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化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化研究

  • 作者:陈海叶
  •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83061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226
  • 定价:¥1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理论基础、主要框架、识解操作的主体——概念库、功能范畴结构、概念库理论的应用这五个方面对经验识解的意义模式的核心——概念库及其主要框架——做了系统研究,旨在揭示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转向”的实质,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及我们的解决方案。
    本书从五个方面对该模式的核心——概念库及其主要框架——做了系统研究,旨在揭示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转向”的实质,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及我们的解决方案。这五个方面分别是:①理论基础;②主要框架;③识解操作的主体——概念库;④功能范畴结构;⑤概念库理论的应用。其中,理论基础是指其经验语言观。该观点由经验、语言和意义鼎足而立构成,认为经验现实就建构在语言中,语言是经验范畴的编码,使用语言就是识解经验。经验就是意义和潜势,理解经验就是将它转换为意义,意义在人们的意识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语义可以理解为经验语义的简称,识解经验就是建构语言的经验系统和语义系统。这一理论基础贯穿整个经验识解模式。
    文章节选
    **章 绪论
    一、概述
    未被人类认知的纷繁的自然现象就像一条条乱麻,杂然无序地纠结成一团,呈现出原始世界的状态,这正是我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庄子笔下的“本原世界”。在这个本原世界中,“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混混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庄子•在宥》)。这段话是说,本原世界的基本状况是“混混沌沌”、“不知”、“无名”,一片芜杂,毫无秩序可言,而构成这一本原世界的是纷繁的现象和千差万别的事物。
    这就是人类*初的生存环境。要生存,人类首先需要认识这个世界;而要认识自然世界和纷繁的世界万物,人类则要俯仰天地,近察诸身,远观诸物,并在与自然的互动中让各种现象进入自己的意识。这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开端。进而,人类根据自己对各种现象的意识,即对现象世界的感性事物的观察和感受,探求事物之间的共同点,积累与世界互动的经验,发现各种经验现象间的规律,使自己的经验世界条理化。这一过程的顺利完成是人类深刻认识自然万物的标志,因为这个不断深化的、认识繁杂世界的过程凝聚着人类的无穷智慧。……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一、概述
    二、范畴化与人类经验识解的相关理论
    (一)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论
    (二)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模式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化研究:经验识解模式
    三、研究动机与方法
    四、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经验识解模式的语言哲学基础
    一、概述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经验识解模式提出的背景
    三、经验的世界与经验性语言
    四、经验语言观之一:意义
    五、经验语言观之二:经验
    六、经验语言观之三:语言与语法
    七、语言与元语言的分层与体现
    八、对语言分层观的批评
    九、自然语言在经验识解中的作用
    十、总结
    第三章 经验识解的核心:成分、图式和序列
    一、概述
    二、经验语义层面的成分、图式和序列
    (一)经验语义层面的成分
    (二)经验语义层面的图式及其分类
    (三)经验语义层面的序列
    三、成分性经验现象的语法识解
    (一)概念功能角度的成分识解
    (二)人际功能视角下的成分识解
    (三)语篇功能视角下的成分识解
    四、图式性经验现象的语言体现
    (一)图式在及物语法中的识解
    (二)图式体现中的语法制约
    (三)编码和识解于图式中的一级与二级现实
    (四)感觉/言说与做/是图式的区别
    五、序列性经验现象的语法识解
    (一)序列之一:扩展
    (二)序列之二:投射
    六、我们的评论
    (一)图式和小句分类背后的原型范畴思想
    (二)图式、序列的含义及其汉译
    七、总结
    第四章 概念库:经验识解的动力与核心
    一、概述
    二、概念库:概念功能理论的发展
    三、概念库的组织结构
    (一)概念库的两个主要维度:精密阶和例示连续统
    (二)精密度和例示:标示和价值的视角
    (三)概念库对经验范畴的纵聚合与横组合识解
    (四)概念库语义扩展的运作方式
    四、概念库的经验识解机制
    (一)分类细述(taxonomi celaboration):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关系
    (二)转喻性延伸分类:延伸意义上的分类关系网络
    (三)生态功能性选择网络
    (四)参与者识解中的角度转换
    五、概念库的本质
    (一)概念库是解释经验现象识解模式的元语言
    (二)概念库是个多维的语义空间
    (三)概念库是对人脑功能的隐喻性模拟
    六、概念库的问题以及我们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语言学的信息加工模型
    (二)概念库经验识解的再解读:心理语言学的视角
    (三)自然语言的根本特性和概念库的经验过滤模型
    (四)语言的复杂度像似原则
    (五)细述分类、转喻延伸分类和生态一功能分类的问题
    (六)“识解”与“建构”之辨:construe/construal的含义本质及其汉译
    七、总结
    第五章 多维视角下经验现象的范畴结构
    一、概述
    二、原型理论的范畴结构观述评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结构观——兼与认知语言学诸观点对比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精密阶理论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基本层次范畴的观点
    (三)通俗分类与科学分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四)功能范畴观所存在的问题
    四、我们的范畴结构新模型
    (一)新模型中的精密阶与范畴选择系统
    (二)新功能范畴结构模型中的交际语境:作用及其原理
    五、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化的哲学反思
    (一)基本层次范畴的物种相对性
    (二)语言与范畴化的疆域
    六、总结
    第六章 儿童经验识解能力的发展与体验式语言学习:概念库理论的应用
    一、概述
    二、意义的习得和环境在儿童经验识解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一)语法习得和意义习得的关系
    (二)环境在儿童识解经验现象中的作用
    三、儿童经验识解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语言体现
    (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四、儿童经验识解能力的发展过程:小结
    五、其他儿童母语习得研究对本研究的支持
    六、本研究的不足
    第七章 总结与前瞻
    一、内容总结
    二、前瞻
    (一)经验识解模式的认知适当性
    (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