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嵩岳文献丛刊(第四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嵩岳文献丛刊(第四册)

  • 作者: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4821011
  •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01日
  • 页数:497
  • 定价:¥5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嵩岳居天地之中,绵延数十里,磅礴深厚。风雨之所交,阴阳之所会,中州清淑之气于是乎聚焉。山纡折而东,岳庙居其下。诸峰排立,万壑奔赴,而旷朗邃幽,巍峨雄峻,如游皇都,观帝居,万国辐辏,群后来朝,捂圭执玉集于在廷者,不可胜数,而嵩岳清淑之气于是乎聚焉。嵩岳诸佳胜,前人志之详矣。类皆志山川,而庙在其中,顾详于山川,不得不略于庙势也。夫庙,山川之大观也。山川详矣,庙又乌得而略之?虽然志犹史也,苟非其人,详也不如其略也。故夫有是志,宜有是人,而其人又必善文章与擅作史之才者,始足以撮其胜而笔之书。而旷朗邃幽巍峨雄峻之观,乃可得而传。
    余友景子东旸,少负奇气,博学好古,久为艺林所推重。丙子夏以谒选归,暇日取岳庙志之。凡夫残碑断碣之所留遗,罔不搜采;诸子百家、稗史野乘之所记载,罔不披阅。其稽于古者不为不详,而又非借耳佣目,缀拾故典遂云毕吾事也。景子富于才,尤足于理。其立言也本之于五行,参之以星纪大略,皆取乎中之义而发之,于五运为土,于五色为黄,于五德为信,于五位为**。运属土,故可以润百谷;色尚黄,故可以涵万象;德主信,故可以宰群动;位处**,故可以总四方。反复论说,不逾斯旨,直使此山之真面目、真精神毕
    文章节选
    中岳庙纪胜
    清郭 瑛
    岩岩维岳位,佳气接遥���。重阁积风雨,丛碑杂古今。灵区仙迹在,胜地**临。坐看寒云起,徘徊意不禁。
    七言律诗
    中岳投龙简
    元蒲理翰
    自喜华巅预此行,远赍纶旨告功成。典谟会与唐虞并,文武更祈申甫生。人意达时天意合,金龙投处蛰龙惊。归途岩壑清风响,疑是当年万岁声。
    登封尹侯安甫陪谒中岳
    明 王应鹏
    令尹追陪乐事偕,探幽揽秀亦吾侪。山蟠平野寰间少,景到中天分外佳。叠嶂笼云连碧落,丛林辉日接丹崖。十年来往中州路,此日投闲夙愿谐。
    嵩岳
    明蔡汝楠
    东来伊洛访名山,二室峻增霄汉间。石壁云横迷鸟道,嵩门月出见天关。蛟龙吐雾晴岚湿,虎豹生风夕草班。万岁峰顶瞻北极,恍闻嵩祝动宸颜。 《嵩岳庙史》是清初河南籍学者景日畛所撰一部专述中岳庙的志书。
    中岳庙是我国道教*古老的道观之一,坐落在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的黄盖峰下,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山海经》所记,先秦时嵩山太室峰顶已建有太室祠,这就是中岳庙的前身。后庙址屡有变迁,庙舍规模逐渐扩大,庙宇也日臻完善。历代帝王在此祭祀封禅中岳嵩山,崇隆有加,使中岳庙声望大振,唐宋时期,已达到鼎盛。史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大规模增修庙舍,历时三年,共增修殿宇并创造碑楼等八百五十间,移塑尊像及装修新旧功德壁画等四百七十所。其盛况可见一斑。明清以后,庙宇也屡有修葺,但规模已大减。现今的中岳庙是清乾隆年间以北京故宫为蓝本予以重修,仍存有殿、阁、宫、亭、楼、台等建筑共四百多间,占地近十一万平方米,为中原地区庙宇之冠。
    嵩山,雄峙中州,名震寰宇,文化积淀深厚,云蒸霞蔚,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儒学和佛、道二教荟萃于此,久盛不衰。中岳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胜地,更得天时、地利、人和之气,兴旺发达,被尊称为第六洞天。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名道大师、风流侠士无不慕名登临拜祭、观景揽胜、吟诗诵文、著书讲学、隐居布道,留下了无数诗文典籍。历经了两千多年沧桑的中岳庙,睹尽了人世间盛衰荣辱,也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址,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除其宏伟的庙院建筑外,还保存有汉代石阙、翁仲及北魏之后历代碑刻多品,都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目录
    卷之一 图绘
    御书扁额图
    嵩山形胜总图
    中岳庙形胜总图
    中岳庙营建图
    遍会图
    卷之二 星野
    州分
    一曰豫州 一曰兖州今从豫州
    禹贡二条
    帝王世纪二条
    星分
    一曰角、亢
    一曰柳、七星
    张今从柳、七星、张
    星经一条
    史记一条
    唐书四条
    晋书一条
    新唐书三条
    隋书一条
    附 大学衍义补一条 晋书一条
    卷之三 沿革
    旧在一条
    汉二条
    魏三条
    唐六条
    宋五条
    金二条
    元一条
    明三条
    皇清一条
    卷之四 形胜
    卷之五 营建
    卷之六 祀典
    卷之七 灵异
    卷之八 岳生
    卷之九 诗赋
    卷之十 艺文
    附录
    校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