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8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卡洛林斯卡医院的心外科医生Ake Senning给三度房室阻滞伴反复晕厥的患者Arne Larsson植人了世界**例埋藏式VOO人工心脏起搏器,迄今这项**技术临床应用已整整50年。50年来,起搏器经历了V00(**代)、VVI(第二代)、DDD(第三代生理性起搏),当今已进入第四代自动化起搏器的时代。
**代V00起搏器只有固定频率的起搏功能,当时就连基本的感知功能都不具备,因此起搏器从制造车间组装后到植人人体都持续发放固定频率的起搏脉冲。植人体内后,不论患者的自主心律如何,也不管患者自主心律是否出现,起搏器总以固定的问期发放起搏脉冲,显然,起搏心律与患者的自主心律将形成并行节律。而并行心律可能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就是在心室水平发生竞争性心律失常.严重时发生致命性室颤和室速引发患者猝死。这一阶段有人将起搏器看成心脏的另一个新主宰者。当“一山存在二虎”时,两个主宰者之间的竞争性心律失常将不可避免。这一阶段人们为之冠名“人工心脏起搏器”十分贴切而名符其实。
为减少竞争性心律失常,起搏器随后增加了感知功能,有感知功能的V00起搏器即为第二代的VVI型起搏器(按需型起搏器)。此时的起搏器是心脏真正的朋友,是只帮忙不惹事的朋友。当人体的心律(率)需要时,它能及时发放起搏脉冲,不需要时,则静态观察,按兵不动,大大提高了起搏器**的**性。
第三代心脏起搏器称为生理性起搏器,相继增加了变时性功能(又称频率应答功能),出现了双腔DDD起搏器,其**心动过缓的同时,保持了房室的同步性。
第四代人工心脏起搏器就是当今的自动化起搏器,其工作的各项参数能自动调整,起搏器随时根据患者不断变化的心律而调整起搏器的*佳工作参数,使患者不经随访就能获得*佳的血流动力学治**果。
50年过去了,现代起搏器的功能已非昔比,甚至发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就**的适应证而论,已从**缓慢性心律失常发展到**快速性心律失常、神经介导性晕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等。就电极导线的植入部位而言.已从单腔、双腔起搏器发展到三腔甚至四腔起搏器。就功能而言,起搏器的诊断功能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例如起搏器的动态心电图功能,其不仅能随时滚动记录*近24小时的心律(率)图,而且监测着整个随访期的心律(率),当患者两次随访间隔时间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起搏器能将这一时间段的全部心律(率)及心律失常的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制成各种表格、饼式、柱状统计图形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