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人力资源的需求量
人力资源需求量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状况的一种反映。基于对总销售额的估计,经营者可能争取为达到这一经营规模而配备相应需要数量和结构的人力资源。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关系也可能相反,当一些特殊的技能为必不可少而又供应紧张时,现有的符合要求的人力资源状况就会决定企业的经营规模。例如,税务咨询公司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它常发现经营机会远比自己所能处理的业务大得多。其扩大经营的惟一限制因素可能就是该咨询公司能否聘用和配备具有满足特定客户要求所**资格的工作人员。不过大多数情况之下,是以企业总目标和基于此进行的经营规模预测作为主要依据,来确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要状况。
二、招聘
招聘是指确定并吸引有能力的申请者来填补��业职位空缺的活动过程。在此阶段有两种工具可使用,即职务描述和职务规范。它们是作为工作分析的结果而提出的。工作分析是为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确定其职务特点和要求。通过将企业中的各项工作分解成若干因素,并对它们的性质、内容、任务,以及担任该项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学识、经验、体能等予以分析研究。根据工作分析,人事部门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职务描述和职务规范。
职务描述是规定一项工作的目标、工作范围、责任、技能要求、工作条件及该工作和其他工作关系的一种书面文件。
职务规范则是指具备哪些条件的人才能担任这一工作,它是对一特定工作所要求的资格的书面描述。
招聘的人选可以到大学、商学院、交易会、专业大会或人才市场中去物色,也可通过在报纸、专业杂志上刊登广告公开招聘。要使外部招聘得以有效实施,对企业空缺职务的绩效要求和规范必须描述清楚,否则将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如有家汽车制造公司招聘2 700人,结果应聘者有9万人之多。外部人选来源还有一个特殊途径即由企业内部成员作**。
外部招聘的*大优点是人选来源广泛,有选择余地,甚至有可能找到**的管理人才。但它也有其局限:其一是费用高;其二是要确定某一职务的*佳人选不太容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日新月异,其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环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其内容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的理论日益丰富,企业管理的方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进一步总结企业管理的经验、探索企业管理的理论、完善企业管理的方法,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学习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书正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编写的。
本书在内容体系的设计上,突破了传统企业管理教材按职能编排的框框,而以企业生命周期的自然逻辑过程设计教材体系。全书共分九章:**章“企业管理导论”主要介绍现代企业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管理理论的演进;第二章“企业系统的构建管理”主要是论述企业系统如何构建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章“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方向的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第四章“目标市场分析”、第五章“研究与开发管理”、第六章“生产与作业管理”、第七章“销售与配送管理”,这四章反映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介绍了这一过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八章“企业发展管理”主要反映企业在事业领域、经营地域和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第九章“绩效评价管理”主要论述企业整体绩效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