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追寻成功的足迹
盖茨和他的同学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墨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十年后,科莱特��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成长絮语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比尔•盖茨是等到毕业后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也许会,也许他要永远等下去。这似乎是一个定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后再行动,那么他也许永远无法成功。
加缪的幼时成长经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当代**小说家和哲学家阿尔贝•加缪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父亲就在战场上牺牲了,只剩下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因为家里没有什么积蓄,小加缪和妈妈的生活特别艰难。但是,为了不让儿子在同伴中感到自卑,在小加缪到了上学年龄以后,妈妈还是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了学校。懂事的小加缪很快就发现,因为自己上学又增加了学费和其他一些花销,妈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妈妈每天都努力地工作,由于经常熬夜,才三十几岁的人,脸上就已经爬满了皱纹。懂事的小加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晚上,加缪伏在那盏小煤油灯下复习功课,写完作业之后,他看见妈妈还在忙碌,自己又帮不上忙,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半夜里,加缪忽然被一阵咳嗽声惊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原来妈妈还没有睡,她正借着微弱的灯光缝补衣服呢。小加缪再也忍不住了,他一骨碌从被子里爬起来:“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能让你这么辛苦了。你看,我已经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我想出去找点活儿干,帮你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
儿子善解人意的话,让妈妈的眼睛湿润了,她把小加缪紧紧地搂在怀里,泪水顺着面颊流了下来。
看见妈妈流下眼泪,小加缪有些不知所措:“妈妈,难道我说错了吗?你为什么哭了?”
“好孩子,你没有说错。可是你现在太小了,妈妈怎么舍得让你去干活儿呢?你现在需要的是好好学习,只有等你长大了,才能帮助妈妈减轻负担呀。”妈妈抚摸着加缪的头轻轻地说。
听了妈妈的话,小加缪认真地点点头,从那以后,他学习更认真了。但是,无论妈妈怎么努力,他们家的生活还是越来越困难。读完小学以后,在小加缪的一再央求下,妈妈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去做些事情,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但前提条件是不能耽误自己的学习。从那以后,小加缪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一开始,他找到了一份扫大街的工作。对小加缪来说,这份工作无疑是份苦差事。因为他每天不仅需要很早起床,还要拿着几乎跟他一样高的扫帚去扫大街。人小,扫的地方又大,小加缪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为了给妈妈减轻负担,小加缪努力坚持过来了。后来,小加缪又到一个饭馆去洗碗。这个工作和扫大街的工作比起来更辛苦,加缪和几个小伙计每天都拼命干活,还常常不能按时洗完那些小山一样高的碗碟。
艰难的生活让加缪经受了磨炼,也养成了他刻苦勤奋的优良品质。后来,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大学,并*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法国**的文学家。成长絮语
果戈理说,“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竞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之人,大凡历经挫折,因为磨炼给人以成功的品质。
古铁雷斯日行—善
20世纪60年代,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沓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
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从15岁起,他就跟随父亲打工。每次出门前,父亲都这样告诫他:只要有人答应教你英语,并给一顿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活。
他的**份工作是在海边小饭馆里做服务生。由于他勤快、好学,很快便得到老板的赏识。为了能让他学好英语,老板甚至把他带到家里,让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老板告诉他,给饭店供货的食品公司招收营销人员,假若乐意的话,他愿意帮助引荐。于是,他获得了第二份工作,在一家食品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
临去上班时,父亲告诉他:“我们祖上有一条遗训,叫‘曰行一善’。在家乡时,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现在你到外面去闯荡了,*好能记着。”
也许就是因为那四个字吧,当他开看着车把燕麦片送到大街小巷的夫妻店时,他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帮店主把一封信带到另一个城市;让放学的孩子顺便搭一下他的车,就这样,他乐呵呵地干了4年。
第五年,他接到总部的一份通知,要他去墨西哥,统管拉丁美洲的营销业务,理由据说是这样的:该职员在过去的4年中,个人的推**占佛罗里达州总销售量的40%,应予以重用。
他打开拉丁美洲的市场后,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亚太地区;1999年,被调回了美国总部,任**执行官。随后,他又被提名出任下一届政府的商务部部长。
他就是卡罗斯•古铁雷斯。
现在,卡罗斯•古铁雷斯这个名字已成为“美国梦”的代名词,然而,世人很少知道古铁雷斯成功背后的故事。前不久,《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古铁雷斯,就个人命运让他谈点看法。古铁雷斯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我认为,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
成长絮语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被一些细枝末节决定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暂时的心灵慰藉,也可能是人生的一次华丽的转身。
成为歌德一样伟大的诗人
德国**诗人海涅,年幼时并不是一名好学生,他的作文从来都是老师讥笑的话题,这一度使他对写作丧失了信心。一到语文课,他不是旷课,就是和同学打闹,甚至搞一些恶作剧,想方设法出老师的丑。有几次学校几乎要开除他。直到升入中学,这种状况才有了很大转变,尽管他仍写不好作文,但老师从他那跨越时空的大胆想像中,看到了一棵诗人的苗子,从此之后,老师再也没有强迫他写过一篇作文,并鼓励他说,就这样写下去,你一定能成为歌德一样伟大的诗人。
“我能成为歌德一样伟大的诗人?”小海涅被老师的话震惊了,尽管他当时连歌德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但他知道“伟大”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词,因为他的父亲在说起“伟大”一词时,说的都是德国历史上那些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能,一定能!”老师拉过小海涅的手说,“不过有一条你要记住,你要向歌德学习。”小海涅记下了这句话,并相信了这句话。后来老师又不失时机地一步一步告诉他向歌德学什么,小海涅竞一丝不苟地按着老师的话去做。老师说,说话要像歌德一样文明。他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污言秽语。老师说,要像歌德一样学好知识课。他上课认真听讲的程度就超过了班上任何一名学生。老师说,要勤思考、勤写作。他就专门为自己准备了一本写作的本子,一年要用掉好几本。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涅真的写出了《北海纪游》、《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旅行记》等在德国和其他**文艺界产生过积极影响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被公认为是继歌德后德国*重要的诗人。
成名后的海涅,给当年的老师写了一封充满感激之情的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来我才知道,你给我讲的那些有关歌德的故事是不真实的,但它对我的益处却是真实的。正是有了这一个又一个信念的激励,注定了我的昨天,也注定了我的今天。”
成长絮语
相较于信念,天赋和基础对一个人的发展并不是*重要的,让自己拥有前行的目标和方向,用信念激励自己的行动,你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成就终生的兴趣
发明轮船的富尔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14岁的时候,他对制炮很感兴趣,和一个造炮工人结为朋友。他们时常坐一条小船,到河里去钓鱼。河水流得很急,船在逆水前行的时候,只靠一根竹篙撑动,又费劲,又缓慢。一次一次的劳累使爱用脑子的富尔顿思索起来:能不能造一样东西来帮人划船,既省体力,又可节省时间?
