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即将进入20世纪的时候,波士顿有影响力的文艺杂志《大西洋月刊》,终于接受了这位无名小卒用在北方期间的见闻写成的故事集——《北方的奥德赛》。这样,杰克·伦敦逐渐走上了成功之路。
接下来的短短3年中,这个英俊健壮、有着一双热情的蓝眼睛的年轻人,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陆续发表和出版了3部短篇小说集和他的**部长篇小说——《雪地的女儿》。
1902年是杰克·伦敦*幸运的一年。仅在这年10月里,他就出版了两本短篇小说集和一部长篇小说。同时,还同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合同:该公司每月付给他150美元生活费,他将自己写的所有作品都交给该公司出版。杰克·伦敦终于迎来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
1907年,杰克·伦敦出版了4部书,超过了他在1902年的纪录。这时的杰克·伦敦32岁,就已先后出版了20部书。这种速度的出书量,也给这个曾经一贫如洗的穷光蛋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收人。杰克·伦敦成名以后,**与精神方面同样多产。到1913年的时候,他已进入收入*高的世界名作家行列了。大受非议的再婚
随着杰克·伦敦的声望日益提高,关于他的谣言和传闻也越来越多。正因为这样,在全国报刊对杰克·伦敦的一片赞扬讨好声中,偶尔掺杂一些对这位名作家的攻击和指责。
不过,1905��,杰克·伦敦受到全国各报刊的群起而攻之,则是一次例外。这次的指责和攻击,对作家本人来说,既不牵强附会,也不冤枉。这次全国性的指责是由作家的第二次婚姻引起的。
杰克·伦敦的新婚妻子夏米安·基特里奇,是一个生性好动,个性特点鲜明的姑娘。她读书很多,喜欢音乐,并十分爱好骑马、航海等带点冒险的活动。杰克·伦敦在1901年**次见到夏米安时,就为之倾心。随着交往密切,两人感情日增。当不能在一起时,就连续不断地写情书。
夏米安写情书的技巧是迷人的,情书的质量也很高。比如1903年9月1日,她给杰克·伦敦写道:“你是我一个人的,我崇拜你,**盲目地、疯狂地、热情地、无理性地爱你!”第二天她又写道:“啊,我的爱人,你是一个非常的人。我****地爱你,爱你的每一小部分!”
在这种柔情蜜意的包围下,杰克·伦敦除报以更狂热、更带文学色彩的感情和书信外,终于在1903年7月底,向他原来的妻子贝西提出分居要求。以后,两人又正式向法院提出离婚。在等候法院裁决的日子里,杰克·伦敦和夏米安不时同居在一起。
1905年10月,杰克·伦敦到美国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作巡回演讲。11月18
…… 世界的守夜人
文/林和生
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他就出去痛哭。(路22,60一62)
生与死的难度
1925年12月28日,圣诞节期间的列宁格勒(即彼得堡),时年30岁的谢尔盖·叶赛宁自杀身亡,留下悲剧的“文化英雄诗”(cultural heroics):
在我们的生活中,死,并不新鲜。
可是活着,当然更不稀罕。①
诗人掂量了生与死,两者他都不甚看好,但*终站到了死的一边;他的反省用了复数,否定了“我们的生活”。消息传到500公里外的莫斯科,时年32岁的马雅可夫斯基不以为然地写下同样严肃的诗句: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死并不是难事;
更难的是,怎样把生活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