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计算机网络 第3版  蔡开裕 陈颖文 蔡志平 周寰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计算机网络 第3版 蔡开裕 陈颖文 蔡志平 周寰

  • 作者:蔡开裕 陈颖文 蔡志平 周寰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749929
  • 出版日期:2024年06月01日
  • 页数:460
  • 定价:¥7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全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相关协议、关键技术、网络应用、网络**、网络新技术。在内容组织上,注重原理与实例并举,并力求反映网络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1.1.1 直连网络 1 1.1.2 交换网络 2 1.1.3 互联网络 3 1.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3 1.2.1 信息访问 4 1.2.2 电子商务 5 1.2.3 社交网 5 1.2.4 物联网 6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6 1.3.1 个域网 6 1.3.2 局域网 7 1.3.3 城域网 8 1.3.4 广域网 9 1.3.5 互联网 10 1.4 网络体系结构 11 1.4.1 分层模型 11 1.4.2 网络协议 12 1.4.3 网络服务 14 1.5 网络参考模型 15 1.5.1 ISO/OSI参考模型 15 1.5.2 TCP/IP参考模型 18 1.5.3 两者的比较 20 1.6 标准化组织 20 1.6.1 标准化委员会 20 1.6.2 论坛 21 1.7 互联网标准和管理机构 22 1.7.1 RFC成熟等级 23 1.7.2 RFC需求等级 24 1.7.3 互联网管理机构 24 1.8 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26 1.8.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6 1.8.2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27 1.8.3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29 习题 31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32 2.1 引言 32 2.1.1 信息与数据 32 2.1.2 信号 33 2.1.3 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34 2.1.4 数据传输方式 35 2.2 数据通信基础理论 38 2.2.1 周期信号 39 2.2.2 信号频谱与带宽 40 2.2.3 信号带宽与数据率的关系 43 2.2.4 信道的截止频率与带宽 45 2.2.5 信道容量 45 2.3 传输介质 48 2.3.1 双绞线 48 2.3.2 同轴电缆 49 2.3.3 光纤 50 2.3.4 无线传输介质 53 2.4 编码与调制 57 2.4.1 数字–数字编码 57 2.4.2 模拟–数字编码 59 2.4.3 数字–模拟调制 61 2.4.4 模拟–模拟调制 64 2.5 多路复用 65 2.5.1 频分多路复用 66 2.5.2 波分多路复用 66 2.5.3 时分多路复用 67 2.5.4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74 2.5.5 码分多路复用 75 2.6 扩频 77 2.6.1 跳频扩频 77 2.6.2 直接序列扩频 78 2.7 接入网 79 2.7.1 电话调制解调器 80 2.7.2 ADSL调制解调器 81 2.7.3 电缆调制解调器 83 2.7.4 FTTH 83 2.7.5 4G 85 2.7.6 5G 88 2.7.7 DTE和DCE 92 2.8 小结 92 习题 93 第3章 分组交换网 95 3.1 帧定界 95 3.1.1 字符填充帧定界法 95 3.1.2 比特填充帧定界法 96 3.2 检错编码 96 3.2.1 CRC 97 3.2.2 校验和 100 3.3 可靠传输协议 101 3.3.1 停–等协议 101 3.3.2 后退N 帧协议 103 3.3.3 选择重传协议 105 3.4 HDLC协议 108 3.4.1 帧格式 108 3.4.2 控制字段 109 3.5 PPP 111 3.5.1 PPP的组成 111 3.5.2 PPP的工作过程 111 3.5.3 PPP帧格式 112 3.5.4 PPP认证 113 3.5.5 PPPoE 113 3.6 交换 114 3.6.1 电路交换 114 3.6.2 报文交换 115 3.6.3 分组交换 115 3.7 虚电路和数据报 116 3.7.1 虚电路 117 3.7.2 数据报 120 3.7.3 虚电路和数据报的比较 121 3.8 分组交换网性能 122 3.8.1 时延 122 3.8.2 丢包率 123 3.8.3 带宽与吞吐量 124 3.8.4 带宽与带宽乘积 124 3.9 小结 125 习题 125 第4章 直连网络 127 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127 4.2 以太网 128 4.2.1 CSMA/CD协议 128 4.2.2 帧格式 133 4.2.3 以太网地址 134 4.2.4 物理层标准 135 4.2.5 帧封装 136 4.2.6 运行参数 137 4.2.7 组网方式 138 4.3 快速以太网 138 4.3.1 参考模型 139 4.3.2 物理层标准 139 4.3.3 运行参数 140 4.3.4 自动协商 140 4.3.5 组网方式 141 4.4 千兆以太网 142 4.4.1 参考模型 142 4.4.2 物理层标准 142 4.4.3 运行参数 144 4.4.4 载波扩展和帧突发 144 4.5 万兆以太网 145 4.5.1 物理层标准 145 4.5.2 运行参数 146 4.6 40G/100G以太网 147 4.6.1 物理层标准 147 4.6.2 功能特性 148 4.7 无线局域网 148 4.7.1 IEEE 802.11体系结构 148 4.7.2 802.11协议栈 149 4.7.3 802.11 MAC层 150 4.7.4 802.11帧格式 157 4.7.5 802.11物理层 159 4.7.6 802.11中的**特性 160 4.7.7 802.11** 160 4.8 网桥与局域网交换机 161 4.8.1 透明网桥 161 4.8.2 生成树协议 162 4.8.3 虚拟局域网 167 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