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给梦想插上翅膀
为什么海鸥能够飞越大海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时一下子就考了**,而自己想考**却才考了全班第21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16名,而他的同桌还是**名。���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母亲和儿子坐在沙滩上,她指着海面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问,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智慧箴言
在人生的旅程中,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在天分的高低,而在谁为梦想洒下更多的汗水;不取决于奔跑的速度,而是看谁能够坚持到底。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对她说:“孩子,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父亲极力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教导。
玛格丽特在学校里永远是*勤奋的学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她以出类拔萃的成绩,顺利地升入当时像她那样出身的学生绝少奢望进入的文法中学。
在玛格丽特满17岁的时候,她开始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从政。然而,那个时候,进入英国政坛要有一定的党派背景。她出生于保守党派氛围的家庭,要想从政,还必须要有正式的保守党关系,而当时的牛津大学就是保守党员*大俱乐部的所在地。由于她从小受化学老师影响很大,同时又想到,大学学习化学专业的女孩子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少得多,如果选择其他的某个文科专业,竞争就会很激烈。
于是,**,她终于勇敢地走进校长吉利斯小姐的办公室说:“校长,我想现在就去考牛津大学的萨默维尔学院。”
女校长难以置信,说:“什么?你是不是欠缺考虑?你现在连一节课的拉丁语都没学过,怎么去考牛津?”
“拉丁语我可以学习掌握!”
“你才17岁,而且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你必须毕业后再考虑这件事。”
“我可以申请跳级!”
“**不可能,而且,我也不会同意。”
“你在阻挠我实现理想!”码格丽特头也不回地冲出校长办公室。
回家后,她取得了父亲的支持,就此开始了艰苦的复习、备考工作。在提前几个月得到了高年级学校的合格证书后,她参加了大学考试,并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的入学通知书。于是,玛格丽特离开家乡到牛津大学去了。
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在1年内全部学完了,并取得了相当优异的考试成绩。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活动方面也颇赋才能。所以,她所在学校的校长也这样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40多年以后,这个当年对人生理想孜孜以求的姑娘终于得偿所愿,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党魁,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智慧箴言
自信地朝你想去的方向前进,过你想过的生活!自信的激励会让人生的法则变得简单,孤独者将不再孤独,贫穷者将不再贫穷,脆弱者将不再脆弱。
未来由自己掌握
科罗拉多大学法学院院长决定,秋季开学后,希尔曼不能再回去上课了,原因是他的成绩太差。
希尔曼的父亲与法学院院长爱德华·金取得了联系,但这没能改变那个决定。金院长说:“希尔曼是个非常好的青年人,但他不可能成为一名律师。他*好去找其他职业。我建议他留在他**打工的那个食品杂货店里。”
希尔曼给院长去了信,申请重读,但杳无音讯。
希尔曼感到心烦意乱。在重大事情上,他从未真正受过挫折。高中时他是个受欢迎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的足球运动员。不费吹灰之力,他就进入了坐落在博耳德市的科罗拉多大学,并正式被该学校*负盛名的法学院录取。
希尔曼的父亲只有高小文化,他当了40多年铁路邮局办事员。但他热爱学习,同时他知道儿子极想成为一名律师。他建议希尔曼考虑一下威斯敏斯特法律学院,那儿开设晚上课程。
父亲的建议切合实际,同时又强烈地挫伤了希尔曼的自尊。科罗拉多大学是一扇通向法官宝座和大律师事务所的大门:而威斯敏斯特则是一所穷人学校,没有享受终身职位的教授,也没有法律权威评论,其学生白天都在打工。
但是,希尔曼*终还是去见了威斯敏斯特学院院长克里福特·米尔斯。
米尔斯看了一下希尔曼的大学成绩报告单,直率地说:“在博耳德你突出的是体育课、西班牙语课和你的学生组织能力。”
他说得不错。希尔曼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却没承担起大学生应尽的义务,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终使他自食其果。
米尔斯院长允许希尔曼在威斯敏斯特学院注册人学;但有一个条件,他得重修一年级的所有课程。院长说:“我将时刻监督你。”
一扇门关闭了,但别的门向希尔曼敞开了。
因为这是第二次机会,希尔曼加倍努力地学习,并且对法律证据产生了浓厚兴趣。
第二年,教希尔曼一门课程的教授过世了,希尔曼不可思议地应邀接任了他的课程——证据研究。后来,这成了希尔曼的终生专长。
28岁那年,希尔曼成了丹佛市*年轻的乡村法官;而后,当选了地方法院法官;接着被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司法部地方法院法官。后来,他获得了科罗拉多大学颁发的乔治·诺林奖以及授予他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与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事情失之交臂是常有的事,无论是一份工作、一个梦想还是一段友情。希尔曼被法学院勒令退学一事,坚定了他成为一名好法官的决心。通过艰苦的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智慧箴言
生活中存在无法预测的岔道,因此,你无法料想的未来。但是你可以做到,把握未来而不被失败所摧垮,不任由别人在你实现理想的能力上设置限制。
一个中国老人的问题
法兰克博士是市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虽然已经七十高龄了,却保有相当年轻的体态。有个年轻人去采访朱利斯·法兰克博士。
“我在好多好多年前遇到过一个中国老人,”法兰克博士解释道,“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在远东地区的俘虏集中营里。那里的情况很糟,简直无法忍受,食物短缺,没有干净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疟疾等疾病的人。”
“有些战俘根本无法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对他们来说,死亡已经变成*好的解脱。我自己也想过一死了之,但是有**,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我的意念——一个中国老人。”年轻人非常专注地听着法兰克博士诉说那天的遭遇。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风的广场上,身心俱疲。我心里正想着,要爬上通了电的围篱自杀是多么容易的事。一会儿之后,我发现身旁坐了个中国老人,我因为太虚弱了,还恍惚地以为是自己的幻觉。毕竟,在日本的战俘营区里,怎么可能突然出现一个中国人?”
