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商品经济是多种社会形态都采取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又使商品经济具有不同的特性。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表现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表现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是从社会经济制度性质的角度对商品经济的界定,它指的不是商品经济的共性,而是商品经济具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特性。从商品经济自身的性质来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这并没有什么性质上的差别。但从社会经济制度性质来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又是不同性质的商品经济。
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从萌芽发展到简单的商品经济,再发展到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由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不仅是生产由分散的孤立的个体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产的重要基础,而且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它的存在与发展始终是和社会化生产以及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联系在一起的。只要这两个条件存在,商品经济也就会客观地存在,就不会被其它的经济形态所取代。从社会化生产来看,这一条件是不会消失的,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只会不断提高,社会的交换关系只会越来越发达。从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来看,这一条件将会长期存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要过渡到以整个社会作为**的利益主体,还要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因此,商品经济不可能在短的历史时期内被其它的经济形态所取代。必须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的天职。那么,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呢?也就是说高等学校应当培养什么规格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呢?现在我们**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有这两方面知识素养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为了摆脱**积贫积弱的落后局面,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起,就把技术教育当成了教育的全部,至少是重要内容。由于人文教育相对技术教育来说,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明显,所以人文学科的教育在过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后来的教育方针实质上大多把高等教育的目标定在了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上,过分强调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是功能性的和功利性的,对当下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却会产生人文危机。
我国现有的大学教学模式受原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大,专业划分过于细化,出现了许多专科性学校(学院),这在当时的条件下为**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但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大学不应当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培养有较高规格的技术人才的“工厂”,一个**的大学教育如果只能“生产”一批批有工具理性而无价值理性的“技术机器人”的话,那么这个**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