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春夏秋冬福满园
QQ咨询:
有路璐璐:

春夏秋冬福满园

  • 作者:谈正衡,小马过河出品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9670533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272
  • 定价:¥5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一寸山河一寸金,一方水土一方人。节气的故事里,收藏着乡村所有的喜怒哀乐,淳朴而闪耀,就如同谷物和农具在太阳下反光。 “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农耕的时间,就是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植物与天时、与大地的互动。二十四节气,是农时,是心情,更是一条文化的血脉。 《春夏秋冬福满园》,通过对二十四节气嬗移更迭以及应时民俗还有美食的描述,串起的是对永远逝去的田园牧歌的追忆。文字温暖,令人疼惜。
    文章节选
    后 记
    感怀乡野,时光荏苒
    敲完书稿*后一字,长吁一口气,走到午夜阳台上舒展一下腰背。半轮亏月,正升上幽暗的东方天空。
    看月形,再回想中秋过去的时日,恍然记起,今宵便是八月二十二,阳历月份则是九月,后面领着同样数字,并在 21:05 已交秋分。
    秋深星微,凉意侵肤,自打年龄染上风霜后,对农历是越发敏感了。
    生活在城市里,虽然日历无处不在,报纸、手机、电脑、电视里,每天都有提示,但季节变化、农事更迭的讯息,更多还是通过头顶星月的移位和朔望亏盈以及餐桌上蔬菜递换,而源源不断地获得。
    乘车出行的时候,注目乡野,春的雨,夏的风,秋的云,冬的雪……尤能感受季节携着时光荏苒离去。
    农历是记载感情的。就像对于前人而言,好日子都扎根在农历里一样,自二月二、三月三数下来,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天贶节、七月七乞巧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后为除夕三十晚高潮到来……世俗的节日,与月日代码竟然如此和谐重叠。
    是啊,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早已习惯了把自己的生活节拍与大自然的月圆月缺紧密协调起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循着一条文化血脉,当我们诵读着这样万世一传的节令口诀,分明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律动和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并让我们想起那些曾经有过的心灵的自由与收获的快乐。
    眼下,正是采菱季节。江南节气,旧时衣容,李白写过一首《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采菱女真的坐在水塘中晃悠悠小盆里唱过歌谣吗?草掩吴宫绣衣远,但是,确有太多腰肢款款的女子,操着清亮的吴侬软语,在江南清澈的流水里渍麻、浣衣。旁边石板小拱桥上,走过扛锄的白发老翁。
    点点碎阳,袅袅炊烟。传统文化元素,始终是个人情感的根基,伴随着祖祖辈辈农耕群体,还有那些童稚清贞的容貌,由远古走来,直至现在。
    从白露到霜降,从小雪到大寒;
    大事小事**去,春夏秋冬又一年。
    面对一个个迎面走向我们、又离我们而去的春华秋实的节令,唤醒对田园牧歌的眷恋,讲一讲关于天时、关于大地的故事,就成为很重要的事—我们已失去了太多的旧时景观,尤其是失去了太多独具中国农耕底蕴的文化记忆。
    对于我来说,乡野田园不仅是精神的停泊地,更是灵魂的皈依处。月升月落,寒来暑往,伴着草木枯荣轮转,那些分别叫作雨水、惊蛰、春分、小满、芒种和白露、寒露的节气,一直关照着我,以啼鸟的声音在午夜的窗外小声地叫喊,就像亲人一样呼唤我回到童年家中……我常常被这种声音弄得魂不守舍,我必须写出它们!
    现在,我终于写出来了,就呈现在这里。
    目录
    目录 春雨惊春 清谷天 立 春 春日春风动 春江春水流 ................... 3 雨 水 春雨细 晓风微 廿四节气划分明 ................... 13 惊 蛰 虫出没 风软轻 赊得春归好耕耘 ................... 23 春 分 桃杏正开 游丝飞絮皆轻盈 .................. 31 清 明 水气清 菜花黄 又见一年柳如烟 ................... 41 谷 雨 泥新燕巢 绿色冉冉遍天涯 ................... 53 夏满芒夏 暑相连 立 夏 三鲜舒院落 槐柳荫浓春去也 ................... 67 小 满 长日悠悠 麦穗初黄啼晚莺 ................... 79 芒 种 星夜看流萤 正好暗香染衣 ................... 89 夏 至 日长蝉已鸣 湿热江南梅雨中 ................... 99 小 暑 红裳翠盖临暑气 开轩乘夕凉 ................. 111 大 暑 背汗湿如泼 赤日炎蒸水落痕 ................. 123 秋处露秋 寒霜降 立 秋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 133 处 暑 锦云织 更世事 指影看河灯 ................... 143 白 露 清风吹枕席 今宵寒较昨宵多 ................... 155 秋 分 冰轮巡天际 应知今夕是何夕 ................... 167 寒 露 今夜露凝寒 素衣莫起风尘叹 .................. 175 霜 降 持螯天地肃 愿君多珍重 ................... 185 冬雪雪冬 小大寒 立 冬 一叶叶 一声声 一雨一重衣 ................... 197 小 雪 气射光影透 江南寒色未曾偏 ................... 207 大 雪 铅云积 远树稀 风吹旷宇鸟影稀 ................... 215 冬 至 临窗数九 一夜冬花入梦萦 ................... 223 小 寒 野兴疏 冬寥落 炉前沉醉酒一壶 ................... 237 大 寒 瑞景已兆来年足 总难忘 歌不歇 ................... 247 后 记 感怀乡野,时光荏苒 .................. 25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