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特质理论
传统领导特质理论认为,***的品质基本上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训练和实践无关。基于这样的认识,从20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许多心理学家对某些社会上公认的成功或不成功的***进行了研究、测定,试图归纳出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各自具备哪些品质,以作为选择***的标准。
这一阶段的领导理论研究,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心理学家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出��,试图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找出领导人同被领导人在心理特征方面的区别。其主要目的是企图制定出一种有效***的标准,以此作为选拔领导人和预测其领导有效性的依据。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身体特征,如领导人的身高、体重、体格健壮程度、容貌和仪表等。
(2)个性特征,如领导人的魄力、自信心和感觉力等。
(3)才智特征,如领导人的判断力、讲话才能和聪敏程度等。
(二)现代特质理论
现代领导特质理论认为,成功***的许多品质和特征是后天的领导实践中逐步培养、锻炼出来的。基于这样的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心理学家对***特质的研究又产生兴趣。他们认为,"天才论"的观点当然不对,但有效的***确实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同时,***的品质不是生而有之,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累积起来的,可以通过教育进行培训。此外,在实际工作中,选择***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培训和使用***要有明确的方向和内容;考核***也应有严格的指标。
(三)对特质理论的评价
然而,有关领导特质的理论对领导及其有效性的解释是不完善的,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和质疑,因为各研究者所提出的领导特质包罗万象,说法不一,甚至互有矛盾,而且几乎每一种特质都有很多的例外,况且任何人都不可能具备所有这些特质。同时一些管理学家如美国的费德勒以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并不一定都具有比被***高明的特殊品质,实际上他们与被***在个人品质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此外,特质理论并不能使人明确一个***究竟应在多大程度上具备某种特质。虽然领导特质理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领导的有效性问题,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却一直没有间断过,因为在一些成功的***身上,我们确实看到了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譬如一些学者研究发现,***有6项特质不同于非***,即进取心、领导愿望、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和工作相关知识,如表9-1所示。 收到丁家云、谭艳华两位教授主编的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管理学》的书稿、编写大纲及邀请作序的信函等材料之后,我认真通读了所有资料,总体感觉这是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好教材。 一般来说,一本**的教材应该具备视野开阔、资料丰富、信息量大、语言简洁、通俗易懂、论述精辟等特点。本教材在形式上开创多种专栏,如小案例、知识链接、管理大师等;在内容上,增加了中国管理思想和管理绩效等章节;同时,引人大量的实践性经典案例,这就使得该教材较之其他同类教材更具有生动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因此,本教材基本具备了一本**教材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教材由教学团队按精品课程的要求精心编写而成。这部《管理学》是**《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它是以中青年管理学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整个编写过程严谨、质量控制严格,既是编者们长期教学与科研经验的总结,又是他们敬业与精益求精态度的良好体现。"态度决定一切",编者们认真的编写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极为可贵,值得称赞。综观整个整理成册的编写材料和编写过程,不难发现,编者们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从规划教材的申报材料、讲义、教材编写大纲的准备,到教材编写规范要求的制定和编写任务安排,再到数易其稿,多次与出版社联系沟通,直到教材完全定稿,确实做到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严格的编写过程控制和圆满的后期出版。这种严谨的研究态度和作风是教材高质量的保证。因此,可以说,正是由于有较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加上认真细致的工作以及严格的编写过程控制,才编写成了这本质量较高的教材。
(2)教材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有一定的创新。全书以管理过程为线索来组织内容,既符合当今管理学教材体系的主流,又不拘泥于传统教材的结构,创新了管哩学编写的结构安排,具体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即管理基础、管理过程、管理效果评阶和管理理论新发展。这样编排,既适合老师讲授和易于引导学生进入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又适应本、专科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知识的需要。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对管理效果评价的内容,即管理绩效,这就是说管理活动本身也耍进行管理;把中国管理思想单独成章,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管哩思想的发展脉络,这些在同类教材中都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