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万钢 前言张华 第1章制冷和热泵技术与碳中和001 1.1概述001 1.2制冷和热泵领域碳排放及发展趋势004 1.3制冷领域有关的国际公约和**政策010 1.4低碳技术和未来能源发展趋势011 1.5冷热量制取技术原理和方法013 1.6制冷、空调、热泵的区别和联系019 1.7我国制冷行业的发展与节能减排020 1.8制冷和热泵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021 第2章低碳环保制冷和热泵工质025 2.1制冷和热泵工质概况025 2.2制冷和热泵工质性质030 2.3制冷和热泵工质碳排放分析035 2.4国际公约对制冷和热泵工质的替代的影响038 2.5制冷和热泵工质的回收与销毁管理041 2.6制冷和热泵工质的替代与低碳发展043 第3章绿色低碳空调系统和智慧运行调节046 3.1建筑空调系统碳排放量及减碳潜力046 3.2建筑冷热量需求特点与空调系统低碳发展总体路线048 3.3住宅建筑空调系统低碳发展路径049 3.4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低碳发展路径055 3.5工业建筑空调系���低碳发展路径057 3.6城市与工业园区冷热供应系统的低碳发展路径063 3.7建筑空调系统低碳技术对碳中和的预期贡献069 3.8总结071 第4章热泵技术与装备074 4.1热泵与碳中和074 4.2热泵技术与热源的选型匹配079 4.3热泵与储热技术耦合088 4.4压缩式热泵装备及应用案例096 4.5吸收式热泵装备及应用案例099 4.6吸附式热泵装备及应用案例102 4.7热泵低碳技术发展路线103 第5章冷链低碳技术及系统110 5.1冷链物流现状与碳排放分析110 5.2冷链低碳技术113 5.3物流冷库与冷链物流**低碳技术应用分析121 5.4肉类联合加工厂低碳技术应用分析123 5.5冷链低碳发展技术方向128 第6章数据**冷却与综合能源利用132 6.1数据**发展的基本情况132 6.2数据****冷却技术与装备135 6.3数据**冷却系统综合能源利用150 6.4数据**低碳冷却技术展望151 第7章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与装备154 7.1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与碳中和154 7.2储能电池及电池热管理159 7.3新能源汽车空调低温热泵系统163 7.4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装备168 7.5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低碳发展175 第8章干燥供热变革技术及系统179 8.1干燥行业供热技术现状179 8.2农产品热泵干燥的应用181 8.3工业热泵干燥的应用194 8.4污泥热泵干燥的应用200 8.5热泵干燥技术发展展望201 第9章“双碳”背景下制冷和热泵变革技术的发展204 9.1“双碳”背景下我国的制冷和热泵低碳技术204 9.2制冷和热泵工质向低全球变暖潜能值化方向发展206 9.3供热从燃料制热向热泵制热化方向发展208 9.4冷热量制取技术向适应全面电气化方向发展209 9.5制冷制热产品向绿色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