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现代文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现代文学

  • 作者:李平
  •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4035709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04
  • 定价:¥25.5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
    文章节选
    《中国现代文学》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本书有意识地采取了突出作品文本研读的策略,避免对作家作品泛泛而论的弊端。先以简短的篇幅概述现代文学30年的发展历程,为后面作家作品的展开提供一个文学演变的线路图和备忘录。每章分别介绍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特别贡献的作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作品集,主要分为三大内容:一是强调作家的生平和文学道路,以突出“知人论事”的学习方法;二是强调作品原著的文本研读,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将文学史的学习**放到作品本身;三是强调作家作品的总体特点、艺术成就和影响。本书由**广播电视大学李平教授担任主编,由高校一些对现代作家作品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而成。
    目录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第1节 现代文学的**个十年第2节 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第3节 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第1章 鲁迅与《呐喊》、《彷徨》第1节 鲁迅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诞生与成熟的标志第3节 鲁迅小说的成就和影响第2章 郭沫若与《女神》第1节 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女神》: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第3节 郭沫若诗歌的意义和贡献第3章 郁达夫与《沉沦》第1节 郁达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第2节 《沉沦》:五四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第3节 郁达夫小说的成就和影响第4章 朱自清与《背影》第1节 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背影》:现代美文的典范第3节 朱自清散文的成就和影响第5章 徐志摩与《志摩的诗》第1节 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概况第2节 《志摩的诗》:潇洒空灵的追求者之歌第3节 徐志摩的文学成就和影响第6章 闻一多与《死水》第1节 闻一多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死水》:血泪的呼喊和泣诉第3节 闻一多诗歌的成就和影响第7章 张恨水与《啼笑因缘》第1节 张恨水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啼笑因缘》:别树一帜的通俗小说第3节 张恨水小说的成就和贡献第8章 丁玲与《在黑暗中》第1节 丁玲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第2节 《在黑暗中》:五四“新女性”的现实困境与精神危机第3节 丁玲小说的发展与变化第9章 茅盾与《子夜》第1节 茅盾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子夜》:“社会剖析小说”的杰出代表第3节 茅盾小说的特点和成就第10章 巴金与《家》、《寒夜》第1节 巴金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家》与《寒夜》:巴金小说的两个高峰第3节 巴金小说的成就和贡献第11章 曹禺与《雷雨》、《日出》第1节 曹禺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第2节 《雷雨》是一首诗,《日出》也是一首诗第3节 曹禺话剧的成就和影响第12章 老舍与《骆驼祥子》第1节 老舍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骆驼祥子》:小人物的命运悲剧第3节 老舍创作前期的小说和主题第13章 沈从文与《边城》第1节 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边城》:千古不磨的珠玉第3节 沈从文创作的成就和影响第14章 戴望舒与《望舒草》第1节 戴望舒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望舒草》:寻梦者的诗意记录第3节 戴望舒诗歌的发展和变化第15章 穆时英与《公墓》第1节 穆时英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公墓》:“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第3节 新感觉派的兴衰及其评说第16章 萧红与《生死场》第1节 萧红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生死场》:女性生存的苦难境遇第3节 萧红作品的地位和影响第17章 李劫人与《死水微澜》第1节 李劫人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死水微澜》:历史的风俗画第3节 李劫人小说的成就和影响第18章 艾青与《北方》第1节 艾青的生平及其创作第2节 《北方》:面对土地的忧郁第3节 艾青诗歌的成就和影响第19章 冯至与《十四行集》第1节 冯至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十四行集》:与生命发生深切关联的情感第3节 冯至诗歌的成就和影响第20章 赵树理与《小二黑结婚》第1节 赵树理的创作道路和文学贡献第2节 《小二黑结婚》:依托民间文学传统的大胆创新第3节 赵树理新评书体小说的特点第21章 张爱玲与《传奇》第1节 张爱玲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传奇》:旧时代的文化末世图第3节 张爱玲小说的特点和成就第22章 穆旦与《穆旦诗集(1939—1945)》第1节 穆旦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穆旦诗集(1939—1945)》痛苦的智慧第3节 现代的穆旦与民族的穆旦第23章 钱锤书与《围城》第1节 钱锤书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围城》:洞悉人生的文学经典第3节 《围城》的艺术成就与影响第24章 梁实秋与《雅舍小品》第1节 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雅舍小品》:学者情趣世界的构筑第3节 梁实秋散文的成就和影响第25章 孙犁与《白洋淀纪事》第1节 孙犁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白洋淀纪事》:战争岁月中“美的**”的赞歌第3节 孙犁小说的成就和影响附录本书作者简介后记
    编辑推荐语
    《中国现代文学》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