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技术与哲学研究2007-2008年第四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技术与哲学研究2007-2008年第四卷

  • 作者:陈凡 陈红兵 田鹏颖
  •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26481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457
  • 定价:¥5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当今中国经济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阶段,“两难”问题凸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知识体系,帮助和唤起我们渡过历史“难关”。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视为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是发展观的一次伟大革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技术与哲学研究涉及范围广,接触面积大,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的实践性,可以在理论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层面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这关乎*广大人民的福祉。
    蒲松龄在他的落第自勉联中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下“**”,将成为我们的自勉联。“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借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强劲东风,在技术哲学的学术海洋里乘风破浪;在学术的画卷里谱写新篇;在学术的山巅上“欲与天公试比高”。
    我们应当放弃附庸时尚与风雅,应当发扬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作风,努力摸到那扇再次让思想走进广阔天地的大门,让我们期待精神领域的再度飞跃,拍天远航。
    文章节选
    ·技术哲学元理论·
    关于科技哲学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陈文化(中南大学亚太问题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0)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种现象值得高度关注:20多年来我国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界的不同变化���自然辩证法曾经的壮丽景观现在似乎变成了表面上的热闹。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自然辩证法界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没有与时俱进地实现根本转变。2004年编撰出版的一本自然辩证法全国通用教材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自然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它“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技术观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整个理论体系”。还多次讲“自然界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而且只说“人是自然存在物”,没有同时讲“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和“人等于自我意识”,以及“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样,就把人等同于其他动物(自然)了,世界就被还原为自然界,即无人的世界,还有学者甚至提出“世界即自然界”,“科学技术仅仅指自然科学技术”,“自然科技独自能够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难题”,自然“科学技术哲学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或者“是对科学技术的系统哲学反思”。这些观念和观点直接关涉到科技哲学的存在与发展,我们要严肃对待。
    ……
    目录
    ·技术哲学元理论·
    关于科技哲学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从技术哲学的视角看工程哲学
    技术设计: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论域
    现象学技术哲学及其发展趋势
    技术控制主义:技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走向信息技术哲学
    工程决策:一个值得关注的哲学问题
    社会工程——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技术本体论·
    “装置范式论”研究纲领的内在逻辑演进
    论和谐的技术观
    技术理性的合理性考量
    马克思技术思想的特点与研究路径
    墨家功利主义技术思想述评
    论技术与自然规律
    ·技术认识论·方法论·
    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当代比较
    从技术知识观到技术演化观:一种新的分析范式
    试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
    理解技术知识
    创造力测评存在的争议及研究转向的方法论意义
    现象学对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影响
    论STS研究的逻辑进路和学科进路
    ·技术价值论·
    作为文化批判的技术批判——马克思技术观的文化哲学解析
    科技价值二分的哲学思考
    论有关技术价值问题的两个过程:社会技术化和技术社会化
    人:技术与价值选择——人之为人的两个基质
    生存论维度的技术理性批判
    技术的异化和“技术一环境的二律背反”
    技术风险的现代性反思
    ·技术与伦理·
    技术伦理与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
    **命令伦理学和协调伦理学——四谈工程伦理学
    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辨析
    从工程学视角看伦理学——工程伦理学研究的新视角
    技术的生态伦理审视
    生产方式、数字游戏与技术的责任分析
    论我国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管机制
    浅析循环经济的“全面公正”生态伦理原则
    工程活动中的伦理责任划分
    ·技术与文化·创新·生态·
    技术哲学视阈中的生态文明
    论科技文化传播的内涵、机制和评价
    论技术叙事的文化研究
    技术创新生态化——传统技术创新的伦理缺失与修正
    技术创新的多维演变分析:美国汽车产业演化背景下的技术创新研究
    论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的合理性
    创新失败的案例及其意义研究——新可乐创新失败的分析视角
    论技术创新与道德的协调发展
    ·国外技术哲学研究·
    芒福德的技术哲学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含义
    亨利·福特产业哲学思想初探
    从现象学到后现象学
    论西方工程哲学存在的合理性
    对福柯的又一种解读——从技术哲学的角度
    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
    技术自主论的三个层次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