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王国维考古学文辑(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王国维考古学文辑(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 作者:王国维 丛书 葛剑雄
  •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6438688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138
  • 定价:¥1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了前人的后果,后人才能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人的后果,后人不得不重复前人的研究,而且未必能达到前人的高度,“广陵绝响”是人类学术史上经常不得不面对的千古遗恨。要是人类的学术研究成果始终能得到传承,人类能取得的进步肯定要大得多。
    《王国维考古学文辑》系《简牍检署考》、《古史新证》两部论著,以及《殷周制度论》等五篇论文的合辑。该合辑中所选论著论文均为王国维考古学研究中的经典之作。如《简牍检署考》阐明了中国古代简册的制度,堪称“中国简牍学”的开山之作,为该门显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文献的准备。该文辑也为历史、文献、考古等学科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部基本的精选典籍。
    文章节选
    **章 总论
    研究中国古史,为*纠纷之问题。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在中国古代已注意此事。孔子曰:“信而好古。”又曰:“君子于其不知,盖阙如也。”故于夏殷之礼,曰:“吾能言之,……杞,……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孟子于古事之可存疑者,则曰:“于传有之。”于不足信者,曰:“好事者为之。”太史公作《五帝本纪》,取孔子所传《五帝德》及《帝系姓》,而斥不雅驯之百家言。于《三代世表》,取《世本》,而斥黄帝以来皆有年数之《谍记》。其术至为谨慎。然好事之徒,世多有之。故《尚书》于今古文外,在汉有张霸之《百两篇》,在魏晋有伪孔安国之书。《百两》虽斥于汉,而《伪孔书》则六朝以降行用迄于**。又汲冢所出《竹书纪年》,自夏以来,皆有年数,亦《谍记》之流亚。皇甫谧作《帝王世纪》,亦为五帝三王尽加年数。后人乃复取以补太史公书。此信古之过也。至于近世,乃知孔安国本《尚书》之伪,《纪年》之不可信。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吾辈生于**,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
    所谓纸上之史料,兹从时代先后述之:
    一、《尚书》(《虞夏书》中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商书》中如《汤誓》,文字稍平易简洁,或系后世重编,然至少亦必为周初人所作。至《商书》中之《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之《牧誓》、《洪范》、《金滕》、《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爽》、《多方》、《立政》、《顾命》、《康王之诰》、《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诸篇皆当时所作也。) 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了前人的成果,后人才能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人的成果,后人不得不重复前人的研究,而且未必能达到前人的高度,“广陵绝响”是人类学术史上经常不得不面对的千古遗恨。要是人类的学术研究成果始终能得到传承,人类能取得的进步肯定要大得多。
    秦始皇时代,多数儒家经典被付之一炬,或者被禁止传播。博士伏生将《尚书》藏在墙壁间,秦汉之际的战乱过后大部分已经遗失,只剩下二十九篇。伏生就以此为基础,终身传授《尚书》。在他九十余岁时,汉文帝派晁错去他家学习。此时伏生已口齿不清,由他女儿转述才大致完成传授。尽管由于双方所操方言的差异,导致晁错的一些误解,但基本内容还是得以流传。“薪尽火传”,靠的是火种不灭。中华文明能够长盛不衰,并发扬光大,靠的就是一代代的火种。
    印刷术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书籍的流传,但人为的破坏还是会使有些书籍从此毁灭,往往使一门学问后继无人。而且,对严谨的学者来说,总会有一些研究的心得或某项具体成果来不及整理成文,或者因种种原因没有发表,只能靠口耳相传。
    目录
    简牍检署考
    古史新证
    **章 总论
    第二章 禹
    第三章 殷之先公先王(略)
    第四章 商诸臣
    第五章 商之诸侯及都邑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
    殷周制度论
    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
    说商
    说亳
    秦都邑考
    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
    金界壕考
    *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
    中国历代之尺度
    度量权衡变迁之定例
    内阁大库书之发见
    斯坦因所得长城故址汉简
    斯坦因三访古
    敦煌石室古写本书
    简牍出土之事
    木简之长者为尺牍
    罗布淖尔北所出前凉西域长史李柏书稿跋
    邸阁考
    宋代之金石学
    《宋代金文著录表》序
    《流沙坠简》序
    《流沙坠简》后序
    《齐鲁封泥集存》序
    书《齐鲁封泥集存》后
    《国学丛刊》序
    《国学丛刊》序(代罗叔言参事)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