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
**内容
一、常用临床生物化学技术
(一)光谱分析技术
利用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来确定其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称为光谱分析技术。
吸收光谱分析法 常用方法是可见光及紫外光发光光度法,有:①标准曲线法;②对比法,可��用Cx=Cs×As/Ax计算待测样品浓度;③摩尔吸光系数检测法,可应用A=εC计算结果。
发射光谱分析法 常用的是荧光分析法,有标准对比法和标准曲线法。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有:①溶剂;②荧光物质的浓度;③温度;④溶液的pH值等。
散射光谱分析法常用比浊法,其突出问题是颗粒的大小对浊度和浊度曲线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用时必须做到:①混悬液中微粒的分散度应尽可能相同,并易重复,标准管和测定管中颗粒大小应力求一致;②混浊液在一定时间内,至少10分钟内应维持稳定,不易相互聚集,变粗变大。
影响光谱分析的主要因素光谱分析的基础是被测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导致误差的主要原因有:①化学因素是指被测溶液不遵守光吸收定律所引起的误差;②主观因素是由于操作不当所致;③光学因素主要是指分析仪器的性能低劣所引起的误差。
(二)电泳技术
在电场中,带电粒子向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临床常用的是区带电泳,根据固体支持介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乙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等;另一类是淀粉、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后者的优点为:①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②几乎不吸附蛋白质,电泳无拖尾现象;③蛋白质可自由穿透,分离清晰,透明度高。在电泳中,电场、带电粒子和促使带电粒子移动的介质是产生电泳的三大要素。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有:颗粒性质、电场强度、溶液性质、pH、离子强度、溶液粘度、电渗焦耳热和筛孔(支持物)等。
区带电泳近几年来在国内引进了不少半自动和全自动程序化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该系统具有自我控制、程序测试、**报警等功能,并有商品试剂盒供应,大大促进和方便了临床的应用。
(三)离心技术
离心技术是根据颗粒在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一个外向的离心力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技术。这项技术在临床生化中常用来分离化学反应后的沉淀物和收集生物大分子物质。
离心技术根据离心原理和工作的需要,大致可分为:①平衡离心法,包括差速离心法和速率区带离心
……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3版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通用教材。与前两版比较,教材内容做了较大的更动,以适应21世纪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了帮助读者学习和复习,为了便于教师组织教学,特编写《临床生物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一书,作为《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3版的配套教材。
《临床生物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是以第3版《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材为依据编写。全书共20章,其章次顺序与第3版教材一致。每一章包括**内容、测试题和参考答案三大部分。
本书编委会成员主要由《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3版)教材原编写人员组成,还增加了部分教师参编。编者都是长期在教学一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专家教授和学者。
本书主要适用对象是医学院校医学检验系、临床医学系本科生。同时也可供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职称晋升复习考试和青年教师自学,复习考试或考核使用。该书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
由于水平和能力有限,本书编写内容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