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星分牛斗1,疆连淮海2,扬州万井3提封4。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5东风。豪俊气如虹6。曳7照春金紫8,飞盖9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10挂斗,月观11横空。纹锦制帆12,明珠溅雨13,宁论爵马鱼龙14!往事逐孤鸿15。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16。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17
题解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当时秦观沿淮扬运河(古称邗沟)至广陵游赏,“泛九曲池,访隋氏陈迹,入大明寺,饮蜀井,上平山堂”(见少游《与李乐天简》)。遍览扬州遗迹,感叹胜景不再,归而作此词。词上阕摹写扬州之富丽,下阕追想隋炀帝奢靡之娱,抒发对其荒淫误国的感慨。 注释
1.牛斗:指二十八宿中之牛宿与斗宿。谓牛斗二星乃扬州之分星与分野。就天文言,谓之分星;就地理言,谓之分野。
2.淮海:即扬州。《书· 禹贡》:“淮海惟扬州。”
3.万井:指人口稠密繁庶。井,古制八家为一井,引申为宅院、乡里。
4.提封:大凡之意。《广雅》曰:“提封,都凡也。”
5.珠帘十里:极言扬州繁华富庶,歌楼舞榭众多。
6.气如虹:状人物豪迈俊爽。三国魏曹植《七启》:“慷慨则气成虹霓。”李贺《高轩过》诗:“入门下马气如虹。”
7.曳:拖,如“曳裾”,引申为穿戴服饰。
8.金紫:原指丞相、太尉、列侯等所佩戴的金印紫绶。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诗:“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此指达官贵人华丽的服饰装束。
9.飞盖:指飞驰的车辆。盖,车篷,代指车。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10.迷楼:隋炀帝所筑,故址在扬州市西北观音山。
11.月观:观阁名。《大业拾遗记》:“(隋炀)帝幸月观,烟景清朗,中夜独与萧妃起临前轩。”
12.纹锦制帆:以锦缎作船帆。
13.明珠溅雨:洒明珠如溅雨一般。《隋遗录》:“炀帝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
14.爵马鱼龙:指珍奇玩好。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
15.往事逐孤鸿:化用唐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16.离宫:言行宫。《资治通鉴· 隋纪四》:“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
17.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化用宋欧阳修《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拚,舍弃,不顾惜一切。 又 秦峰1苍翠,耶溪2潇洒3,千岩万壑争流4。鸳瓦5雉城6,谯门7画戟,蓬莱燕阁8三休9。天际识归舟10。泛五湖11烟月,西子12同游。茂草台13荒,苎萝村14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巿15旧书,兰亭16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17鉴湖18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19。好金龟20换酒,相与醉沧洲21。 题解 这首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秦观赴浙江绍兴(古称会稽)省亲,游太湖、鉴湖,谒禹庙,憩蓬莱阁,访兰亭,登临唱酬,此词遂作于其间。词中遍写浙中山水胜景,寻访古人之遗迹,并借此抒发怀古之幽思豪情。 注释 1.秦峰:即秦望山。《会稽三赋》:“秦望山在会稽南四十里。”
2.耶溪:即若耶溪,在今绍兴市东南若耶山下,注入鉴湖。一名浣纱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3.潇洒:清幽、舒畅。唐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诗:“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
4.千岩万壑争流: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5.鸳瓦:成偶之瓦谓之鸳鸯瓦。《邺中记》:“邺中铜雀台皆鸳鸯瓦。”简称鸳瓦。唐王涯《望禁门松雪》诗:“依稀鸳瓦出,隐映凤楼重。”
6.雉城:即雉堞,城上之女墙。
7.谯门:城门楼,用以瞭望敌情。
8.蓬莱燕阁:即蓬莱阁。燕,通“宴”,谓此阁宜于游乐宴会之用。
9.三休:形容楼阁之高。汉贾谊《新书·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夸使者以章华之台,台甚高,三休乃至。”
10.天际识归舟:语见南朝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11.五湖:指太湖。
12.西子:即西施。《越绝书》:“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13.台:指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14.苎萝村:西施故里,在今浙江诸暨南门外五里,位于苎萝山下。《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
