学/88 **节 药剂学的发展/88 一、 中国药剂学的发展 /88 二、 国外药剂学的发展 /89 三、 现代药剂学的发展 /89 第二节 药剂学的任务与分支学科/90 一、 药剂学的任务和内容 /90 二、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91 三、 药剂学在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92 第三节 **剂型/92 一、 **剂型的分类 /92 二、 **剂型与** /94 第四节 新型**递释系统/95 一、 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 /95 二、 经皮给药系统 /95 三、 黏膜给药系统 /96 四、 择时与定位给药系统 /96 五、 靶向给药系统 /96 六、 生物技术**给药系统 /97 第七章 **分析学/98 **节 **分析学的性质与任务/98 一、 **分析学的性质 /98 二、 **分析学的任务 /98 第二节 **分析学的主要内容/99 一、 药品标准 /99 二、 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100 三、 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101 四、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102 五、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104 第三节 **分析的新技术与新方法/105 一、 在体采样技术 /105 二、 分析技术 /105 三、 中药分析法 /108 第八章 生物技术制药/111 **节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111 一、 生物技术的基本含义与发展历程 /111 二、 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 /113 第二节 生物技术制药的主要技术/113 一、 基因工程 /113 二、 抗体工程 /115 三、 发酵工程 /115 四、 细胞工程 /117 五、 酶工程 /118 六、 生物催化 /120 第三节 生物**现状与发展前景/121 一、 生物**现状 /121 二、 生物**的发展前景 /122 第四节 生物技术在新药筛选中的应用/123 一、 人类基因组计划在新药筛选中的应用 /123 二、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新化合物实体 /125 第九章 药事管理学/129 **节 概述/129 一、 药事管理学概念与管理方法 /129 二、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概述 /130 三、 药事管理的机构与体制 /133 四、 药品管理的制度与政策 /134 第二节 药事管理学研究内容/137 一、 药品研究管理 /137 二、 药品生产管理 /139 三、 药品经营管理 /140 四、 药品使用管理 /141 五、 药品上市后监测管理 /142 六、 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 /143 七、 药品信息管理 /145 八、 药品知识产权保护 /147 第三节 药事管理的发展/149 一、 宏观环境对药事管理的影响 /149 二、 药事管理制度的发展 /150 第十章 中药学/152 **节 中药学的性质与任务/152 一、 中药学的性质 /152 二、 中药学的任务 /152 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 /152 一、 中药的产地 /153 二、 中药的采收 /153 三、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155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156 一、 炮制的目的 /156 二、 炮制的方法 /157 三、 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158 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160 一、 四气 /160 二、 五味 /161 三、 归经 /162 四、 升降浮沉 /162 五、 毒性 /163 第五节 中药的临床应用/164 一、 中药的功效 /164 二、 中药的配伍 /165 三、 中药的用药禁忌 /166 四、 中药的用药剂量 /167 五、 中药的用法 /167 第六节 中药现代化/169 一、 中药现代化的含义与目的 /169 二、 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169 三、 中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70 四、 中药现代化取得的成就与展望 /173 第十一章 药学统计学与药学信息学/175 **节 药学统计学与药学信息学的发展与任务/175 一、 药学统计学与药学信息学的发展 /175 二、 药学统计学与药学信息学的任务 /176 第二节 药学统计学与药学信息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76 一、 药学信息的获取 /176 二、 药学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177 三、 药学信息的表示 /178 四、 药学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178 五、 药学信息的利用 /178 第三节 统计估计和假设检验/180 一、 统计估计 /180 二、 假设检验 /180 第四节 回归分析/182 一、 基本原理 /182 二、 回归分析在**研究中的应用 /182 第五节 实验设计/183 一、 基本原理 /183 二、 实验设计的分类 /184 第六节 常用现代药学统计方法/185 一、 聚类分析 /185 二、 判别分析 /187 三、 主成分分析 /190 四、 人工神经网络 /191 第七节 真实世界数据、真实世界证据和真实世界研究/193 一、 概述 /193 二、 真实世界数据、真实世界证据与 真实世界研究的概念 /193 三、 真实世界研究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194 第八节 药学统计学与药学信息学应用/196 一、 利用药学信息技术促进创新**研究 /196 二、 药学统计学与药学信息学应用发展 /197 第十二章 高等药学教育与药学人才/199 **节 高等药学教育/199 一、 高等药学教育的组成 /199 二、 高等药学教育专业与课程体系介绍 /200 三、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方向 /202 第二节 药学人才/204 一、 药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205 二、 药学人才的能力结构 /205 三、 药学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207 第三节 药学人才的就业/208 一、 药学人才的就业方向 /208 二、 药学人才的就业现状 /208 三、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09 参考文献/21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