“他转过头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救了我的命。”
年轻人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的问题是,”法兰克博士继续说,“‘你从这里出去之后,**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从来不敢想。但是我心里却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们。”
“突然间,我认为自己必须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着回去做。那个问题救了我一命,因为它给我某个我已经失去的东西——活下去的理由!从那时起,活下去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因为我知道,我每多活**,就离战争结束近一点,也离我的梦想近一点。中国老人的问题不只救了我的命,它还教了我从来没学过,却是*重要的一课——什么是目标的力量。”
“目标的力量?”年轻人问。“是的,目标,企图,值得奋斗的事。”目标给了我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没有目标地活着,但是要真正地活着,快乐地活着,我们就必须有生存的目标。伟大的艾德米勒·拜尔德说:“没有目标,日子便会结束,像碎片般地消失。”
“后来,我看见一个非常消沉的战俘,于是我问他同一个问题:‘当你活着走出这里时,你**件想做的事是什么?’他听了我的问题之后,渐渐地,脸上的表情变了,他因为想到自己的目标而两眼闪闪发亮。他要为未来奋斗,当他努力地活过每**的时候,他知道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如果我们有目标要去追求的话,生活的压力和张力就会消失,我们就会像障碍赛跑一样,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惜冲过一道道关卡和障碍。这就是我所说的‘目标的力量’。”
智慧箴言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向何方,你会觉得生活越来越索然无味,更不用说取得惊世骇俗的成就了
要有实现梦想的耐心
从前,有一座美丽的芒果园,园中结满成熟的果实。一群猴子从树上经过,看见芒果,就进入果园。它们摘下芒果,咬过几口便不耐烦地丢下,又去摘下一个。
突然,一只猴子尖叫起来,原来它被一块大石头打中了。猴子们回过头,发现园丁们正向它们扔石头。它们慌忙逃进附近的森林中,等园丁们离开,又立刻返回。但是它们刚刚开始吃芒果,石头便再次雨点般地向它们打来。猴子们只得逃走。
这样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地再现。*后,大多数猴子都受了伤。于是,猴王召集众猴开会。“我受够了!”它说,“我们来自神猴哈努曼的**血统,竟然为了几个果子被打成这样,实在不成体统。你们有什么办法吗?’,*聪明的一只猴子说:“我们应当拥有自己的芒果树,那样就能太太平平地吃果子了。我听说芒果树来自芒果中的种子,人类把种子埋到地里,芒果树就会长出来。我们可以偷一只芒果,把种子埋到地里,种出我们自己的树。”
猴子们一致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它们派出*灵活的一只猴子回到果园。它躲开园丁的几块石头,摘下一颗硕大的芒果,带着它奔回森林。
猴子们挖了一个坑,放进种子,盖上土。然后它们围坐在坑的周围,目不转睛地盯着树坑,期待着树长出来。10分钟过去了,树仍没长出来。一些小猴子们坐不住了,偷偷地溜走。接着,一些大猴子也溜走了。*后,猴王喝道:“都回来!你们要去哪儿?”“我们不想等下去了。果园里有那么多芒果可吃。”“你们不明白吗?吃别人的果子是没有前途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树。我确信它很快会长出来。”于是,猴子们等了整整**,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第二天过去了,还是什么也没发生。“等这么长时间是不正常的!”一只猴子说,“把它挖出来,看看出了什么问题。”“耐心点。”猴王说。第三天过去了,还是什么也没发生。全体猴子一齐求猴王让它们把种子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后猴王同意了,猴子们挖下去,种子露了出来,但是它们把刚刚萌发的细芽弄断了。
“你们看见了,孩子们!”猴王说,“愿望不会一夜成真。我们有拥有一棵树的梦想,已有了种子,却没有实现梦想的耐心。”
智慧箴言
成就任何伟业都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往往是漫长的,有些时候会充满痛苦。只有甘于寂寞,才能够迎来梦想实现的那**。
有了愿望的石头
一位名叫希瓦勒的乡村邮递员,每天徒步奔走在各个村庄之间。有**,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他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样子十分奇特。他捡起那块石头,左看右看,有些爱不释手。
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进自己的邮包里。村子里的人们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件之外,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都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地对他说:“把它扔了吧,你还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他取出那块石头,炫耀地说:“你们看,有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
人们都笑了:“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捡一辈子的。”
回到家里,他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会多么美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