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way还是Realway?《时尚·COSMOPOLITAN》中国版主编 徐巍 “你出卖了你的灵魂,从那天你**次穿上那双Jimmy Choo开始。” 从来没有一部以时尚界为背景的小说引起如此大的轰动:《The Devil Wears Prada》(港版译《穿着PRADA的恶魔》)于2003年在美国纽约出版,一夜间爆红,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保持6个月,在出版人周刊畅销书排行榜上蝉联40周;2006年,以此改编的电影力邀《Sex and the City 》服装指导Patricia Field助阵,奥斯卡影后Meryl Streep主演,众多时尚**品牌鼎力相助,上映一个月票房达1亿美金…… 杀手级的书名,杀手级的题材——亚马逊网络书店如此评价。 不错,Prada象征着天堂——世人眼中浮华美丽的时尚世界,也是小说主人公安德里亚从美国小镇一脚闯入的地方;而Devil则象征着地狱——还有什么比把那些穿着Prada美丽衣服生活在天堂的时尚人说成是“来自地狱的恶魔”更过瘾的事呢?当小说主人公*后对着恶魔发出“Fxxx You”的叫喊时,置身在天堂和地狱间的我们似乎也觉得胸口憋闷压抑的情绪得到了宣泄。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符合所有游戏规则的畅销书。 那么你问我“你喜欢这部小说吗?”,我的回答是—— NO。 当然了,因为你就是穿着PRADA的恶魔嘛。 哈,这使我想起这本书刚刚出版时,一些先睹为快的朋友好奇地问我: “你们的生活真有那么炫啊?所有的大品牌都会把衣服争先恐后送给你们穿,每年收到两百多份名人圣诞礼物,整天住五**饭店参加*疯狂的派对,为了孩子能提前看到《哈利波特》第四集不惜动用飞机送去巴黎…… ” 每当听到这些话,我都不知该如何回答——外行人眼中,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美好”吧。书中安德里亚对时尚圈的理解不就是这样吗?“一个节奏快、肤浅世故、永远走在流行*前线、时髦到有点变态的地方。” 在她看来,编辑的工作就是“搭搭衣服、讨好作者、到世界各地美景拍摄、参加派对、获得设计师的礼物和折扣”,而杂志在她眼里只是“一堆充斥广告和模特的画册”;连她去巴黎看秀,也只是被五光十色的晚宴、名流名人和闪烁的镁光灯迷惑,而且认定那就是浮华……她从骨子里看不起时尚,总觉得大学研究过法国印象派作家的自己做一份秘书是屈才;她仅视这份工作为跳板,《纽约客》才是她认为有意义的工作…… 整本书作者都是在抱怨抱怨抱怨……抛开时尚这个行业不谈,职业是你选择的,没有人逼你,不喜欢可以离开,何必总以一副受害者的姿态出现呢?而且作为职场新人,永远抱怨老板的指示,永远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不想想如何主动把工作做好,先老板一步考虑周详? 看到安德里亚,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人大新闻系毕业的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只有政治、经济、社会新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新闻,而时尚产品——一支口红、一件服装能够让社会进步吗?能拯救人类吗? 阴错阳差在时尚圈浸淫了十几年后,我真真正正爱上了时尚文化,爱上了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了解一件衣服背后的品牌历史比关注汽油涨价更没有意义吗?看到一支口红给自己带来的自信和美丽与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和纷争有何不能共存呢?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与关爱这个世界又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中有一个情节给我很深的印象。当安德里亚用“玩意”来形容时装编辑的工作时,米兰达语气冷淡却又语**长地说:“你只知道你身上穿的这件毛衣是蓝色的,但你是否知道这不是青蓝、不是宝石蓝,而是cerulean(晴空蓝)。从2002年Oscar de la Renta发布**个晴空蓝系列开始,YSL也开始有晴空蓝的军装外套,随后晴空蓝渐渐出现在很多设计师的作品中,而后风行于各大百货商店,*后大规模流行,充斥于那些休闲服装的角落……终于有**,你在连锁店减价时买了一件。你身上的cerulean代表了上百万美元的投资和难以计量的心血,你以为是你选择了这件毛衣吗?其实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 确实,作者从头到尾都没有了解,时尚行业就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都得埋头苦干、竭尽心力,其实每个人都和时尚业息息相关,这就是这份工作的价值。她从来没有仔细想想,为什么老板米兰达每天晚上都要看“ 本子”、为什么每天清晨1到6点之间都会留言,为什么会看那么多的报纸杂志……仅仅是为了刁难她吗? 当然,身处每天都在变化,永远喜新厌旧,不停地move on的时尚圈,置身在华衣美妆明星名流包围着的名利场,偶尔,会迷惑,这到底是 Runway 还是 Realway?就像被施了魔法的灰姑娘,我们担心难道一切不过是一场梦?又或者像罗马假日中的出逃公主,内心渴望着繁华落尽的真实自我。 从这点来说,我又觉得这本书其实反映了很多大都市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而时尚只不过是“恶魔”的一个符号,你可以把它替换成**、权利、欲望…… “你的选择就是不停地向前,你想要现在的生活,就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电影中的米兰达对安德里亚说。 我们必须不断向前吗?或者,我们一定要退隐才能找回自己吗? 德国思想家齐奥尔格·西美尔在《时尚的哲学》一书中的一段话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呢:“与大众对立未必是个人有力量的标志,相反,有力量的个人会从容地顺从包括时尚在内的各种普遍形式,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自己****的价值不会被同化、淹没。” 面对时尚以及所有那些世人眼中的“恶魔”,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影片中安德里亚对深爱她的男友所说的那句话—— “Same Andy, Better Clothes.”(穿了更美的衣服,我还是我。)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时尚女魔头
**杂志VOGUE离职助理影射时尚真相。《时尚·COSMOPOLITAN》中国版主编徐巍****,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领衔主演,本届奥斯卡热门、人气时尚大片3月内地热映。
献给每位职场中人,浮华是*好的成长。当梦想照进现实,你的灵魂是属于自己,还是给了魔鬼?
“我认为正确的人生目标与选择职业有关,我的孩子们也正为此努力。《时尚女魔头》就是对他们*好的回答。”
——梅丽尔·斯特里普
“在办公室谈起此书,我的**行政助理忍不住说:‘哈!这书让我联想我和你的关系……’”
——台湾奥美广告董事长庄淑芬
“它真正能打动你的,其实是更肯普遍性的职场挣扎的辛酸……不断为了工作牺牲私人生活,牺牲竞争对手,也随时被更强的对手牺牲掉。”
——某读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