这个从生活需要所激发的创造思索,**到晚都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父母时常看到他在“发呆”——他在煞费苦心地捕捉创造的灵感,决心把这个既像玩具又是机器的东西设计出来。
后来,他一头钻进舅舅家的工棚中——那里什么工具和材料都有,可以随着兴趣施展自己的本领——干了七天,带回一件新奇的玩意,大家都不明白它的用处。富尔顿又到那一条湍急的小河中,不慌不忙地把那一件东西装在小船上,用手摇动几下,就听到突突突的声音响起来了,人在船上也感觉到船的抖动,船尾有一股被搅动的浪花翻滚着。奇怪,今天再也不需要用竹篙划船了,它却走得比以前快呀!伙伴们围着含笑的富尔顿欢呼起来。那一件使大家惊奇得喊不出名字的东西,就是现在汽船上的轮子呀!
后来,富尔顿不断地摸索改进,不断地设计创新,使他终于成为有史以来**个创造轮船的人才。富尔顿幼年时的兴趣,启导他选择了终生从事的奋斗目标。
成长絮语
兴趣,是*好的老师,是前进的方向,是梦想的来源,它可以让人积极主动地寻找人生的答案。一个人在生命之初,对周围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可能是他终生成就的能源。
打磨好每一块玻璃片
在荷兰,有一位刚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在一个小镇找到了为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从此他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他太年轻,工作也太清闲,总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算做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早已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磨出的都要高。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块玻璃片磨好,可以说用尽了毕生的心血。借助打磨的镜片,他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不可攀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也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
成长絮语
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即使是平凡的人,也适合这个道理。集中精力,一定能取得成功。
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多的赛车选手。当他**次赛完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的情景,对他赛车生涯的成功影响很大:
“妈!”他冲进家口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理查!”她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20年中,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的话——“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成长絮语
要做,就做*好的那一个,从小要培养孩子的这种心态。如果你的孩子从内心真心渴望要得到**,那么他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只选定一把椅子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卢西亚诺•帕瓦罗蒂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他说: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的父亲,一个面包师,就开始教我学习歌唱。他鼓励我刻苦练习,培养嗓子的功底。后来,在我的家乡意大利的蒙得纳市,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专业歌手收我做他的学生,那时,我还在一所师范学院上学。在毕业时,我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教师还是成为一个歌唱家?”’
“我父亲这样回答我:‘卢西亚诺,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我选择了。我忍住失败的痛苦,经过七年的学习,终于**次正式登台演出。此后我又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现在我的看法是:不论是砌砖工人,还是作家,不管我们选择何种职业,都应有一种献身精神。坚持不懈是关键。选定一把椅子吧。”成长絮语
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上。中国也有句古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不要一下子给你自己打算太多的事情,重要的是把*重要的一件事做好。
勇气是一种精神
那**风和日丽,在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突然开进一辆漂亮的轿车。这对成年累月也听不见机器声的小山村来说,可是一件新鲜事。村里的人几乎都走出家门,围在轿车的周围,想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从车上走下的几个人中,有一个留着短发、身穿灰夹克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去拍电影?谁想拍电影就站出来报个名。”
虽然每个村民都看过电影,但对怎么拍电影却知之甚少,到哪儿去拍?怎么拍?好多村民都向周围的人询问或自言自语。
那个中年男子一连问了几遍,村民们就是没有搭腔。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向前迈出一步,站了出来:“我想去拍。”小女孩长得并不是很漂亮,单眼皮儿,小眼睛,脸蛋红扑扑的,透出一股山里孩子特有的倔强和淳朴。
“你会唱歌吗?”中年男子问。
“会!”女孩子大大方方地回答。
“那你现在就唱一个给我们听听。”
“唱就唱。”女孩儿毫无惧色,一边唱还一边跳,“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村民们大笑,因为她的歌唱得实在不怎么好听,不但跑了调儿,而且唱到一半时还忘了词儿。
没想到中年男子却用手一指,斩钉截铁地说:“好,就是你了!”
这个中年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影导演张艺谋,而那个勇敢地向前迈出一步的女孩子,就是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的魏敏芝。
虽然魏敏芝只向前迈出了一步,却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她很快获得了成功,她的名字很快就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