15.梅巿:即梅福。《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穀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是时,成帝委任大将军王凤。凤专势擅朝……福孤远,又讥切王氏,故终不见纳……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旧书,指梅福所习之《尚书》《穀梁春秋》等古籍。唐张籍《送李评事游越》诗:“梅巿门何在,兰亭水尚流。”
16.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二十七里,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处。兰亭古墨,指王羲之所书之名帖《兰亭集序》。
17.狂客:即贺知章。《旧唐书·文苑·贺知章传》:“(贺)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
18.鉴湖:即镜湖,在浙江绍兴。唐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诗其二:“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19.夷犹:原意为迟疑不进,此有逍遥意。
20.金龟:唐代官员佩饰之一种,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称为金龟。金龟换酒,事见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21.沧洲:犹言水滨,指隐者所居之地。《梁书·张充传》:“飞竿钓渚,濯足沧洲。” 又 梅英疏淡,冰澌1溶泄2,东风暗换年华。金谷3俊游,铜驼巷陌4,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5。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6,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7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8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9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题解 词中西园为王诜延请苏轼诸名士燕游之所。王诜,字晋卿,尚英宗第二女魏国大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刘克庄《西园雅集图跋》云:“本朝戚畹,惟李端愿、王晋卿二驸马,好文喜士。世传孙巨源‘三通鼓’、眉山公‘金钗坠’之词,想见一时风流酝藉。未几乌台鞫诗案,宾主俱谪。”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崩,哲宗亲政,苏轼等再次被谪。词中“重来是事堪嗟”,指当时西园之冷落而言。
秦观于翌年三月被遣离京,此词即作于哲宗绍圣元年(1094),结句“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正是当时失落心情的写照。词中上阕记昔日游观之事。换头“西园”三句,极写灯火车骑之盛。与下文重来感旧形成对比,则备感凄清。此词炼字琢句,精美绝伦,用笔空灵动荡,将感伤失意之情以温婉平和之笔出之,余韵无穷,乃淮海词中上乘之作。 注释 1.冰澌:流冰。《花草粹编》卷二载李子正《梅苑·减兰十梅序》:“花虽多品,梅先春,始因暖律之潜催,正值冰澌之初泮。”
2.溶泄:形容水摇晃、荡漾的样子。
3.金谷: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西晋石崇筑园于此,宾客游宴其中,世称金谷园。
4.铜驼巷陌:《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陆机《洛阳记》载:“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西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唐刘禹锡《杨柳枝》诗:“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5.长记误随车:化用唐韩愈《嘲少年》诗:“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
6.柳下桃蹊:语见《史记·李广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西园:指汴京王诜之花园。
8.兰苑:园林的美称,此指西园。
9.是事: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是事,犹云事事或凡事也。” 又 奴如飞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随。微月户庭,残灯帘幕,匆匆共惜佳期1。才话暂分携。早抱人娇咽,双泪红垂2。画舸3难停,翠帏轻别两依依。 别来怎表相思?有分香帕子,合数松儿4。红粉脆痕5,青笺6嫩约7,丁宁莫遣人知。成病也因谁?更自言秋杪,亲去无疑。但恐生时注著,合有分于飞8。 题解 此词为席间应歌之作,语言浅白,且杂以俚语,一如柳永词之作风,较少游其他作品更为朴拙。然其词淡语有味,浅语有致,款款传递出儿女分别时缠绵不尽的柔情。 注释 1.佳期:原指与佳人约会,后指幽欢之日。
2.双泪红垂:即红泪双垂,言别时伤心欲绝。
3.画舸:即画船。
4.合数松儿:指成双作对的松子。分香帕子、合数松儿皆别后寄赠之物,以寄托相思之意。
5.脆痕:指女子娇嫩面庞上的泪痕。
6.青笺:青色的信纸。古代蜀笺有十色,又有深青和浅青两种。
7.嫩约:指不牢固的誓约。
8.于飞:比翼而飞,喻夫妇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