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郑和宝船之谜/郑和下西洋丛书(郑和下西洋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郑和宝船之谜/郑和下西洋丛书(郑和下西洋丛书)

  • 作者:施鹤群
  •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736770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164
  • 定价:¥1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书摘
    海外学者眼里的宝船
    海外学者对郑和下西洋和郑和宝船也进行了研究和评述,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
    早在1933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研究了明代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巩珍所著的《西洋番国志》、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等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著作,写了一本书:《十五世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旅行》,该书中对《明史》中记述的“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一句,注释为:“此种海舶奇大”“每舟平均载四百五十人。”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是对郑和宝船尺度*先作出评价的海外学者。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对《明史》中关于宝船尺度的记载,予以肯定,该书中写道“明代文献中有关郑和船队旗舰的尺度,乍看似乎难以相信,但实际上丝毫不是‘奇谈”’。书中还称,永乐年间明朝海军“有二百五十艘远航宝船”“每艘宝船上平均规定人数由1405年的四百五十人增加到1431年的六百九十人以上,*大的宝船当然超过一千人。”
    日本学者寺田隆信在其所著的《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一书中,盛赞了中国传统造船术,并将郑和船队与在其后的欧洲船队作了对比,还说“15世纪初的中国,以高超的传统造船技术,建造了难以置信的巨大船舶。”
    1994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作者詹氏所著《中国曾控制过公海——1405~1433期间的宝船队》一书,书中刊载了作者绘制的“郑和宝船与哥伦布旗舰圣·玛利亚号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作者詹氏肯定了《明史》所记载的宝船尺度。从这张对比图中,我们可明显看到��伦布旗舰“圣·玛利亚”号与郑和宝船尺度上相差十分悬殊。
    台湾学者包遵彭、徐玉虎、周钰森等人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均认为,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是可信的。
    从海外学者著作及所发表的论文来看,对《明史》等史籍记载的宝船尺度持肯定的意见较多,但也有不同看法。台湾学者苏明阳根据对明朝可信的文献及出土文物,如郑和所立之碑文、《南船记》、《龙江船厂志》、《纪效新书》、《天工开物》以及南京发掘的11米长舵杆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郑和大宝船尺度比明史记载的尺度要小得多,其船长约只有其半,载重量不到其十分之一,排水量只有一千吨左右。还有一些海外学者对宝船宽一十八丈有怀疑,认为把船上主帆挂起来后,主帆的横衡伸出船外,如此计算的船宽才有一十八丈。P.69-71
    目录
    一、中国古代船舶
    船的起源…………………………3
    我国古代独木船………………………7
    从木筏到皮船………………………………9
    木板船的诞生……………………………………11
    木板船的发展…………………………………………13
    ……
    编辑推荐语
    郑和宝船是什么样?它属于哪种船型?宝船尺度有多大?它在哪里建造?这些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本书别出心裁地从我过造船技术史角度出发,科学地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论证。全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读故事,长见识,何乐而不为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